语言故事《勤劳的人起得早》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名称,了解故事的情节。
2、丰富词汇:勤劳;了解蜜蜂、牵牛花、公鸡、猫的有关特征。
3、知道勤劳好,愿意做勤劳的人。
二、活动准备:故事插图、纸偶(山羊、蜜蜂、太阳、牵牛花、猫)丰富幼儿有关蜜蜂、牵牛花、公鸡、猫的特征
三、活动过程 :
1、谜语、引出公鸡、猫、太阳;
2、出示纸偶蜜蜂、牵牛花、公鸡、猫,带着幼儿说一说谜语,讲一讲它们的特征;
a、蜜蜂在清晨就开始采蜜;
b、公鸡在清晨太阳快出来的时候打鸣;
c、牵牛花在太阳刚升起时候就开放;
d、猫在夜里捉老鼠;
3、教师运用故事插图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4、出示小山羊纸偶,以小山羊的口吻通过问答指导幼儿回忆故事内容。
“我是小山羊,小朋友喜欢我的故事吗?记得故事里有谁呀?”
“我第一次向谁学习,我们说了什么?”教师总结性讲述。
谁比蜜蜂起得早?谁比牵牛花起得早?谁比太阳起得早?谁比公鸡起得早?边回忆边出示相应的纸偶。
6、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主题获得相关的认识。
小朋友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喜欢它?(知道勤劳好,虚心学习好)
“为什么要早起呢?不早起有什么不好?”告诉幼儿早起的好处,早起能做很多事情,早起好锻炼身体,使身体健康,睡懒觉不好,是坏习惯。
语言故事教案小班:毛毛虫的(通用4篇)
语言故事教案小班:毛毛虫的 篇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我组织的是小班语言活动《毛毛虫的故事》,这个故事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毛毛虫的故事,到最后蜕变成蝴蝶的过程。无论是从形象上,还是从内容上看,都是幼儿感兴趣的题材。活动情景性很强,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孩子接近4岁,对角色游戏特别感兴趣,平时总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因此,我想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给幼儿提供学习说话的机会。
(二)教学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情感上:培养幼儿对文学活动的兴趣,乐于参加文学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2、能力上:积极参与活动,乐意运用语言交流。学习正确地使用量词。
3、认知上:引导幼儿学说量词:个、支、片,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完整短句我吃了一个红苹果,我吃了一只黄香蕉,我吃了一片绿树叶。
(三)活动的重点、难点活动的重点是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积极参与活动,乐意运用语言交流,学习正确地使用量词。活动的难点是: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学说短句:我吃了一个苹果。
(四)教学具的准备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教案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语言故事《阿嚏,阿嚏》反思
在选教材时,我翻阅了多本教本,最后目光落在了故事《阿嚏,阿嚏》上。该故事图书不仅画面简单、色彩鲜艳,形象可爱,而且内容上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语言上生动浅显,朗朗上口,动作性强。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幼儿的阅读兴趣和对作品的理解。感受到这些特点后,我着手教学活动的设计。考虑到本作品中具有拟人化的角色形象“小猪”,内容也和幼儿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幼儿肯定都有丰富的自我体验和自己的对策,所以我想在阅读前应充分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因此我的设计思路是:1、让幼儿自由说说平时感冒的感受和自己的对策,引出课题;2、阅读中,紧扣小猪感冒后游玩的路线强调小树、邮筒、河马的反映,让幼儿进一步认识感冒的传染性;3、总结感冒的危害性,初步形成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意识。
在引导幼儿阅读中,我还强调了每个页码的次序,因为它是帮助幼儿掌握翻页阅读图书的重要策略。因此,我尝试着引导幼儿学习按页码翻页,帮助幼儿掌握逐页翻阅图书的技能,培养幼儿阅读图书的良好习惯。
活动结束后,回顾整个活动组织,我觉得有这样几点很欣慰:
一、模仿象声词,活跃活动气氛。
对于小班年龄段的幼儿,一些形象生动的象声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形成最初的阅读识字。本故事中“阿嚏,阿嚏”的象声词既夸张又搞笑,所以,在每页的讲述活动中,我请孩子们和我一起模仿动物们的阿嚏声,引起幼儿的共鸣。在几声阿嚏声过后,孩子们的身心放松,他们更乐于表达,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二、运用联想拓展法,调动幼儿表述兴趣。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联想自己感冒的身心体验和生活经验,在想一想,说一说的对话中,孩子们的注意力被集中起来,交流的兴致也高涨起来。如:过程中,观察邮筒的信封飞散画面,我启发幼儿联想自己的生活体验:“我们感冒了有时打喷嚏,会有什么东西逃出来?”“鼻涕!”“这时候你觉得怎么样呢?”“很难受!不舒服!”“是啊,邮筒打了个喷嚏,信封都飞出来了,它会觉得怎么样?”“也很难受!”联想的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幼儿说话的兴趣,使幼儿觉得“说”是一件有趣、高兴的事情,他们就会乐于说、敢于说、从而勤于阅读。
语言:故事《小兔找太阳》
(一) 导入
1、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见过太阳吗?太阳是什么样的?
幼:红红的
幼:圆圆的
幼:亮亮的
幼:会发亮的
2、教师小结幼儿讲述的内容,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大大的。
(二)理解故事,学习对话
1、教师导入:可是有一只小白兔它不认识太阳,他听说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于是决定去找太阳,我们来听听,小兔子找到太阳了吗?(教师播放故事)
2、提问:小兔子找到太阳了吗?它是不是一下子就找到太阳的?
3、它找到了些什么东西?
幼:找到了灯笼
幼:找到了萝卜
幼:找到了气球
1、 教师提问:小兔子是怎么问妈妈的?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语言 : 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语言 : 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活动目的:
1. 使幼儿知道月亮时圆时缺,引起幼儿观察月亮的兴趣。
2. 学习词:量、衣裳、可惜。
活动准备:
月亮不同时期的图片 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 提问引起幼儿兴趣:在晴朗的晚上,天上回看见什么呢?(月亮、星星)月亮是什么形状的?
2. 教:月亮姑娘她很爱美,一直都想穿上美丽的衣裳,可是怎么也没办法,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呢?
3. 教师讲述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边讲边出示图片。
4. 在讲完以后,请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一直都穿不上呢?(因为月亮每天都在变化,所以穿不上)
小壁虎借尾巴—语言故事
活动目标:
1、通过对话中的礼貌用语,让幼儿知道说话要有礼貌。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动物的尾巴,知道动物的尾巴都有用。小壁虎的尾巴能够再生。
3、通过角色表演,让幼儿体验快乐。
4、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小动物,爱护小动物。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角色头饰。
2、奖励幼儿的小奖品若干。(漂亮的小红花)
活动过程:
一、教师课前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孩子们,今天我听说森林里面正在举行一场非常有趣的比赛,小动物们正在比一比谁的尾巴最有用。我想去看看,你们想不想?(幼儿观察动物尾巴说说尾巴的用处。)你们知道吗?有一只小壁虎它的尾巴没有了,我让你们看看它的尾巴是怎么没有的,小朋友看了要告诉我它的尾巴是在干什么的时候,怎么没有的?
二、幼儿观看课件,知道故事内容。
1、看课件,了解小壁虎断尾巴的原因。
(1)小壁虎的尾巴是在干什么的时候,被谁咬断的呢?
2、完整看课件,了解故事中的具体内容。
(1)孩子们,故事中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了呢?
(2)它借到了吗?
3、再次完整看课件,注意小壁虎借尾巴时,它们时怎么说的?
孩子们,故事看完了,提问:
(1)小壁虎向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时候时怎么说的?小鱼姐姐是怎么回答的呢?
(2)小壁虎和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时候叫他们姐姐、伯伯、阿姨,小壁虎那么有礼貌,为什么它们都没有借给它呢?
(3)老师做小壁虎,请你们做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说出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