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会》教案(精选15篇)
《运动会》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运动会”中的“赛跑”“跳远”“跳绳”等情境,进行乘除法的应用练习。
2.培养学生有效获取信息并加以处理,进而选择相关信息并运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行“热爱体育运动”“勇于为集体争光”和“热心为大家服务”的思想的渗透。
二.教学重点:提出并解决相关的乘除问题。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效获取信息并加以处理,进而选择相关信息并运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准备:与教学同步的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情境
教师谈话引出话题: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校开运动会的情形吗?你在运动会上参加了哪些项目的比赛?你还看到了哪些醒目的比赛?在运动会的赛场上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语:淘气和笑笑的学校也举行了运动会,想看看他们在运动会上的情形吗?(学生答:想)好吧,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课件出示主题图)
说一说:从这幅图上你看见了哪些比赛项目?
(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师:从这幅图中,你发现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学生汇报找到的数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一一解决)
1.解决第一个问题“参加跳远比赛的有多少人?”
课件出示跳远的图片和问题“参加跳远比赛的有多少人?
师:刚才那个小朋友说得真好,那谁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你是怎样来解决的?
学生汇报:从图中发现:参加跳远的同学每人跳3次,一共跳了21次,要用除法,21÷3=7(人)
2.解决”跑步”问题
《运动会》教案(精选16篇)
《运动会》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感受乘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熟练运用表内乘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运动会吗?你知道运动会都有些什么比赛项目?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运动会场上看看,你们高兴吗?好,我们出发.(演示课件)
(二).探究问题,交流应用.
1.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比赛项目?(指名回答)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指名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数学问题.
(对于“跳远”和“拔河”两个以文字呈现的问题,尽量放手学生独立解答。而“赛跑”、“数气球”和“买水”三个以图文结合的问题则应视学生的实际反映适当扶放。)
3.师:同学们,你们可真聪明!我们完成了这次运动会的旅程,老师发现你们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运动会”的各项比赛中,这真是很了不起的本领呢!
(二).拓展练习,熟练应用。
1.师:(播放课件,出示“练一练”第1题中左面的小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并结合小松鼠的问题,想一想该怎样解答。
2.师:谁能扮演小松鼠为大家读读问题?(指名读题)想一想要知道“可以平均编几组?”还缺什么条件,这个条件在哪?(指名结合图画说一说)谁能把这道题完整地说一遍?(指名说一说)
学生思考后列出算式,集体交流订正。
3.(出示第1题右面的小题)师:同学们,看这些聪明能干的小猴,他们在做什么?如果3只小猴分成一组表演,那么27只小候可以平均编几组?(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列式计算。)
《运动会》教案(通用12篇)
《运动会》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感受乘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熟练运用表内乘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运动会吗?你知道运动会都有些什么比赛项目?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运动会场上看看,你们高兴吗?好,我们出发.(演示课件)
(二).探究问题,交流应用.
1.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比赛项目?(指名回答)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指名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数学问题.
(对于“跳远”和“拔河”两个以文字呈现的问题,尽量放手学生独立解答。而“赛跑”、“数气球”和“买水”三个以图文结合的问题则应视学生的实际反映适当扶放。)
3.师:同学们,你们可真聪明!我们完成了这次运动会的旅程,老师发现你们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运动会”的各项比赛中,这真是很了不起的本领呢!
(二).拓展练习,熟练应用。
1.师:(播放课件,出示“练一练”第1题中左面的小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并结合小松鼠的问题,想一想该怎样解答。
2.师:谁能扮演小松鼠为大家读读问题?(指名读题)想一想要知道“可以平均编几组?”还缺什么条件,这个条件在哪?(指名结合图画说一说)谁能把这道题完整地说一遍?(指名说一说)
学生思考后列出算式,集体交流订正。
3.(出示第1题右面的小题)师:同学们,看这些聪明能干的小猴,他们在做什么?如果3只小猴分成一组表演,那么27只小候可以平均编几组?(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列式计算。)
《运动会》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感受乘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熟练运用表内乘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运动会吗?你知道运动会都有些什么比赛项目?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运动会场上看看,你们高兴吗?好,我们出发.(演示课件)
(二).探究问题,交流应用.
1.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比赛项目?(指名回答)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指名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数学问题.
(对于“跳远”和“拔河”两个以文字呈现的问题,尽量放手学生独立解答。而“赛跑”、“数气球”和“买水”三个以图文结合的问题则应视学生的实际反映适当扶放。)
3.师:同学们,你们可真聪明!我们完成了这次运动会的旅程,老师发现你们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运动会”的各项比赛中,这真是很了不起的本领呢!
(二).拓展练习,熟练应用。
1.师:(播放课件,出示“练一练”第1题中左面的小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并结合小松鼠的问题,想一想该怎样解答。
2.师:谁能扮演小松鼠为大家读读问题?(指名读题)想一想要知道“可以平均编几组?”还缺什么条件,这个条件在哪?(指名结合图画说一说)谁能把这道题完整地说一遍?(指名说一说)
学生思考后列出算式,集体交流订正。
3.(出示第1题右面的小题)师:同学们,看这些聪明能干的小猴,他们在做什么?如果3只小猴分成一组表演,那么27只小候可以平均编几组?(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列式计算。)
《运动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运动会”中的“赛跑”“跳远”“跳绳”等情境,进行乘除法的应用练习。
2.培养学生有效获取信息并加以处理,进而选择相关信息并运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行“热爱体育运动”“勇于为集体争光”和“热心为大家服务”的思想的渗透。
二.教学重点:提出并解决相关的乘除问题。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效获取信息并加以处理,进而选择相关信息并运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准备:与教学同步的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情境
教师谈话引出话题: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校开运动会的情形吗?你在运动会上参加了哪些项目的比赛?你还看到了哪些醒目的比赛?在运动会的赛场上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语:淘气和笑笑的学校也举行了运动会,想看看他们在运动会上的情形吗?(学生答:想)好吧,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课件出示主题图)
说一说:从这幅图上你看见了哪些比赛项目?
(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师:从这幅图中,你发现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学生汇报找到的数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一一解决)
1.解决第一个问题“参加跳远比赛的有多少人?”
课件出示跳远的图片和问题“参加跳远比赛的有多少人?
师:刚才那个小朋友说得真好,那谁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你是怎样来解决的?
学生汇报:从图中发现:参加跳远的同学每人跳3次,一共跳了21次,要用除法,21÷3=7(人)
2.解决”跑步”问题
课件出示跑步图和问题”24名运动员分几组跑完?”
师:刚才有好几个小朋友找到了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和大家汇报一下你是怎样解决的吗?
棋宝宝运动会(精选2篇)
棋宝宝运动会 篇1
中班活动名称:棋宝宝运动会
一、活动目标:
1. 熟悉了解国际象棋各棋子的分值,初步尝试分值的换算。
2. 知道冬天不怕冷,体验运动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自制棋子一副,背景图一副;沙包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谁来了:
以“冬天来了, 棋宝宝要开运动会”引出主题。
谁第一个来参加?它得到了什么奖品?有几只?你用什么方法数的?
第二个参加的是谁?他得到了几只苹果?你用什么方法数的?
还有谁也来参加了?数一数他们各得到了几个苹果?
二、拔河比赛:
棋宝宝们今天要参加拔河比赛。
比赛要求:参赛双方的力气要相当。
第一次:白方派“马”参加比赛,想一想黑方应派哪些棋子参加?
(师请相应的棋子站到比赛场地,开始比赛)
谁赢谁输?为什么?怎样让它们双方力气相当?
第二次:黑方派“车”参加比赛,白方请哪些棋子宝宝参加?想一想谁会赢?为什么?
(师请相应的棋子站到比赛场地,开始比赛)
三、扔沙包比赛:
每位幼儿扮演一个棋子,分成黑白两队,进行比赛。
沙包扔完后,进行分值的累加,扔到的分数多的一队就是胜利者。
棋宝宝运动会 篇2一、活动目标:
1、熟悉了解国际象棋各棋子的分值,初步尝试分值的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