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导游词(精选4篇)
榆林导游词 篇1
镇北台位于陕西省榆林城北4公里之红山顶上。据险临下,控南北之咽喉,如巨锁扼边关要隘,为古长城沿线现存最大的要塞之一。台呈方形,共4层,高30余米。台基北长82米,南长76米,东、西各64米,占地面积5056平方米。镇北台有天下第一台之称,是我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的结晶。故陈运和诗赞万里长城的一块坚硬脊椎骨 镇北台,永在、上台下台演王朝 进戏出戏扮将士。
镇北台之各层均青砖包砌,各层台顶外侧砖砌约2米高的垛口,垛口上部设有瞭望口,各层垛口内四周相通。其第一层周围有屋宇环列,乃当年守台将卒营房,至今基座尚存。平面呈正方形,高四层,内筑夯土,外砌砖石,底大顶小,逐层收进,总占地近5000平方米。第一层为基座,北长82米,南长76米,东西各长64米,周长320米,进深12米。四面围以墙垣,内墙高5.5米,外墙高10米,上设垛口,东墙南侧置城门,东南内侧置砖石马道。紧依台北下方建一方形小砖城,名款贡城,是当年蒙汉官员接待洽谈及举行献纳贡品仪式的场所。
镇北台建于1607年,属于万里长城防御体系之一的观察所,是明长城中部的要塞之一,台为正方形,四层,外砌砖石,占地5000平方米。第一层高10.20米,第二层高8米,第三层高4.10米,第四层高4.40米,台北额题“向明”二字,为万历时巡抚涂宗所书。台的每层有石台阶可登,台依山据险,巍峨挺拔。站在镇北台之顶远眺,金沙蓝天、碧澄水库、逶迤长城、绿色林带和欣欣向荣的城郊建设风貌相辉映,构成了无比绚丽的彩色画卷。你看那碧波荡漾的红 石峡水库,你看那榆林人民战天斗地的两大奇迹:治理沙漠的辉煌成果——沙地植物园和沙漠运河——西沙渠、榆东渠;你看那榆卜界沙漠海子风光和郁郁葱葱的林带果园;你看那秦长城的烽火台遗迹和起起伏伏的黄土丘陵,还有16世纪汉蒙友好贸易的红山市——易马城、红石峡和榆林古城,多么壮丽的画面!
榆林导游词(通用4篇)
榆林导游词 篇1
榆林古城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榆林市,20xx年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古城之一,东依驼山,南凭榆阳河,西临榆溪,北踞红山。明成化年间,延绥镇巡抚余子俊将镇治所由绥德迁至榆林卫以后,曾多次修建。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三次:第一次是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第二次是明弘治五年;第三次是明正德十年(1515)。这就是当地历史上流传的“三拓榆阳”。经此修拓,榆林城益发坚固雄伟。此城至今已历600余年沧桑,虽屡遭兵火,迭经风雨侵蚀,但大部完好,不失为塞上明珠。为重现历史文化名城榆林的风采,对古城墙的研究很有必要。
古代的榆林不但是军事重地,也是边疆贸易的中心和汉族与西北少数民族文化交会和交流的`地方。附近有不少与此有关的名胜古迹。
历史上榆林还是首都北京的安全战略屏障,榆林是全国唯一由皇帝钦定城墙高度可以超过北京的城市,榆林与北京是休戚与共的生态安全共同体。
榆林城倚山临水,龙腾虎踞,气势非凡,街道上楼阁相望,衙署相连,皇帝行宫(即凯歌楼,其时称“太乙神宫”)修得玲珑别致,大有皇宫气象,明武宗驻跸榆林时高兴地对随从说:“榆林真乃小北京也!”
榆林导游词 篇2
榆林市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分别占全省总量的86.2%、43.4%、99.9%和100%。平均每平方公里地下蕴藏着622万吨煤、1.4万吨石油、1亿立方米天然气、1.4亿吨岩盐。资源组合配置好,国内外罕见。
煤 炭预测6940亿吨,探明储量1500亿吨。全市有54%的地下含煤,约占全国储量的五分之一。天然气预测资源量4.18万亿立方米,已探明气田4个,探明储量1.18万亿立方米;石油预测资源量6亿吨,探明储量3.6亿吨;岩盐预测资源量6万亿吨,探明储量8857亿吨,约占全国岩盐总量的26%,湖盐探明储量1794万吨。此外,还有比较丰富的煤层气、高岭土、铝土矿、石灰岩、石英砂等资源。
甘肃榆林窟导游词范文3篇
榆林窟又名万佛峡,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原安西县)城南70公里处。下面是第一范文网为大家带来的甘肃榆林窟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甘肃榆林窟导游词范文1:
榆林窟,俗称万佛峡,位于安西县城西南75公里的榆林河(亦名踏实河)畔,现存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洞窟42个,分布在榆林河东、西两岸的悬崖峭壁上,东崖31个、西崖11个、壁画4200平方米,彩塑259身。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榆林窟的彩塑原作已所剩无几,现存彩塑多为后代重修或重塑。
作为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其内容、艺术风格以及彩塑、壁画的制作等方面,都与莫高窟有着密切的联系或相同之处,但在许多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现存最早的洞窟,建于初唐的17、28、39窟,虽然都是中心柱窟,但与莫高窟北魏时期盛行的中心塔柱窟有着明显的不同。
唐前期第6窟23米高的大佛窟的型制与莫高窟的大佛窟也不尽相同,显示了榆林窟初创时期的个性特征。唐中期的第25窟是一个显密结合的大乘净土窟、壁画保存得非常完好,技艺精湛、艺术手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莫高窟此时期洞窟中尚无可以与之相比的作品。榆林窟西夏、元时期的洞窟尤为精彩。西夏第3窟的千手千眼观音手中所持物件多达140件,其中有冶铁、酿酒、铲、锯、双尾船等,还首次出现了拉弦乐器的鼻祖胡琴。文殊、普贤经变中的山水画一改以往背境装饰的陪衬作用而具有了明显的独立性、画面所气势磅礴、意境深远,是十分罕见的古代山水壁画精品。西夏第2窟的水月观音线描精致、设色富丽、意境高雅,令人赏心悦目、遐思神往。
陕西榆林导游词范文
各位游客朋友们:
“陕北是个好地方!”毛泽东的名言令陕北声名远扬。陕北之北的榆林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是一方神秘的圣土。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渊源、众多的著名人物、深厚的人文底蕴、淳朴的风俗民情、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罕见的能源宝藏,集中凸显了榆林骄人的特点,展现了榆林无限的魅力!
榆林独特的自然环境。榆林市地处陕西北端,位于东经107ο28"—111ο15",北纬36ο57"—39ο34"之间,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左右。榆林市 榆阳、神木、府谷、定边、靖边、横山、米脂、绥德、子洲、佳县、吴堡、清涧1区11县,总人口350多万,面积43578平方公里,位于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长城横跨东西,黄河纵贯南北,地域广阔,平均海拔1000至1500米。榆溪河、无定河两岸水田连片,堪称“塞上江南”;长城沿线有防护林带,牛羊成群;红碱淖和诸多沙湖鱼肥水美,景色迷人;黄河岸边广植枣树,盛产杂粮。
榆林悠久的历史渊源。著名的“河套人”就是以靖边小桥畔和横山石马土瓜 等地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而命名的。旧石器时代,榆林鱼河堡和横山油房头一带就有了人类活动。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五千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址遍布无定河两岸和黄河边。据《水经注》载,帝源水即当今榆溪河,学者称榆林是黄帝部族的重要发祥地。公元前241年,秦在此设置上郡,修筑长城。公元42019年匈奴首领赫连勃勃在统万城建立大夏政权。北宋时期这里是中原与西夏和契丹族角逐的焦点地带。质言之,从远古时期起,在这方神圣的土地上就有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共同生息繁衍着,并且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长剧。榆林城1986年已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榆林窑导游词
榆林窟,俗称万佛峡,位于安西县城西南75公里的榆林河(亦名踏实河)畔,现存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洞窟42个,分布在榆林河东、西两岸的悬崖峭壁上,东崖31个、西崖11个、壁画4200平方米,彩塑259身。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榆林窟的彩塑原作已所剩无几,现存彩塑多为后代重修或重塑。
作为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其内容、艺术风格以及彩塑、壁画的制作等方面,都与莫高窟有着密切的联系或相同之处,但在许多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现存最早的洞窟,建于初唐的17、28、39窟,虽然都是中心柱窟,但与莫高窟北魏时期盛行的中心塔柱窟有着明显的不同。
唐前期第6窟23米高的大佛窟的型制与莫高窟的大佛窟也不尽相同,显示了榆林窟初创时期的个性特征。唐中期的第25窟是一个显密结合的大乘净土窟、壁画保存得非常完好,技艺精湛、艺术手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莫高窟此时期洞窟中尚无可以与之相比的作品。榆林窟西夏、元时期的洞窟尤为精彩。西夏第3窟的千手千眼观音手中所持物件多达140件,其中有冶铁、酿酒、铲、锯、双尾船等,还首次出现了拉弦乐器的鼻祖胡琴。文殊、普贤经变中的山水画一改以往背境装饰的陪衬作用而具有了明显的独立性、画面所气势磅礴、意境深远,是十分罕见的古代山水壁画精品。西夏第2窟的水月观音线描精致、设色富丽、意境高雅,令人赏心悦目、遐思神往。
元代第4窟藏密曼荼罗和多种度母、观音、文殊、普贤均以外来技法绘制、造型严谨,准确,色彩对比强烈、气氛神秘。特别是榆林窟和所属的东千佛明显绘制的6幅玄奘取经图,十分珍贵。除此之外,榆林窟西夏、元时期的供养人画像和装饰图案也有十分明显的民族特征。装饰图案除流行的花草、鸟兽、几何型外,还有以"天王"等字变化成的图案,极富创意。
敦煌市榆林窟导游词
榆林窟,俗称万佛峡,位于安西县城西南75公里的榆林河(亦名踏实河)畔,现存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洞窟42个,分布在榆林河东、西两岸的悬崖峭壁上,东崖31个、西崖11个、壁画4200平方米,彩塑259身。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榆林窟的彩塑原作已所剩无几,现存彩塑多为后代重修或重塑。
作为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其内容、艺术风格以及彩塑、壁画的制作等方面,都与莫高窟有着密切的联系或相同之处,但在许多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现存最早的洞窟,建于初唐的17、28、39窟,虽然都是中心柱窟,但与莫高窟北魏时期盛行的中心塔柱窟有着明显的不同。
唐前期第6窟23米高的大佛窟的型制与莫高窟的大佛窟也不尽相同,显示了榆林窟初创时期的个性特征。唐中期的第25窟是一个显密结合的大乘净土窟、壁画保存得非常完好,技艺精湛、艺术手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莫高窟此时期洞窟中尚无可以与之相比的作品。榆林窟西夏、元时期的洞窟尤为精彩。西夏第3窟的千手千眼观音手中所持物件多达140件,其中有冶铁、酿酒、铲、锯、双尾船等,还首次出现了拉弦乐器的鼻祖胡琴。文殊、普贤经变中的山水画一改以往背境装饰的陪衬作用而具有了明显的独立性、画面所气势磅礴、意境深远,是十分罕见的古代山水壁画精品。西夏第2窟的水月观音线描精致、设色富丽、意境高雅,令人赏心悦目、遐思神往。
元代第4窟藏密曼荼罗和多种度母、观音、文殊、普贤均以外来技法绘制、造型严谨,准确,色彩对比强烈、气氛神秘。特别是榆林窟和所属的东千佛明显绘制的6幅玄奘取经图,十分珍贵。除此之外,榆林窟西夏、元时期的供养人画像和装饰图案也有十分明显的民族特征。装饰图案除流行的花草、鸟兽、几何型外,还有以"天王"等字变化成的图案,极富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