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
暑假,我和爸爸一起游览了雨花台。
我们先来到烈士陵园,烈士陵园总共有三层,第一层是南京大屠杀时和其它革命战争中牺牲的战士照片和介绍。还有一些在革命战争中,中国战士被日本鬼子欺凌的照片,我真想来到那个时代,冲上去把小鬼子们统统杀光!可惜时光不能倒流,唉!
我们又来到第二层,二楼像个大迷宫,我和爸爸在里面转来转去,看到了革命烈士们那时的生活用品,他们那是生活是多么艰苦,朴素。布鞋,草鞋,草帽等等。最令我百思不解的是:那时的男人为什们都穿“裙子”呢?到今天我还没搞明白。
雨花台
雨花台的景物多得像满天星,但只有雨花台博物馆和孔雀园是我的最爱。
一个晴朗的秋日里,我来到久别的雨花台,直奔雨花石博物馆而去。博物馆位于园中央,里面刚被粉刷一新,展品更是多姿多彩,有的雨花石上有弯弯曲曲的蓝色线条,从石头的一侧通向另一侧,像令人诗意绵绵的小河;有的雨花石上有一些神奇的圈圈点点,它们巧妙的组合起来,像悠闲自在的小鸟,除此以外,还有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雨花石,你有空一定要去看看呦!
雨花台
雨花台是一座以自然山林为依托,以红色旅游为主体,融和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全国独具特色的纪念性风景名胜区。雨花石是这里的特色,但并不产于这里(产自南京六合)。
六朝雨花凝天地神韵,一部青史铸千秋圣台。
雨花台是一座松柏环抱的秀丽山岗,高约100米、长约3.5公里,顶部呈平台状,由2个紧紧相依的山岗组成:东岗名为梅岗,中岗也称凤台岗。历史上曾将向西延伸至安德门外的西岗(即石子岗),与前两个山岗合称聚宝山,明朝的南京南门──聚宝门(今中华门),即由此山而得名。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烈士殉难处,在这里遇难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达10万之多。
从公元前1147年泰伯到这一带传礼授农算起,雨花台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筑“越城”起,雨花台一带就成为江南登高揽胜之佳地。三国时,因岗上遍布五彩斑斓的石子,又称石子岗、玛瑙岗、聚宝山。南朝梁武帝时期,佛教盛行,有位高僧云光法师在此设坛讲经,感动上苍,落花如雨,雨花台由此得名。明、清两代,景区内的“雨花说法”和“木末风高”分别被列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雨花台还是历代文人墨客乃至帝王将相吟咏之地,从李白、王安石、陆游、朱元璋、康熙、乾隆到鲁迅、田汉、郭沫若、刘海粟、陈运和,都留下了吟咏雨花台的优美诗篇。由于雨花台是南京城南的一处制高点,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东晋豫章太守梅颐曾在此抵抗外族入侵,南宋金兵入侵,抗金名将岳飞在此痛击金兵;此后的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辛亥革命“讨伐清兵”,抗日战争“首都保卫战”,都曾在此掀起连天烽火,雨花台也因此逐渐荒芜。
雨花台
雨花台 五一前学校组织我们去雨花台,一走进雨花台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三面环山的广场,广场上到处摆放着鲜花,不远处耸立着一座高大的烈士群雕。烈士们被捆着双手,脚上带着镣铐,庄重的表情坚定的看着前方,仿佛告诉我们为了中国人民没有什么能吓到他们。 从一侧的环陵大道可直接走到雨花台主峰,主峰上屹立着一块高大的石碑,碑身上写着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前还竖着一座高大的青铜塑像,他挣断了铁链,双目圆瞪,双拳紧握,仿佛要打倒一切敌对势力。在一棵苍劲的老松树下面有一排长长的黑色的墙。墙上刻满了牺牲了的革命烈士的名字,据介绍在雨花台殉难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达10万人,触目惊心的数字,正是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我们是祖国的新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环境,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浦口实小一六班 陈 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