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教学设计(通用17篇)
《雨后》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踩 溅 撅 辫。分清“辨、辫、辩、瓣”四字的字形异同和基本用法。能用“兴奋”和“骄傲”两个词造句。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3 学习课文,感受雨后游玩嬉戏的欢快心情。初步了解冰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悟诗中的童趣,在有感情地朗读中理解课文,感受快乐。
难点:理解小哥哥说着“糟糕”,内心却兴奋和骄傲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 师:同学们,一场大雨过后,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如果这个时候,你和一群小伙伴来到广场上,你们会怎么玩?
2 揭示课题。
(1)师:也是在一场大雨后,著名作家冰心奶奶用一首小诗记录了一群孩子在雨后尽情玩耍的情景。说不定,诗里就有你们的影子。
(2)板书课题: 雨后
(3)齐读课题
说明
本课所描述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很接近,而且富有童趣,以学生生活内容为话题引出课题,可唤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亲近感,更有利于教学的深入展开。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在雨后的广场上,谁在干什么。)
2 交流活动。
① 比一比,再组词;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辨( ) 辫( ) 辩( ) 瓣( )
雨后 教学设计(精选13篇)
雨后 教学设计 篇1
一、说教材:
《雨后》是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首优美的叙事诗。它是著名作家冰心的诗作。这首诗主要描写一对小兄妹在雨后踩水嬉戏的情景和心理,文笔明快,语言幽默,洋溢着动人的童真与童趣。这首诗先总写广场上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然后集中写兄妹俩在雨后玩耍时的快乐。冰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新中国儿童幸福生活的欢乐图。通过几个小小的画面,创造出了一个生动欢快的艺术境界。根据本课内容结合新课标我把这节课的知识目标订为:能自主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美观的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力目标订为:通过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出孩子们在广场上快乐玩耍的情景。情感目标订为:感受文中孩子们玩水的快乐,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生活的乐趣。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重点订为:能认写本课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订为: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体会小哥哥、小妹妹的.愉悦心情。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借助书上的拼音初读课文时,大多数已经能做到正确、通顺。学生通过前一段识字学习训练,已经掌握了几种记忆字型的方法,因此本课中生字的音、形,学生大都可以自学完成。学习课文时教师把阅读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三、说教法
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在阅读中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合作的机会。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边学,边积累,边创造,真正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体验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在充分想象中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能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激发情感,让学生的真情实感自然地流露到课文的朗读中。
《雨后》教学设计(通用16篇)
《雨后》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 会写“通”、“痛”两个字,认识10个生字和8个认读字及相关词语。
2 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下雨给小朋友和自己带来的欢乐。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下雨给小朋友和自己带来的欢乐。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比较点的设计
1 通过“快”与“痛快”、“唇”与“唇儿”等词语的比较,体会轻声、儿化音的读法。
2 通过把“喊”换成“说”、把叹号换成句号等方式,体会人物情感。
3 通过对偏旁、结构的比较,掌握“通”和“痛”偏旁的基本含义和书写要领。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略)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二)同桌互相听读,检查字音读准情况
(三)反馈字词掌握情况,指导读好轻声及儿化音
1 认读词语。(略)
2 引导学生读好轻声。
(1)出示字、词,引导学生通过读发现轻声。
【课件出示】
哥——哥哥 快——痛快 面——后面
妹——妹妹 子——泥裤子
(2)引导学生读好轻声,体会读轻声时的自然。
(3)引导学生练习在句子中读好轻声。
【课件出示】
雨后教学设计(通用13篇)
雨后教学设计 篇1
一、说教材:
《雨后》是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首优美的叙事诗。它是著名作家冰心的诗作。这首诗主要描写一对小兄妹在雨后踩水嬉戏的情景和心理,文笔明快,语言幽默,洋溢着动人的童真与童趣。这首诗先总写广场上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然后集中写兄妹俩在雨后玩耍时的快乐。冰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新中国儿童幸福生活的欢乐图。通过几个小小的画面,创造出了一个生动欢快的艺术境界。根据本课内容结合新课标我把这节课的知识目标订为:能自主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美观的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力目标订为:通过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出孩子们在广场上快乐玩耍的情景。情感目标订为:感受文中孩子们玩水的快乐,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生活的乐趣。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重点订为:能认写本课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订为: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体会小哥哥、小妹妹的.愉悦心情。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借助书上的拼音初读课文时,大多数已经能做到正确、通顺。学生通过前一段识字学习训练,已经掌握了几种记忆字型的方法,因此本课中生字的音、形,学生大都可以自学完成。学习课文时教师把阅读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三、说教法
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在阅读中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合作的机会。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边学,边积累,边创造,真正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体验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在充分想象中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能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激发情感,让学生的真情实感自然地流露到课文的朗读中。
雨后教学设计(精选15篇)
雨后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嫩、赤”等13个生字;会写“哥、踩”等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兴”。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夏季雨后雨后小朋友们嬉戏玩耍时的欢快心情。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情景,感受孩子们的欢乐
专项训练:体验人物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雨后》。
2.全体同学齐读课题,要求读准字音并且声音响亮。
3.学生提问质疑。
生:这首诗写了雨后的什么呢?
师:我们一起走进冰心奶奶的《雨后》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进行新课的学习。
二、识字学词
(一)识字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要求:
①标出诗歌小节。
②圈出不认识的字并想办法会认。
2.教师点拨。
①同学交流识字方法。
②教师出示识字卡片,点拨识字方法。
③采用齐读、开火车读、男女同学比赛读、指名读等方式巩固识字。
【设计意图】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使其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二)学词
1.出示词语。
嫩绿 神仙 糟糕 兴奋 骄傲 短粗 痛快
2.用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各种方式读词语。
①自由读。
师: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雨后》教学设计(通用15篇)
《雨后》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 会写“通”、“痛”两个字,认识10个生字和8个认读字及相关词语。
2 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下雨给小朋友和自己带来的欢乐。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下雨给小朋友和自己带来的欢乐。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比较点的设计
1 通过“快”与“痛快”、“唇”与“唇儿”等词语的比较,体会轻声、儿化音的读法。
2 通过把“喊”换成“说”、把叹号换成句号等方式,体会人物情感。
3 通过对偏旁、结构的比较,掌握“通”和“痛”偏旁的基本含义和书写要领。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略)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二)同桌互相听读,检查字音读准情况
(三)反馈字词掌握情况,指导读好轻声及儿化音
1 认读词语。(略)
2 引导学生读好轻声。
(1)出示字、词,引导学生通过读发现轻声。
【课件出示】
哥——哥哥 快——痛快 面——后面
妹——妹妹 子——泥裤子
(2)引导学生读好轻声,体会读轻声时的自然。
(3)引导学生练习在句子中读好轻声。
【课件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