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手足口病》教案范文(精选5篇)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范文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活动准备:
手足口病例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每天老师都会给你们量体温、检查小手和嘴巴,谁知道这是为什么?(请幼儿讲述)
二、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1、看来小朋友们对手足口病都已经有所了解,那手足口病都有哪些症状呢?(幼儿讨论)得出结论:症状:潜伏期2—5天,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很疼。还会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病重的会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所以,小朋友不舒服时要赶快告诉老师和大人,及时就医。
2、请幼儿观看手足口病例图片。(加深幼儿对手足口的认识)
3、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病菌是怎么传播的呢?(幼儿讨论)小结: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三条途径传播:
一、是人群密切接触;
二、是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通过空气传播;
三、是引用或吃了被病人污染的水、食物。过粪、口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我们在接触都会得病。
三、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幼儿讨论)
预防措施:
(1)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童谣:预防手足口病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记住经常晒被衣;
你拍二,我拍二,规律饮食不挨饿;
你拍三,我拍三,多多运动一二三;
你拍四,我拍四,生冷东西我不食;
你拍五,我拍五,门窗通风常扫屋;
你拍六,我拍六,消毒细菌不能留;
你拍七,我拍七,勤洗澡来勤换衣;
你拍八,我拍八,玩具用具常常擦;
关于预防手足口病 致家长的一封信
关于预防手足口病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朋友:
手足口病(ev71感染)是一种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通常流行季节在每年的4-9月份,5-7月份是发病高峰。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但对婴幼儿危害较大的传染病,如果发现迟和救治不当,会引起少数孩子病情加重,甚至会引起死亡。
预防手足口病宣传要点
1、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
2、 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食用。
3、 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4、 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5、 注意搞好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6、 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
7、 家禽、家畜要圈养,避免人、畜混住一处,尤其要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8、 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9、 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10、托幼机构应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
11、强化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12、加强食品与环境卫生工作,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场所传播。
何谓手足口病?
答: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小儿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预防“手足口病”等传染病责任书
为保证幼儿身体健康成长,防止幼儿传染“手足口病”等各种传染病,提高保教质量,为幼儿营造一个温馨、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特制订本责任书如下:
1、思想高度重视,时刻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2、工作期间,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请假,请假要有请假条,病假出具正规医疗部门的诊断证明和病历。
3、保持本工作岗位的卫生清洁,不留死角。
4、对幼儿及家长要经常开展“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安全教育。
5、每日对本班及物品按照规定进行通风消毒。
6、认真执行“晨午检”(测量幼儿体温、查看幼儿手、足、口腔部位有无皮疹或疱疹等异常症状)、“缺勤排查”(缺勤幼儿要追踪去向,病因追究落实到文字上)制度。
7、细心观察每一名幼儿,出现异常情况迅速处理并上报。
8、发现“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不瞒报,不漏报,不迟报。
9、履行好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安全工作职责。
如违反以上规定,将接受幼儿园以及管理部门的处罚、经济处罚,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小神童幼儿园 班级:
园长签字: 班主任签字:
xx年5月19日
中班健康《预防手足口病》活动反思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近段时间,各大医院相继出现手足口病患儿,由于家长和孩子缺乏对该病的预防及危害的了解,因此家长生怕自己孩子被传染,对于手足口病可以说是谈“痘”色变,于是,我们设计了本次教育活动,旨在通过此次活动让大家了解此病,让家长对此病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让孩子不再害怕,同时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及个人卫生习惯。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手足口病有了大体的了解,他们知道吃板蓝根、大青叶可以预防此病的发生,同时掌握了正确地洗手方法。知道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洗头,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生的和腐烂变质的食物;少吃冷饮,瓜果要洗干净再吃等等。同时,孩子们因为知道手足口病是怎么回事,又知道应该怎样预防和治疗,所以,消除了孩子们心中的恐慌感,对于手足口病不再害怕。而且,孩子们还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告诉家长,让爸爸妈妈们不再害怕。另外我们还利用张贴宣传资料让家长了解手足口病,并坚持每日消毒和严格的晨检制度,从根本上预防疾病的发生。
幼儿园中班健康预防手足口病教案(通用3篇)
幼儿园中班健康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龋齿的原因及龋齿的危害。
2、教育幼儿牙齿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知道保护它。
3、帮助幼儿树立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
4、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教学。
教学准备:
1、电脑、录音机、动画软件。
2、小牙刷、茶杯。
3、对牙齿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猜迷,引出课题,复习牙齿的作用。
1、猜谜语。
2、出示牙齿模型,复习了解牙齿的作用。
小结:方方的牙齿可以切断食物,尖尖的牙齿可以撕拉食物,扁扁厚厚的牙齿把食物磨碎。它们各有各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把食物嚼碎,吸收有营养的食物,使我们的身体长的健康结实。
二、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及危害。
1、看电脑动画,提问:东东的牙齿为什么会疼?
2、边看边了解引起龋齿的原因。
(1)吃了东西就去睡觉。
(2)小细菌"小红脸、小蓝脸"在牙齿里住下做坏事。
(3)牙齿就会变成什么样子?
3、小红脸、小蓝脸"有没有找过你们?引导幼儿结合经验谈一谈自己得龋齿的'感受。
4、了解龋齿的危害。
小结:爱吃甜食,吃过东西就去睡觉,不爱刷牙的小朋友,细菌就会在他的牙齿里住下来,把牙齿弄黑、弄坏,弄成小洞。这样就不能很好地咀嚼食物,而且还很疼,影响我们吃饭睡觉,说话也不清楚,牙齿也变得不好看了。
三、教育幼儿如何保护牙齿。
1、怎样将"小红脸、小蓝脸"赶走?(念刷牙歌、教东东正确的刷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