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设想: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培养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培养自主读书的能力,在正确、流利的读书的同时,获得初步的理解和体验,感受读书的快乐。

  关于月球的问题有很多是目前人类无法解开的谜团,但我们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及阅读的过程,这才是语文课语文味的体现。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奥秘的兴趣。

  3、运用想象、交流等方法,加深对月球魅力的感受。

  重点难点:了解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引导学生感受月球的神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课前准备:月球表面照片;收集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古诗词。

  第 一 课 时

  一、字词学习

  反馈预习效果,展示预习时学生预错或易错的生字,引导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二、导入课题

  1、(出示图片)导语: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引导学生朗读第一段,想象皓月当空的景象,小组内交流对月亮的感受和遐想)

  2、它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啊?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很多月球之迷。(板书课题)。

  三、自读感悟

  (一)学习第二段

查看全文

《22.月球之谜》教学设计(通用14篇)

《22.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识字方法自主认记8个生字,理解掌握“遐想、估计、水藻”等词语。

  2、通过文本细读、寻谜说谜,了解月球基本情况,了解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在根据材料提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难点:利用文本及收集的资料、古诗句等,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查找关于月球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启发遐思,引趣导入

  1、出示月亮图:同学们,这是——月亮。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

  2、这月亮带给你们的遐想真多。有人还写了这样一句话,你们读读:夜幕降临,一轮明月便会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3、指名读句子。齐读。

  4、出示月球图,揭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

  3、归纳小结。引:课文究竟向我们讲述了哪些谜?

  三、文本细读,寻谜说谜

  1、默读课文2-8小节,看谁找到的“月球之谜”最多。

  2、反馈“月球之谜”:

  ◎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水藻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

查看全文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计、年龄、神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字词教学,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

  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

  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二、提出自读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查看全文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通用17篇)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计、年龄、神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围绕月球收集资料,可以是月球的知识,可以是与月亮有关的故事传说,也可以是和月亮有关月亮的诗句。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我们的近邻——月球。板书课题。

  2、在小组内交流关于月球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做个记号,可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2、小组长带领大家认读要认的生字。

  3、开火车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展示朗读

  1、学生大声朗读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提到的未解开的月球之谜和已解开的月球之谜。

  2、找出你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小组的同学听,让你的学习伙伴也对它感兴趣。

  3、小组合作,展示朗读,相机正音。

  四、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

  登上  任何  撒在  水藻

  一旦  一项  估计  年龄,

  哪个字容易写错,你能给大家提个醒吗?(交流)

  2、认真抄写生字词语。

  五、抛砖引玉,课外积累

  1、我国古代有许多和月亮有关的诗句,我们来读一读!

查看全文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计、年龄、神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前猜谜(月亮)

  2、你对它有什么了解呢?学生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

  3、观看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记录片,相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会的字或词做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2、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用不同的形式。

  3、引导学生理解词意,如:联系课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

  4、学生互测生字词。

  三、整体感知,检查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提到的月球之谜。

  2、找出你最想读的段落多读几遍,再读给同位听一听。相互评一评。

  3、生汇报朗读。

  (指名读)

  四、指导写字

  1、师范写易错、较难的字,如:

  悬、奥、努等。

  2、生练写,师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查看全文

《22月球之谜》教学设计(精选16篇)

《22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教学难点

  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六个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

  3、了解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4、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月球,探索宇宙,热爱科学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欣赏月色的画面,请学生谈感受。

  2 揭示课题。(22月球之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录像,听课文朗读。要求:仔细看,认真听。

  2、自由读课文。要求: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反复读几遍,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

  3、检查自学的情况。

  三、朗读指导,自悟自得

  1、课文哪一自然段描写了月球的景色呢?(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①指名读。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②全班读。

  ③小声读。要求:一边读一边想。

  ④男女生读。

  ⑤看图描述第二自然段的景色。要求:熟读成诵。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