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月光曲教学设计(精选17篇)

月光曲教学设计 篇1

  一、课前预习,初步感知,提出问题。(要求教师给学生实在而充足的时间去预习,一般花整节课时间让学生去预习。)

  自  学  要  求 一、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要求识记生字,理解部分新词。(可参考   运用工具书,如字典、辞典等) 二、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概括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提出你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   问题  ①       ②       ③       ④       ⑤

  (学生在自学卡提出的问题,本人给予了归纳统计,在附页。)

  二、课堂检测,小组讨论,初解问题。

  (一)  预习检测

  1、生字新词的检测

  a、词语 

  幽静  清秀  陌生  纯熟  清幽  琴键

  霎时  恬静  波涛汹涌    陶醉

  抽生读

  说说你最理解哪个词语

  请学生组词识记

  2、课文朗读检测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防止读破句。

  3、对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检测

  课文讲了一个关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美丽动人的传说。请大家打开书本,再读读课文,读过之后,看谁能把这个传说说给大家听听。

  a、学生自由读全文。

  b、课文读好了,你们把这个传说记住了吗?在讲这个传说之前,我有个小要求,就是要求大家只把这个传说的大概意思讲出来就可以,这就叫概括地讲,这可比具体讲要难。请你们先同桌准备一下,思考该怎么讲,想过了,自己可以小声练习练习。(学生思考,各自练习。)

查看全文

〈月光曲〉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月光曲〉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波光粼粼、陶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4、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的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2、体会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月光曲》。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板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月光曲》,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在一个小镇上为皮鞋匠兄妹弹琴的事。主要内容是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过程。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月光曲》,感悟其中的意境。

  二、品读感悟

  1、默读课文2-7自然段,想一想:贝多芬在创作《月光曲》之前的情景是怎样的?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指名交流谈感受。

  3、教师引导,重点抓住:

  (1)什么样的琴声引起了贝多芬的注意?这样僻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的心里会怎样想?            (板:听)

  ——弹的是他的曲子;幽静,深远;琴声时断时续;(板:弹琴)

查看全文

《月光曲》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月光曲》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自然段。

  能力目标: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情感目标: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着的意思,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分辨课文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

  教学方法:

  情境感悟

  教学准备:

  贝多芬想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谈话直接引出课题

  2、概括课文大意练习。句式补充训练。

  月光曲。月光曲是。

  3、简介贝多芬。

  了解贝多芬在世界音乐中的地位——乐圣,以及贝多芬名言:我的艺术应该为贫苦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 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

  4、引出课文:月光曲是贝多芬为盲姑娘谱写的一首著名的钢琴曲。

  二、初读感知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三、学本课生字新词

  谱成清幽莱茵河茅屋入场券陌生人霎时间

  波涛汹涌微波粼粼陶醉

  1、指明领读新词

  2、说说词的意思

  3、由“茅屋”一词进行联想。

  训练语感,体会生活在茅屋里的人是穷人。

  四、读中感悟“盲姑娘”,体会贝多芬情感的变化

  1、由3—6自然段中揣摩体会这是一位怎样的姑娘

  品读感悟姑娘的形象。

  2、学习课文中运用的多种描写方法:语言、外貌、神态,

查看全文

《月光曲》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月光曲》教学设计 篇1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通过课前交流啊,我们了解到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一生留下了许多著名的乐曲,“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关于月光曲的创作啊,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今天呢,我们就一起学习“月光曲”这篇课文。(板书:月光曲  齐读)

  二.预习交流

  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文中的生字你认识了吗?

  盲姑娘    琴键       恬静

  汹涌      安详       陶醉

  二.初读感知

  师过渡:那课文写了什么事呢?请大家快速的读读课文 ,想一想。

  生自由地读

  师: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事?

  生1: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事。

  师:不错,谁还想说?生2:贝多芬为一对兄妹弹奏了一曲又弹奏一曲,后一曲就是传说中的月光曲

  师:是的,很会读书。谁能再说得具体点吗?

  生3:传说有一天傍晚,贝多芬来到莱茵河的小镇上散步,听见了兄妹俩的对话,他被感动了,于是按动了琴键,创作了这首月光曲。

  师小结:这篇课文讲了,有一天傍晚,贝多芬在莱茵河边的小镇上散步,听到一位盲姑娘在弹他的曲子,又听到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被感动了,于是走进茅屋为他们弹了一曲又弹一曲,这后一曲就是著名的月光曲。  

  三.品读感悟

  师:那到底是什么原因感动了贝多芬,让他创作出“月光曲”呢?

  师:看,他找到的这段话就是贝多芬听到的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是个音乐家,他有一颗敏感的心,此时他从兄妹俩的对话中听出了什么呢?

查看全文

月光曲教学设计(通用13篇)

月光曲教学设计 篇1

  (一、)音乐导入。

  1、同学们,请听。(播放乐曲《月光曲》)

  2、师:同学们,听过这首曲子吗?它叫“月光曲”,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即兴创作的。贝多芬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被世人尊称为“乐圣”。关于这首曲子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二、)请快速浏览课文一遍,想一想:这个故事先讲什么?接着讲什么?最后讲什么?(随机板书:贝多芬、走近茅屋、弹奏一曲、即兴创作)

  (三、)谈话激趣:

  1、贝多芬作为大音乐家,到各地演出还到小镇上演出,并且无偿为穷苦人盲姑娘弹奏,弹了一曲,又弹一曲《月光曲》,这第二次弹奏的曲子是不是贝多芬早已谱写好的?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生:从“花了一夜功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可以看出,他不是早已谱写好的。)

  2、显然,贝多芬是在小茅屋里乘着兴致把曲子弹奏出来,而后追记的。我们知道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那么是怎样的情境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名曲的呢?

  (四、)教学3——8自然段。

  1、请默看3——8自然段,拿笔,看看你从哪些句子,哪些词语,或者哪些标点符号读懂了什么?在有关句子、词语、标点符号旁写上自己的感受。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3、抽生汇报,并及时指导感情朗读。

  生:我从姑娘说的话“这首曲子多难弹啊!……那该多好啊!”知道盲姑娘是多么喜爱音乐,多么想去听音乐会呀!

查看全文

《月光曲》教学设计(通用14篇)

《月光曲》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体会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思想感情。

  2、想象第9自然段所描绘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

  (一)、聆听音乐,感受《月光曲》的意境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这一传说故事的内容,大家想不想听听这首著名的乐曲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妙的乐曲中吧!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播放《月光曲》片段)

  2、请大家说说在你聆听音乐时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交流,对学生不同的感受都给予肯定。)

  (二)、边听边画,表现《月光曲》的意境

  请同学们再次欣赏《月光曲》,边听边把你想象的画面简单地画下来,可以画一幅,也可以画几幅。(指名几个学生画在黑板上)

  (三)、朗读品味,融入《月光曲》的意境

  1、播放课件,在音乐和画面的配合下,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课文第9节。把学生带入诗一般的意境之中。

  2、画面和音乐美吗?其实书本里描绘的更美,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第9节,找出写得美的词句,并想想美在哪里?

  3、全班交流

  4、这么美的景色,全是皮鞋匠亲眼看到的吗?从哪个词看出是他想象的?画出联想的句子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