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案

时间:2025-04-05

《月光曲》优秀教案(精选14篇)

《月光曲》优秀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感受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感,同时了解乐曲的意境;并在感受贝多芬创作乐曲的经过中,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语感的培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坚强地面对生活的思想感情。

  目标预设:

  1、学习课文的2——7自然段,了解贝多芬与兄妹俩的认识过程。

  2、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了解月光曲的内容,感受月光曲的意境。

  3、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感。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坚强地面对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了解贝多芬与兄妹俩的认识过程。

  (难点)2、感受月光曲所表现地意境与贝多芬的心情变化。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地学习课文,与文本进行交流。通过朗读来了解音乐中蕴含的意境,并通过读练结合,让学生知道贝多芬与兄妹俩的认识过程,和贝多芬在认识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教学流程:

  课前1、欣赏音乐: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段乐曲。

  2、听完这段乐曲,你想说些什么?

  (说得不错。看来,你们是根据自己的在生活中的感受来理解这段乐曲。)

  一、 谈话导入

  1、谈话:知道刚才这首曲子是哪位音乐家创作的吗?

  2、简介贝多芬:

  内容:贝多芬简介:1770年生于德国,10岁首次举行公开演奏会。12岁开始作曲。50岁时两耳完全失聪。1827年去世时才五十七岁。

  我们刚才听的这首曲子,就是他在两耳失聪的情况下创作的。

查看全文

《月光曲》教案(精选14篇)

《月光曲》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莱茵河、霎时间、波光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

  3、了解创作《月光曲》的经过,让学生在丰富的、优美的文字中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4、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2、难点是领悟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一课我们要学习一个传说,那就是《月光曲》的故事。这篇课文很美,也写得比较深,看哪些同学能自己读懂课文,读好以后能回答两个问题:

  二、预习探究

  1.读课文,熟悉生字生词。

  2、说一说《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

  3.《月光曲》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4、.检查自学情况。

  师:(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提问:《月光曲》是首什么曲子?

  (3)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围绕着《月光曲》,文章写了哪些内容?

  三、合作交流

  一、分组讨论交流,把本文分3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主要交代了贝多芬曾经谱写过《月光曲》。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一曲。

  第三部分(第7--10自然段):《月光曲》的创作过程。

查看全文

《月光曲》教案(精选13篇)

《月光曲》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将音乐融入语文课堂,借助音乐形象解决语言文字。抓重点词句,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意境,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美读训练。

  2、尝试探究性、创造性阅读,激发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 。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这一传说故事的内容,大家想不想听听这首著名的乐曲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妙的乐曲中吧!(播放《月光曲》片段)

  2、能说说你的感受呢?(交流,对学生不同的感受都给予肯定。)

  二、直奔中心段,感受月光曲美好的意境。(8-9自然段)

  1、兄妹俩听着贝多芬先生再为他们弹奏的一支乐曲时,课文是怎样描述的?(打开课文,自读有关段落。)

  2、同学们,课文中有一幅插图,这个情景多美:蜡烛灭了,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美。现在就请你们把眼睛闭起来想一想,月光怎么清幽,小屋子里是什么情景?屋子里人物的形象怎么样?然后请你们讲一讲这幅图。”(学生各自准备,同座两人对话。)(教师适时点拨观察图画的方法。)

  3、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图画内容。(即课文第8自然段)

  4、刚才我们图文结合,知道课文是通过贝多芬的琴声,引起皮鞋匠、盲姑娘的美妙的联想来写的。

  现在我们再读读课文有关段落,并在读课文有关段落时,要带着这样一个问题边读边思考:在这些段落里哪些句子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句子是联想句?请用“~~”画出实实在在事物的语句,用“——”画出联想的语句。

查看全文

《月光曲》教案优秀(精选15篇)

《月光曲》教案优秀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券”,理解部分词语及课文第二段第一部分,回答课后第1题D小题。

  2、初步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回答课后1题的第1小题。

  2、感受《朋光曲》美的意境,感受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关于描写月光的词语你知道几个?

  生1:月光融融

  生2:月光皎洁

  生3:月光如水

  生4:《静夜思》这首诗中也写到了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师板书课题。

  师:知道的真不少,今天咱们要学的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关。请同学们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师:贝多芬曾经这样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这篇文章写的就是他与一对穷兄妺之间的故事,描述了他创作《月光曲》的经过。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着重思考什么问题?

  生1:文章写了他与穷兄妺俩的一件什么事?

  生2:是什么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生3:贝多芬在这首曲子里要表达自己的什么感受?

  生4:他的这种感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生5: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二、整体感知,畅谈所得

  师:同学们很善于动脑筋,下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看看自己能体会到什么,有什么疑问?

  生自由读。

  师:读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谈一谈?

  生1:姑娘很喜欢贝多芬的曲子,很崇拜他。

查看全文

月光曲教案(精选16篇)

月光曲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2、学习抓住环境特点,体会課文思想感情的方法。

  3、想象第9自然段所描绘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想象第9自然段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課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贝多芬为兄妹俩弹奏的第二首曲子就是《月光曲》。

  二、直视课题,找到文章的中心部分来学习。

  1、默读課文,画出盲姑娘两次弹奏曲子的有关句、段,读一读,说说贝多芬开始在小路上“散步”,而后来“飞奔”回客店的原因,体会贝多芬的感情有哪些变化?(默读回答:贝多芬走进茅屋,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2、快速浏览,找出哪自然段是写《月光曲》的?(第9自然段)

  3、默读第9自然段,边读边想像,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给你印象最深的画面。

  (1)展示学生的图画,找課文中的语句读一读,进行评价。

  (2)下面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月光曲》,看着图画或闭上眼睛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回答问题。

  (1)皮鞋匠听着琴声,好像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看到这样的景象?

  他好像看到了在大海的水天相接处,月亮升起来了。海面上洒满了银色的月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薄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他之所以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是因为乐曲使他产生了联想。开始音乐可能逐渐增强,使人联想到月亮升高,穿过微云。再后来,音乐可能高昂激越,使人联想到月光下风起浪涌。

查看全文

《月光曲》教案(通用17篇)

《月光曲》教案 篇1

  月光曲是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贝多芬创作的名曲,月光曲。关于它有怎样的传说?贝多芬到底是怎样的人?这些问题是学生先睹文章为快的动力所在。

  难点

  对音乐知之甚少或缺乏兴趣的学生会感到文章的联想部分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教师思考

  本课景美情深,通过描写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表现了音乐家博大的同情心和高尚的情怀。教学时,可运用多种方法加强朗读训练,以读代讲,以读助学,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读中悟出文章所表达的深情。

  重点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着的意思,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2,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理解、感悟,培养想象能力。

  设计特色

  以读代讲,以读助学。

  信息资料 。

  《月光曲》录音磁带;贝多芬生平介绍及其他相关音像资料。

  [教学要求]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培养想象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人新课

  师:同学们,当你看到题目后,你最想知道什么?

  (调动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改变了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清除了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月 光 曲》。)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