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体教案

时间:2025-04-05

圆柱体积教学设计(精选2篇)

圆柱体积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应用分式解答一些实际问题。

  2.在充分展示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推理归纳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正确理解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正确理解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

  教 法:启发点拨,归纳总结,直观演示

  学 法:自学归纳法,小组交流法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5分)

  (一)导学

  1.什么叫体积?(指名回答)

  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

  师:你学过哪些体积的计算公式?(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2.圆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把一个圆,平均分成数个扇形,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根据学生的叙述,边用幻灯片演示。)得到圆面积公式s=2πr。

  3.动脑筋想一想,圆柱的体积,能不能转化成你学过的形体,推导出计算圆柱体积的公式?

  4、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体,学会了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今天研究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的体积)

  (二)定向

  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2、会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实际问题。

  二、合作交流(15分)

  1.阅读书25页。

  2、看书回答:

  (1)圆柱体是怎样变成近似长方体的?

查看全文

圆柱体积计算的应用(精选2篇)

圆柱体积计算的应用 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页的例5,完成第44页;“做一做”的第2题和练习十一的第3—7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一个圆柱形物体,一个圆柱形杯子。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口算。

  出示练习十一的第3题(可以用卡片或用投影出示):

  4.5十0.37                        0.25×8                  5.8十2.9

  7.2÷9                               6.1—4.8                       十

  -                                          ÷                                ×

查看全文

圆柱体积(通用16篇)

圆柱体积 篇1

  教学内容:圆柱体积练习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

  2、 学会计算圆柱形容器的容积,并能应用于实际求出所容物体的重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

  圆柱体体积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圆柱体体积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

  对策:

  加强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的转化。根据圆柱的容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求圆柱容积的实际问题。

  教学预设:

  一、复习。

  1、 求下面圆柱的体积(口头列式,不计算)

  (1) 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4分米;

  (2) 底面半径2厘米,高2厘米;

  (3) 底面直径2分米,高3分米。

  追问:圆柱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板书:v=sh)

  2、 复习容积。

  (1)提问:什么是容积?它与物体的体积有什么区别?

  我们是按什么方法计算容积的?

  (2)第27页上第5题:先交流学生量的结果,板书几组数据,请学生分别计算。计算后交流解题思路:先求杯子的容积,再根据溶剂与重量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容纳物体的重量。

  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 第28页上第7题:先读题,思考理解:挤出的牙膏可以看成是直径为0.5或0.4厘米,高为2厘米的圆柱,从而想到这题计算求每天用去牙膏的体积的计算。

  2、 补充:一个圆柱形水池,从里面量底面直径为12米,深2.5米。

  (1) 在这个水池的底面和四周抹上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查看全文

圆柱体的表面积补充练习(通用2篇)

圆柱体的表面积补充练习 篇1

  (第3课时)

  教学内容:补充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圆柱体的特征,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正确率。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渗透转化思想,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相互转化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理复习:

  1、圆柱有何特征?

  2、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3、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二、基本练习:

  求下面圆柱的表面积

  1、圆柱底面周长是20厘米,高是10厘米。

  2、圆柱底面直径径是6厘米,高是3分米。

  3、圆柱底面半径是3厘米,高是10厘米。

  三、选择题:

  1、甲乙两人分别用一张长12.56厘米、宽9.42厘米的长方形纸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卷成一个圆柱体,(接头处不重合),那么卷成的圆柱体(     )1.

  a高一定相等          

  b侧面积一定相等

  c侧面积和高都相等

  d侧面积和高都不相等

  2、把一个棱长是2分米的正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它的侧面积是(            )平方分米。             

  a.6.28      b.12.56      c.18.84    d. 25.12

  3、冬天护林工人给圆柱形的树干的下端涂防蛀涂料,那么粉刷树干的面积是指(     ).

查看全文

《圆柱体的表面积》教学实录(精选2篇)

《圆柱体的表面积》教学实录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技能:

  1、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

  2、学会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取近似值的进一法。

  3、初步了解圆柱体表面积侧面积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1、巩固数学运算求实、求真的态度。

  2、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

  二、教材重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圆柱体特征及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推导思维成为本课讲述的重点,也是能力培养的要点。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转换是学生观察的要点,启发学生从学过的长方形、圆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正是学生推导思维的切入点。计算中取近似值的进一法是新知识。

  三、学习难点

  学生掌握长方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对比性的图形展开,可以推导出圆柱体表面积计算方法,逻辑推导的思维培养是教学中的难点。

  五、教具:电脑课件一套、实物投影仪、自制圆柱体模型一个、生活中实物(笔筒、玩具压路机、卷纸、茶叶筒、滚刷、通风管)

  学具:每人一个圆柱体模型

  六、教学过程:课前交流

  一、导入:

  师生问好

  课前复习:(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老师出示:自制圆柱体模型  这是一个什么形体?

  学生:圆柱体

  老师:谁能说说上一节课你学过圆柱体的哪些知识?

  学生:...........

  老师:请同学们拿出你自制的圆柱体模型,动手摸一摸

查看全文

圆柱体的表面积(通用8篇)

圆柱体的表面积 篇1

  教学内容        课本第 13页的例 3,练习 2的第 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

  2、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侧面积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        利用教具,弄清侧面积与圆的关系。       

  教具准备        圆柱侧面展开教具。       

  教学方法        操作法。       

  教学过程       

  旧知铺垫        1、口算。

  3.14×3  4  10  0.5  6  7  0.8  20

  2、长方体表面积。                                  12㎝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