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第二十一课《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精选14篇)

第二十一课《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损失、皇家园林、组成、一般、象征、苏州、诗情画意、宏伟、唐代、凡是、统统、销毁、侵略、奉命”等词语。

  2、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并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4、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2、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独具匠心。

  3、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教学准备:结合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自制的多媒体课件、经过剪辑的火烧圆明园园的视频录像。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

  2、整体感知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清朝末年,去看看。

  多媒体课件出示: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曾经是一座皇家园林,被誉为“万圆之圆”。 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查看全文

《圆明园的毁灭》网络辅助教学设计(精选17篇)

《圆明园的毁灭》网络辅助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 学会课文14个生字和带生字的新词。

  ⑵ 把阅读、感悟和想象结合起来,在网络环境中,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能力目标:

  ⑴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⑵ 培养学生的归纳抽象能力和网上获取信息、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⑶ 通过人机交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⑷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⑴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⑵ 在网络环境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用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用精炼、准确的语言介绍它被毁灭的经过,前后内容一扬一抑,一美一惨,爱恨交织,抒发了强烈的情感。

  由于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文章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部分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学生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并已初步掌握了word基本操作及上网浏览、上网搜索信息、网上交流的能力。同时,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他们在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下,利用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实施教学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建构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查看全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通用16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圆明园的毁灭及其带来的损失,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这一重点进行写作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难点、关键】

  通过学习,想象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检查学生课前资料的收集情况

  同学们,有谁去过圆明园吗?老师布置大家查阅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请你们向大家作个介绍。

  板书:

  圆明园

  1、学生介绍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2、师出示有关圆明园风光图:

  (出示多媒体课件。)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圆明园的美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刚才,老师听到大家不住地发出了赞叹声,是啊,圆明园这么美丽,真不愧称之为“万园之园”!

  可是有一天,却有人将它毁于一旦,使它成为了一片废墟!

  (充满。)

  介绍完后,将题目补充完整。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如:圆明园毁灭以前是什么样的?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圆明园现在是什么样的?

  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思考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你又产生哪些新问题?

  2、教师引导,提炼问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

  ⑴ 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⑵ 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子的?从哪可以看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查看全文

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精选5篇)

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初步认识驳论文的论证过程。

  2、掌握作者的相关知识和本文的生字词。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找出文章的驳论点。

  2、学会品味文中富有特色的语言,同时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本文跌宕起伏的感情。

  1)体会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及对比手法,体会其中的由衷赞美。之情。

  2)体会文中的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中的愤慨和谴责之情。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朴素的爱国情感,感受雨果伟大的人格魅力。

  教法设想

  (朗读法、讨论分析法)

  雨果的作品语言精美,感情跌宕起伏,富有音乐美。所以课上应注重“读”,采取各种形式来读:听读、默读、跳读、诵读、品读。重视学生个人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用圈点法精读,体味其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充满睿智的反语,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美的语言,欣赏美的语言中激起情感的波澜。在合作讨论中,唤醒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灵性,激发学生的情感与作品中的情感产生共鸣,达到沟通作者与学者情感交流的目的。最后和学生一起体悟作者的批驳过程。

  其次运用多媒体手段介绍圆明园,通过丰富的图片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事半功倍地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感性目标。

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圆明园的昔日辉煌及毁灭的过程。

  (2)能联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查看全文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7篇)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震撼人心的作品。文章用墨不多,但给读者留出的想象空间较大。语言准确而概括。每个读过此文的人,都会为圆明园的毁灭心升遗憾情;每个读过此文的中国人,都会为圆明园的毁灭心升耻辱感,激起浓浓爱国情。而这正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与作者、教者产生共鸣;为了落实新课标中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目标。教学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四方面内容:

  1、关注整体,以疑激趣:

  “读文贵有疑”培养学生读文问难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在质疑──解疑──回读的阅读过程中,达到情感的共鸣。

  2、关注写法,积累运用:

  针对高年级学生特点,讲文更要渗透写法。真正做到读写的结合。

  3、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有的专家说:读的过程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对读、引读、对比读、自读、默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读中理解、感悟。

  4、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难想象的。多媒体的引入,帮助学生对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侵略者入侵的丑恶行径理解。更好地解决了语言文字想象艰难的问题。

  【教学背景分析】

  本案为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指导学生搜集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学习讨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同时学习了文章出现的重点词语,并理解了他们的意思。鼓励学生在初读之后提出问题。解决一些例如词语方面的简单问题。激发学生深入读文,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查看全文

21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通用15篇)

21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1

  一、前后对比,导入

  老师知道同学们最喜欢旅游了,而且你们最喜欢去风景优美、景色宜人的地方,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来一次特殊的旅游,让我们先来看看图片(出示:圆明园现在图),看看这一些残垣断壁。知道这是哪儿吗?(板书:圆明园)一百四十多年前的圆明园,可真是金碧辉煌,景色秀丽,里面还收藏者很多名人书画、奇珍异宝,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

  板书:

  ____的毁灭

  告诉学生注意“毁”字的写法。

  二、以“不可估量”为切入点,引领下文

  1、老师检查词语的朗读:

  不可估量 举世闻名 皇家园林 众星拱月 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亭台楼阁 山乡村野 田园风光 平湖秋月 雷锋夕照 蓬莱瑶台

  西洋景观 风景名胜 天南海北 青铜礼器 名人书画 奇珍异宝

  2、这些词语里,老师有一个词语想请教大家,“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文中是怎样用这个词的?

  出示: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就一定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请同学们把这个句子改一改,改成圆明园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出示:

  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 

  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使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请同学们朗读课文2~4自然段。

  (同桌交流。)

  三、抓重点词句,话辉煌

  根据学生的汇报,顺势引导学生理解圆明园的辉煌。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