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教案

时间:2025-04-05

《圆的周长》教案(精选17篇)

《圆的周长》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索过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公式,能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探究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掌握圆周长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能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小不同的圆、线、小尺。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4。

  1.话交流:同学们,我们经常听人们说:“我买了一个28的自行车。”“我买了一个24英寸的彩电”。这里的“28”和“24英寸”都是表示物体规格的数字。

  2.件出示例4题目及图示,全班交流:你从图中了解哪些信息?

  3.组交流:从你课前滚动大小不同的圆片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4.件演示车轮滚动,验证学生的发现。

  5.班交流:

  你觉得圆的周长和圆的什么关系?(直径越大,圆也就越大,所以周长也越长。因为直径是半径的2倍,所以说圆的周长跟半径也有关。)

  二、教学例5。

  1.件出示例5,全班交流:这样的实验你们课前做了吗?

  2.拿出课前探究圆周长与圆的直径关系实验单,小组交流并演示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3.名汇报,全班交流。

  ⑴ 各小组派一名同学展示实验记录单,介绍实验过程。

  ⑵ 纵观各组的实验结果,你们有什么发现?

  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查看全文

《圆的周长》教案(通用15篇)

《圆的周长》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

  3、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4、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5、通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6、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直径为5厘米、6厘米、7厘米的圆片各一个,有圆面的物体各一个,线,直尺,每组准备一只计算器。

  2、教师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课

  (课件出示特克斯八卦城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吗?

  对,这就是我们伊犁美丽的特克斯县的八卦城。它因八卦布局而闻名,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八卦城,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

  今年夏天,老师有辛来到了这里,照片上的就是八卦城中心广场的太极坛,老师绕太极坛的第一外环走了一圈,要想知道老师走这一圈是多少米?你们知道是要求什么吗?

  对,圆的周长,那么究竟什么是圆的周长,怎样求圆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认识周长

  1、请大家看,老师手里有一个圆,你知道圆的周长是指哪一部分吗?谁能给大家摸一摸(指名学生摸一摸)

  师:摸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确定一个点,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2、那你们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生:圆一周的长度是圆的周长)看他多勇敢,谁还能说一说

查看全文

《圆的周长》教案(精选16篇)

《圆的周长》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测量、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周长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通过对圆周率有关数学史料的介绍,结合学生对其中数字的感知,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家对真理的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中国古代科技的兴盛。

  4、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体验到实验对猜测的验证作用以及对问题的探索过程,并掌握学习方法,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圆周长公式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习用具:圆形学具、直尺、计算器、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课件:圆形喷水池图片)

  师追问:喷水池外圈一圈的长度叫什么?

  (圆的周长又如何计算呢?)

  引出课题:看来,咱们要想帮助设计师,就要先学习“圆的周长”了。(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二、 探究新知

  1、引出定义:赶快拿出你手中的圆形纸片,指着它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同桌交流。(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

  2、猜想:你能猜猜圆的周长可能与圆的哪部分有关系吗?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猜?(随着回答板书:圆的周长直径)

  3、指导学习方法:那好,看学习要求。(课件)(指名读)

  师提问:学习要求中提示我们要怎么做?(测量、填记录单、计算、找倍数)

查看全文

《圆的周长》教案(精选12篇)

《圆的周长》教案 篇1

  1、基础练习: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只列式,不计算。(P128图略)

  2、火眼金睛。(判断对错)

  ①一个三角形,底6分米,高5分米,它的面积是30平方分米。

  ②一个边长5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20平方米。

  ③一个圆,直径是2厘米,它的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

  3、对号入座。

  ①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

  A周长面积;B周长面积;C周长=面积;D周长和面积无法比较

  ②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那么三角形面积是平方厘米。

  A、5B、12.5C、25D、50

  4、走进生活。

  ①假如你家里要在一块边长2米的正方形木板上,剧一个最大的圆用来做饭桌面,请你算出这个圆面的面积并说出理由。

  ②设计比演,时间3分钟。现在请你来当小设计师,发挥你的设计才能,运用这几种平面图形对学校正门前的空地的布局进行重新规划设计,我们看看谁的设想既美观又合理。(注:设计时可以把图形进行组合)

  (1)小组在白纸上进行设计。汇报:用什么图形设计出了什么?

  (2)你准备怎样计算你设计中这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呢?

  七、全课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认真学习,大胆创新设计,我相信你们当中有很多同学会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八、作业。把你的设计完成,并写出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九、板书设计:(电脑演示)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贴卡片ac=4a

  s=a2hbc=a+b+h

  aas=ah2

  b

  ac=2(a+b)

  c=2(a+b)s=ahac=a+b+c+d

查看全文

《圆的周长》教案(通用18篇)

《圆的周长》教案 篇1

  圆的周长

  教学内容:

  教材第62—63页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 介绍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成就,渗透爱国思想。

  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师生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小圆,圆规,直尺,绳子

  教学设计

  一、 自学

  1、 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提问: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在哪?动手指一指。

  生指完后,课件演示。

  师:那什么叫做图形的周长?

  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图形的周长。

  2、 课件出示圆,提问:圆的周长在哪?动手指一指。

  生指完后,课件演示。

  师:那什么叫圆的周长?

  生回答后师小结: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3、 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

  二、 议学

  1、 学生自主探究测量圆的周长

  师:有什么方法可以测量你手中小圆片的周长的?想一想?

  学生汇报,教师指正(课件演示)

  a:用一根绳子,绕圆一周,去掉多余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这就是圆的周长。

  b:在圆上做一个记号,让这个记号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滚动的距离就是圆的周长。

查看全文

《圆的周长》教案(精选22篇)

《圆的周长》教案 篇1

  圆的周长教案设计

  大庆市康泰公司教培中心小学

  滕  飞

  2002年3 月4日

  圆的周长教案设计

  大庆康泰公司教培中心小学     滕飞

  【使用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册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页例1、例2。完成相应的“做一做”题目和部分练习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操作、计算能力,在学生操作、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4、  通过“圆的直径、周长的变化,圆周率不变”的探索,对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结合我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中华民族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探索圆的周长公式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π的理解

  【学具准备】

  每四个学生一组

  1、  直径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的圆片各一个

  2、  直尺一把

  3、  细绳一条、两根长31.4厘米的细铁丝

  4、  实验表格

  5、  计算器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议、电脑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培养创新意识

  1、  电脑演示:有甲、乙两学生争论。

  甲说:“我脑袋大。”

  乙说:“我脑袋比你在大。”

  师:“如果你是裁判员应如何评判,两人才能都服气?”

  2、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