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教师(出示下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师:请同学们边说边摆一摆。
学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教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
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设计意图:沟通操作过程、语言表达、算式之间的转换,使学生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表达形式不同。)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教师(出示下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大家用手中的学具边说边摆一摆。
教师: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教师(出示下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师:请同学们边说边摆一摆。
学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教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
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设计意图:沟通操作过程、语言表达、算式之间的转换,使学生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表达形式不同。)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教师(出示下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大家用手中的学具边说边摆一摆。
教师: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教师(出示下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师:请同学们边说边摆一摆。
学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教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
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设计意图:沟通操作过程、语言表达、算式之间的转换,使学生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表达形式不同。)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教师(出示下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大家用手中的学具边说边摆一摆。
教师: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1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
课型:新授课
修改
本课题教时数: 1
教学目标 :
1、通过实际摆放学具,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理解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能清楚地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重点难点:
1、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理解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小棍10根一捆若干捆。有余数除法的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启发谈话,复习平均分。
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学校要举行四轮驱动车比赛,每辆四轮驱动车需用3节电池才能让它跑起来。现在老师这里有6节电池可以使几辆四轮驱动车跑起来?有9节电池可以使几辆四轮驱动车跑起来?有28节电池又可以使几辆四轮驱动车跑起来呢?通过今天的数学学习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这个实际问题呢?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为引探新知铺垫。
(二)新授。
认识余数
1、提出问题。
老师想把10枝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说一说。
2、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 )个人。
(学生动手实际分一分后,用语言把分得的结果汇报给大家,用算式表示出来。)板书:
10÷2=5
3、每人分3枝,会怎么样?每人分4枝、5枝、6枝呢?
。
(课件显示教材P1的表格)请同学们把分的不同情况记录下来。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1
有余数的除法
总第23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教学重点:
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
教学过程:
一、复习乘法口诀。
二、结合生活情况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1、教学p49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图。思考问题:
a、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b、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活动内容?(按顺序)
(2)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你想到了什么?
(3)各组代表汇报,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a、这是某个校园里的活动情景图。从图中发现了教学大楼前面的两树之间都插着4面不同颜色的旗子,升旗台上也飘着一面国旗。
b、运动场上每4人一组小朋友在跳绳。
c、篮球场上每5人一组准备打篮球比赛。
d、板报下面摆的花是每3盆摆一组,旁边还有很多盆花。
(4)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分小组讨论。
(5)学生汇报交流。
2、感知生活中处处有除法。
(1)师:以上这些活动,你们在哪里见过或自己亲身参加过呢?
(2)生自由回答。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师:除了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且使用除法计算的?
(2)生汇报交流。
三、实践应用。
1、大家来圈△,一共有15个△。
(1)每份3个,共几份?
(2)每份4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设计(精选6篇)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设计 篇1
有余数的除法
总第23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教学重点:
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
教学过程:
一、复习乘法口诀。
二、结合生活情况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1、教学p49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图。思考问题:
a、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b、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活动内容?(按顺序)
(2)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你想到了什么?
(3)各组代表汇报,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a、这是某个校园里的活动情景图。从图中发现了教学大楼前面的两树之间都插着4面不同颜色的旗子,升旗台上也飘着一面国旗。
b、运动场上每4人一组小朋友在跳绳。
c、篮球场上每5人一组准备打篮球比赛。
d、板报下面摆的花是每3盆摆一组,旁边还有很多盆花。
(4)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分小组讨论。
(5)学生汇报交流。
2、感知生活中处处有除法。
(1)师:以上这些活动,你们在哪里见过或自己亲身参加过呢?
(2)生自由回答。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师:除了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且使用除法计算的?
(2)生汇报交流。
三、实践应用。
1、大家来圈△,一共有15个△。
(1)每份3个,共几份?
(2)每份4个,共几份?还多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