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玩游戏》教学设计(精选2篇)
《教你玩游戏》教学设计 篇1
作者:张佐才 发表时间:2005-1-26 阅读次数:68
创设交际情境 培养交际能力
——
云南省威信县教育局教研室 张佐才
《教你玩游戏》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练习5安排的口语交际训练题。这道题是听话、说话的综合练习,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时,必须把握三点:一是紧扣题目,从插图入手启发引导,打开“说路”。二是根据学生实际,因势利导,力求让学生说好(首先,注意让学生说出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其次,引导学生说清楚这些游戏玩过吗?怎么玩?引导学生最好把话说得有条理些。再次,引导学生说说除了书上画的以外的游戏,说清楚游戏名称玩的和方法。)。三是创造条件,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交际。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教学流程安排如下:
一、课前铺垫,提供话源
《相似论》指出:“相似的基因、相似的条件和环境产生相似的结果。”因此教学本课时,可根据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组织一次游戏表演,让学生自由组合,玩出自己喜欢的游戏,让老师和同学观看。意在以此提供源头活水,为学生交际时的有话可说打下基础。
二、激趣导入 ,引发兴趣
上课时,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出示挂图(或投影),看后提问:“同学们,玩游戏有趣吗?谁能把你课前做过的游戏说给大家听一听?”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回想一下自己做过什么游戏,怎样做的。引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他们都兴致勃勃地口述所见所闻的游戏后,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这么游戏,像跳绳、跳皮筋、老鹰抓小鸡等,这些游戏都很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些游戏。”这样的引导,学生兴趣盎然,思维异常活跃,会情不自禁地说起来。
《我们的玩具和游戏》教学设计(通用13篇)
《我们的玩具和游戏》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丰富的想象中体会农村孩子的快乐。
重、难点: 目标2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激趣:由“自由”展开想象,引入丰深学习任务。
2、回顾预习,进入新授。
①、自己玩具,游戏的介绍。
②、作者介绍了那几个季节的玩具和游戏?
二、 授新课。
1、教师引导学习“玩春天的玩具和游戏”,培养学生想象力。
①、游戏:编花环 吹口哨
②、具体描述:编花环(颜色→编织→戴、挂、握→有感情地读)。
③、师生同欣赏。(找欣喜、骄傲的感觉)
2、自主学习:
①、 夏天:做纱网 捉鱼虾 打水漂 赛游戏
秋天:制木枪 玩打仗 捉迷藏
冬天:堆雪人 打雪仗 钉雪橇 抽陀螺 丢沙包
②、小组内交流。
3、全班展示:
①、打水漂:挑拣不同的石片。怎样支架,石片在水中飞的样子像什么,外围的小朋友表情、语言、自己的感受。
②、捉迷藏:观察地形,和谁做游戏,怎样做,如同“猫捉老鼠”一样,体会玩的有趣、欢快。
③、堆雪人:灵巧的双手将普通的雪花打扮成人见人爱的雪姥姥,那种自豪,那份快乐是大人们体会不出来的。
④、抽陀螺:用木块削陀螺,用绳系木棍制成鞭子,自己使劲,陀螺转得起劲,那转、那飞、样子喜人。
4、总结:
这节课,我们玩了很多玩具和游戏,玩得很快乐,那么乐从哪儿来?花钱买的?不是的。这就是我们农村孩子玩具和游戏的特点,不用花钱,又玩得很痛快。只要我们用好两件宝:双手和大脑。走进美丽的大自然,就会创造出一片快乐的天地。这就是作为农村孩子骄傲的地方。下面带着自豪的语气。示分读最后一小节和第一小节。
游戏教学大班教案(精选7篇)
游戏教学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养成听指挥、守纪律的好习惯。
2、在走、跑、跳等体育活动中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长凳四条,哨子一枚,纸板老鼠若干,磁带、录音机、色胶、剪刀、电池等。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组织幼儿自由站位,听音乐跟着老师做准备活动。
起踵步―双手压手腕―双手前平举扩胸―向后拉臂、前后环臂―双手上引侧腰―腹背运动―活动膝关节―活动踝关节―快速蹲站―高抬腿小跑步
(二)基本部分:
1、通过《闯关》活动,在走、跑、跳等体育活动中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
(1)第一关。听哨声信号跟着老师做动作。(A:跟着老师做动作;B:幼儿自由做动作;C:幼儿自由选择走、跑、跳等任何方式按指定方向触物返回。)幼儿自由站位,要求幼儿在听到哨声信号后做出停或继续的动作反应。(一声短哨声动,两声短哨声停)例如:原地踏步、并步右(左)移、单脚站立、后退走、足尖步蹲走、行进跳、行进跑、旋转等。
(2)第二关。听哨声信号沿箭头方向换位置,并同时听语言口令触摸自己身体某一部位。(鼻子、眼睛、脚尖等)幼儿分成四组,分别跨坐与四条长凳上,在听到哨声信号后做出向另一组跑动或不跑动的动作反应。(一声短哨声跑,两声短哨声不跑)
(3)第三关。按固定信号做出逃跑坐位置或抓人的动作反应。(固定信号可由教师规定或让幼儿自由选择哨声、数字、手势、颜色等)幼儿成两列横队面对面站好,选择好本组的固定信号。当听到老师发出信号时,立刻做出逃跑或抓人的动作反应。回位信号:一声长哨声。
改变例题呈现形式 倡导自主探究-----《套圈游戏》教学反思(通用2篇)
改变例题呈现形式 倡导自主探究-----《套圈游戏》教学反思 篇1
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第76面套圈游戏教材通过一幅主题图和一张统计表,让学生看统计表估计淘气和笑笑谁会赢?再提出问题淘气三次的总分是多少?给出算式,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得出算法多样化。对于表中笑笑三次得到的总分教材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自主列式和进行计算,接着进行发散思维的教学。教学之前,我反复琢磨编者的意图,如果按照这样的编排,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体验算法多样化,掌握连加的算法和发展初步的估算的意识,但我总觉得这样的探索空间还不够,没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潜能。所以,我把例题呈现的形式稍作变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1、改变例题呈现形式,倡导自主学习。教学时,先出现一幅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后,说说是什么小动物,接着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统计表,告诉学生:"六一"快到了,我们班也要举行套圈游戏,现在请你在统计表上第一行写上自己的名字,想想自己喜欢什么小动物,就填上自己所套到动物得到的分数。这样一来,把教材上统计表填淘气套动物的分数改为学生填写套自己喜欢小动物的分数,每位学生脸上露着笑容,兴致勃勃地进行填写,接着告诉学生,在下一行填上你喜欢的同学名字,猜一猜他(她)喜欢什么小动物,把套到的分数填上去。这时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了,拿着铅笔一直在猜想,而后认真地填写。填好后,老师又提出要求,到你喜欢的同学座位上与他(她)交流,看你的猜想是否对了,如果不对,修正猜想。然后互相交流说说这张统计表的意思。这样的改变,更切合了学生的实际,提供了探索的空间,整个教学环节,出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景象。学生的数学意识,猜测、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都得到培养。
《有趣的游戏》教学设计(精选2篇)
《有趣的游戏》教学设计 篇1
佚名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2能把自己做过的游戏说出来,互相交流,学习询问。
二、教材说明
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说“有趣的游戏”。图上画了三种游戏:老鹰捉小鸡、贴鼻子、丢手帕。教材用图上小朋友的人数提示学生游戏指的是两人以上的集体娱乐活动;从图上小朋友的神情让学生觉得这些游戏多么有趣,激发他们把自己做过的游戏介绍给同学,同时向别人学做自己不熟悉的游戏。
教学重点是交流一些游戏怎样有趣,是怎样做的。
三、教学过程
1看图激趣。
(1)谈话:图上的小朋友在玩些什么游戏?这些游戏你玩过吗,你还做过哪些游戏?(板书学生说到的游戏名称)
(2)揭示话题,思考:你觉得哪些游戏最有趣?
2以图为例,指导说“怎么有趣”。
(1)《老鹰捉小鸡》有趣吗,怎样有趣?(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出游戏的趣味。)
(2)《贴鼻子》游戏怎么做的?你做过吗?把自己做的情形说一说。
(3)小结:告诉别人游戏怎么有趣,可以讲做法,可以讲在做的过程中自己的感觉,也可以讲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游戏怎么有趣,对自己不熟悉的游戏也可以问问同学是怎么做的。
再推选代表把一个最有趣的游戏介绍给全班。
4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可以继续询问,再评选出最有趣的几个游戏在课下做一做。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五、学生发言举例
“贴鼻子”就是蒙上眼睛从远处走到画板前,给画上的人贴上一个鼻子。这个游戏很有趣,常常会闹出笑话。有一次轮到我贴了。蒙眼之前,我瞄准了鼻子的位置,心里觉得肯定能贴好。结果,鼻子刚贴上,大家就哈哈大笑起来。我睁开眼睛一看,原来鼻子被我贴到了额头上,成了一个怪人。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精选14篇)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 篇1
教授教化内容:一年级上册第三单位“加与减(一)”
教授教化目标:
1.经由过程不雅察和把持等进修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懂得加减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标题,并精确计算6,7的加法及响应的减法。2.在活泼活泼的情境和游戏中,激起学生的进修爱好,培养合作意识,主动摸索的精力。
3.培养学生不雅察、说话表达、着手把持和初步应用数学解决标题标才能。
教授教化重点:掌控“6”和“7”的加减法.
教授教化难点:培养学生有序思惟的才能
教授教化过程:
(一)游戏激趣
师:我们已进修了5的加减法,如今玩个小游戏好吗?(师长教师与学生伸手指凑5)
……
师:同桌的小同伙互相玩一玩,看看合作得最好的是哪一桌。这节课我们持续来玩猜数游戏。(板书课题)
(二)寻觅新知1.活动一:变变变(6的构成)
师:瞧,师长教师这有几个好吃的,是甚么呀!(红枣)
左边几个?右边几个?一共几个?谁来讲说加法算式?(3+3=6)
看,师长教师再变!谁能说加法度榜模样?(2+4=6或4+2=6)
可以如何变?请小同伙拿出小棒也来变一变,把算式写在演习本上。
学生活动。(变戏法,记算式)
师:谁来讲说本身记下的算式?(1+5=60+6=66+0=65+1=6)
师:刚才我们列出了那么多算式,是不是是有点零乱呢?你能不克不及整顿一下,给它们排好队,使它们变得有规律呢?
(1)勾引学生不雅察并四人小组展开评论辩论。
(2)师生合营整顿并小结。
2.活动二:猜一猜(猜数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