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方》教案(精选4篇)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篇1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索精神;3渗透分类讨论思想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有理数乘方的运算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在小学我们已经学习过a·a,记作a2,读作a的平方(或a的二次方);a·a·a作a3,读作a的立方(或a的三次方);那么,a·a·a·a可以记作什么?读作什么?a·a·a·a·a呢?在小学对于字母a我们只能取正数进入中学后,我们学习了有理数,那么a还可以取哪些数呢?请举例说明二讲授新课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2乘方的结果叫做幂,相同的因数叫做底数,相同因数的个数叫做指数一般地,在an中,a取任意有理数,n取正整数应当注意,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当a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a的n次幂。3.我们知道,乘方和加、减、乘、除一样,也是一种运算, 就是表示n个a相乘,所以可以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来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例1 计算:(1)2, 2, 2,24; (2)-2, 2, 3,(-2)4;(3)0,02,03,04教师指出:2就是21,指数1通常不写让三个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这三组计算题中,底数、指数和幂之间有什么关系?(1)模向观察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偶次幂是正数;零的任何次幂都是零(2)纵向观察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奇次幂仍互为相反数,偶次幂相等(3)任何一个数的偶次幂都是什么数任何一个数的偶次幂都是非负数你能把上述的结论用数学符号语言表示吗?当a>0时,an>0(n是正整数); 当a<0时, ;当a=0时,an=0(n是正整数)(以上为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a2n=(-a)2n(n是正整数);=-(-a)2n-1(n是正整数);a2n≥0(a是有理数,n是正整数)例2 计算:(1)(-3)2,(-3)3,[-(-3)]5;(2)-32,-33,-(-3)5;(3) , 让三个学生在黑板上计算教师引导学生纵向观察第(1)题和第(2)题的形式和计算结果,让学生自己体会到,(-a)n的底数是-a,表示n个(-a)相乘,-an是an的相反数,这是(-a)n与-an的区别教师引导学生横向观察第(3)题的形式和计算结果,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写分数的乘方时要加括号,不然就是另一种运算了课堂练习计算:(1) , , ,- , ;(2)(-1),3×22,-42×(-4)2,-23÷(-2)3;(3)(-1)n-1三、小结让学生回忆,做出小结:1乘方的有关概念2乘方的符号法则3括号的作用四、作业1计算下列各式:(-3)2;(-2)3;(-4)4; ;-0.12;-(-3)3;3·(-2)3;-6·(-3)3;- ·32;(-4)2·(-1)52填表:3a=-3,b=-5,c=4时,求下列各代数式的值:(1)(a+b)2; (2)a2-b2+c2; (3)(-a+b-c)2; (4)a2+2ab+b24当a是负数时,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1)a2=(-a)2; (2)a3=(-a)3; (3)a2= ; (4)a3= .5*平方得9的数有几个?是什么?有没有平方得-9的有理数?为什么?6*若(a+1)2+|b-2|=0,求a·b3的值课堂教学设计说明1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是发展智力,提高能力,而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既要注重罗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又重注重观察、归纳等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再一次把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等能力列入了教学目标2数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数学的发展是从三个方面前进的:第一是不断的推广;第二是不断的精确化;第三是不断的逼近在引入新时,要尽可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数池家的研究方式类似,不断进行推广.a2是由计算正方形面积得到的,a3是由计算正方体的体积得到的,而a4,a5,…,an是学生通过类推得到的推广后的结果是还要有严密的定义,让学生从更高的观点看自己推广的结果一般来说,一个概念或一个公式形成后,要对其字母的意义、相互的关系、应用的范围逐项分析在an中,a取任意有理数,n取正整数的说明还是必要的,要培养学生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3把学生做巩固性练习和总结运算规律放在一起进行,其效果就远远超出了巩固性练习的初衷我们知道,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探索才能学会数学和会学数学,与其说学习数学,不如说体验数学、做数学始终给学生以创造发挥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扮演主动角色,教师不代替学生思考,把重点放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例如,通过实际计算,让学生自己休会到负数与分数的乘方要加括号4有理数的乘方中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主要是分类讨论思想,在例1中,精心设计了三组计算题,引导学生从底数大于零、等于零、小于零分析、归纳、概括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分类讨论思想符号语言的使用,优化了表示分类讨论思想的形式,尤其是负数的奇次幂和偶次幂是大分类中的小分类,用符号语言就更加明显在练习中让学生完成问题(-1)n-1,进一步巩固了分类讨论思想,使这种思想得以落实
有理数的乘方(精选16篇)
有理数的乘方 篇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2.渗透转化思想.
(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勤思、认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把记成,显示了乘方符号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引导探索法,尝试指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2.学生学法:探索的性质→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运算.
2.难点:运算的符号法则.
3.疑点:①乘方和幂的区别.
②与的区别.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类比,学生讨论归纳乘方的概念,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讨论归纳乘方的性质,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多种形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师:在小学我们已经学过:记作,读作的平方(或的二次方);记作,读作的立方(或的三次方);那么可以记作什么?读作什么?
生:可以记作,读作的四次方.
师:呢?
生:可以记作,读作的五次方.
师:(为正整数)呢?
生:可以记作,读作的次方.
师:很好!把个相乘,记作,既简单又明确.
【教法说明】教师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发展是不断进行推广的,是由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得到的,是由计算正方体和体积得到的,而,……是学生通过类推得到的.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精选2篇)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乘方”第一课时的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在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的理念。我在设计中力求“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接下来我将对本节课的设计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有理数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的结构上看,共需四个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与延续,又是后面继续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⑴、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⑵、过程与方法:
在生动的情景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体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导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1.5.1 有理数的乘方(精选16篇)
1.5.1 有理数的乘方 篇1
再做一组练习(出示投影3)
计算:(1),,;
(2),,;
(3),,.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换,互相纠正.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纵向观察(1)题和(2)题的形式和计算结果有什么区别?中底数是-3,而题中,底数是3.因此,.可见,以负数作为底数时,这个负数必加括号,而不加括号的底数一定不是负数.
师:哪位同学能用乘方的一般式说明这个问题呢?
生:的底数是,表示个相乘,是的相反数,这就是与的区别.
师:引导学生观察(3)题,与两者从意义上截然不同:
,而.因此,要特别注意:当底数是分数时,这个分数一定要加括号,不加括号的底数不是分数.计算带分数的乘方一般应化为假分数.
【教法说明】同桌之间相互纠正,有时比师生之间的纠正效果会更好.通过学生实际计算、纠错,让他们自己体会到负数与分数的乘方要加括号.这样,学生自己获得的知识和方法,理解得更深刻,并能灵活运用.
(三)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出示投影4)
计算:
(1),,,,;
(2),,,;
(3),,,.
【教法说明】练习题的设计分层次,既注重基础知识,又注重了能力的培养,组织课内练习,获取学生掌握知识的反馈信息,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回授.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运算可以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来进行.乘方与乘法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是乘方本质是乘法,区别是乘方中积的因数要相同.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看下面的对比:
2.6有理数的乘方(精选16篇)
2.6有理数的乘方 篇1
有理数的乘方(第1课时)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流程安排
课 前 准 备
教学过程设计
案例点评:
以在国际象棋上放米粒的故事引课,学习之后又解决这个问题,使课程既丰富多彩,又妙趣横生,也产生了前后呼应的效果。
该案例中,教学过程的设计符合新课程标准和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教学情景创设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真正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做数学”,利用教具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并具有亲和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始终坚持让学生自己去动脑、动手、动口,在分析、练习基础上掌握知识。整个教学过程都较好地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2.6有理数的乘方 篇2教学目标:1掌握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知道科学记数法的必要性。2 通过实际问题了解科学记数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比较法得出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 教学重点: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及运用教学难点: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运用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05=100000 106=1000000 1010=______ 1012=____ 观察10n的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10n的特点是1后面有n个0,共有n+1位。 “先见闪电,后闻雷声”,这个现象的解释是:光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00000000m/s,而声音在常温下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40m/s。可见光的速度大大快于声音的速度。 二、自主探索 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特别大的数,如 有人体中大约有25000000000000个红细胞。 全世界人口大约是6100000000人 地球的陆地面积约为149000000千米2 地球的海洋面积约为361000000千米2 算一算5000000×5000000 可以发现一些足够大的数在读、写、算都不方便,根据10n的特点,我们可以这样来表示这些较大的数。 300000000=3×100000000=3×108 25000000000000=2.5×10000000000000=2.5×1013 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称为科学记数法。(scientific notation) 二、例题讲解: 例1、1972年3月发射的“先驱者10号”是人类发往太阳系外的第一艘人造太空探测器,至XX年2月人们最后一次收到它发回的信号时,它以飞离地球12XX00000km,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例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400320 (2)1000000 (3)-726.4 (4)0.31×104 例3、下列各数的原数是多少? (1)1.25×104 (2)-3.03×102 (3)3×105 (4)-4.2378×103 例4、一天有8.64×104秒,一年有365天,一年有多少秒?(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三、随堂练习a 组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696000 (2)-1230 (3)1 (4) -5000000(5)10000 (6)0.078×105 (7)-300001 (8)-0.23×1082、太阳的直径约为1390000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1.39×104千米 b、1.39×108千米 c、1.39×106米 d、1.39×109米 b 组3、XX年6月1日零时,三峡大坝正式下闸蓄水,到上午9时,只留3个导流底孔,保留至少3410米3/秒的下泄流量,维持下游航运及发电的基本运行。自6月1日上午9时起,预计24小时流过的水量至少为米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4、一天有8.64×104s.XX年有多少秒?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c 组 一个人如果平均每天随便扔掉一个白色塑料方便袋,而一个白色塑料袋可以污染0.06m2的土地。照这样计算,一个100万人口的城市,仅塑料袋一项大约每天造成多少平方米土地的污染?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四、学习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精选2篇)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 篇1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范文一:
10月8日,数学教研组安排我上我新老师的亮相课。我讲课的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方”。
数学组的很多教师都来听我的课,指出了我上课时的很多不足,同时也给了我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有理数乘方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所以教师在教这一节课的教学中要从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有理数乘方运算顺序。有理数乘方书写格式,有理数乘方常见错误等五个方面来教学。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即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相乘即。在教学上应该抓住以下几点:
一、乘方是一种运算。相当于“+、-、×、÷”。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其书写方法,及格式。强调幂的意义,幂的意义与“和、差、积、商”一样。如的结果是8。所以说 的幂是8。与2×4一样,2×4=8.所以不能说8是幂,说成的幂是8。同时强调具有两种意义,它既表示n个a相乘。又表示乘方的运算结果 。
二、在有理数乘方的教学中主要强调它的运算,所以特别注意有理数乘方符号法则的教学。法则是:正数的任何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
三、教有理数综合运算时应该强调运算顺序。即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同时注意教学生的书写格式。分清与 的区别。注意–5的平方与1/2的平方的书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