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乐场》教案(精选12篇)
《游乐场》教案 篇1
背景说明:
20xx年12月份,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座谈会在南安市召开,该市提供了四所小学让与会代表参观考察,蓬岛中心小学是其中一所。该校地处偏远山区,交通较不方便,属于经济较不发达地区。但在听课的过程中,许多听课者都对山区学生的思维活跃、勇敢大方感到惊喜,有一位外地的听课者激动地说:这些孩子真不像是山区的孩子。我们为山区学生在课改中得到良好发展而感到欣慰,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心。本文选取该校郭秋菊老师上的《游乐场》一课做为案例,与各位同行分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播放歌曲《小火车》,学生快乐地拍手跟唱。
2、师生谈话。
师:同学们到过游乐场吗?玩过什么,玩得怎样?
生1:我玩过空中缆车,坐在上面就好象要飞上天了。
生2:我玩过碰碰车那才更有趣呢,一不小心撞到一起,心都快跳出来了。
师:同学们玩得真高兴,今天我们一起到游乐场玩一玩,好吗?(贴上挂图)
3、观察挂图,了解信息。
学生观察后同桌交流。
学生汇报
生1:我看见了一列火车有9节,每节能坐4人。
生2:我看到了碰碰车有4 辆,每辆坐2 人,但还有一辆没人坐。
生3:我知道了票价,小火车每人3元,碰碰车每人5元。
生4:我知道了火车下面的轮子,每节车厢下有4个轮子。
二、合作交流
师:图中有许多用我们学过的乘、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你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生:(非常自信地)能。
师: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同桌合作,你问我答,比一比,看谁提的问题多?
《游乐场》教案(精选14篇)
《游乐场》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 掌握米和厘米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 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课件、软尺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长度单位厘米cm
二、新课呈现
游乐园里真好玩,小动物们争先恐后地往里面跑,可是小长颈鹿却被保安给拦在了门口,怎么回事?
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
观察游乐园大门,有一个刻度尺,小长颈鹿高过了1米的刻度,所以要买票,小乌龟要买票吗?为什么?
看来,我们还真要好好认识一下1米有多长呢。
三、认识1米
1. 在老师发给的吸管上量出10厘米,剪下来。
2. 活动:把10厘米长的吸管穿在毛线绳上,两个同学的吸管一共长多少厘米?3个同学呢?10个同学的吸管连起来一共是多少厘米?
3. 讲解:10个10厘米连起来就是100厘米,才是1米。
4. 米用字母m表示,1米写成1m。
1米=100厘米 1m=100cm
5. 认一认
(1)老师的米尺
(2)学具盒中的软尺:找到从0到100厘米,拿在手中感觉一下,1米有多长。
(3)用老师的米尺比一比同学的个子:比1米长
(4)用老师的米尺比一比课桌的高:比1米短
(5)选读家庭作业中的探究部分
6. 小结: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我们用米来作单位。
四、练习
《游乐场》教案(精选13篇)
《游乐场》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幼儿对于游乐场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在此基础上,对于将要上中班的幼儿来说,运用游乐场的数数,让幼儿能够感知数量,更能对数学活动感兴趣。设计这一类数学活动,关键在于教师的引领,以帮助幼儿了解数学活动的意义。因为是家长开放日活动,最后在让家长批改作业的同时,能更了解自己孩子在数学方面的表现。
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会独立完成任务。
2、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材料,幼儿数学材料第13页
2、红笔、铅笔、橡皮若干
3、小白兔图案
4、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直接引题
1、这些小朋友在游乐场里干什么?
2、你在游乐场里看到了什么?
二、数一数,布置任务
1、请你数数这些玩具上都有几个小朋友在玩?请举手告诉我。
2、刚才我接到小白兔给我们的任务,想请我们小一班的小朋友用数数点圆点的方法来完成作业。
3、请小朋友再次数数,按照人数的少开始数,请个别幼儿示范在标记处画上相应数量的圆点。
三、在音乐声中,幼儿作业
1、我们教完了小白兔,现在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任务,请你们按照刚才的方法在本子下面的标记处画上相应数量的圆点。
2、幼儿作业,带领幼儿打开《数学》第13页,教师观察指导。
四、家长批改作业并与幼儿交流。
设计意图
直接引题,为本次活动做好铺垫。
举手回答数出的不同数量,让幼儿初步清楚所感知的数量。
游乐场(通用12篇)
游乐场 篇1
教学内容 教材第86-87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习运用6-9的乘法口诀进行乘除法的综合运算,能够进一步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2、让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学习进一步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巩固乘除法和倍数的知识。
教学难点 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来理解乘除法的现实意义。
教学手段 制作12只纸小兔和4个纸房子。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 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
游乐场好玩吗?
2、引入课题:星期天,有一群小朋友高高兴兴地去游乐场玩。你们知道他们是怎么玩的吗?他们花掉了多少钱吗?
3、引导学生思考:大家也去过餐店,快餐店既省时间又方便,但快餐店是怎么用钱买饭的呢?
二、 游乐场。
1、 出示“游乐场”的幻灯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提
问:上面画有什么?(板书课题:游乐场)
2、小朋友们准备玩小火车和碰碰车了。请问同学们:碰碰车每人5元,买5张碰碰车的票,需要多少钱?(列出算式)
3、接着提问:大家想一想:每节小火车坐4个人,那么24人能坐满几节火车车厢?
4、在黑板上列出除法算式:24÷4=6(节)。同时介绍除法书写,引导学生认识各数分别表示的意义。
5、要求学生两人一组进行“你问我答”,教师及时给以纠正或评价。
《小猫游乐场》小班教案(精选2篇)
《小猫游乐场》小班教案 篇1
一、教案目标
1、理解"一样多",将数量相同的小猫和小猪卡片对应。
二、教案准备
1、幼儿材料:《游乐场》游戏图、小猪卡片9张。
2、教师教具:游乐区大卡片7张。
三、教案过程
1、以参观"游乐场"
引入活动
⑴师:今天小猪宝宝要和我们去参观游乐场。小朋友们,我们出发吧!
⑵听音乐做出坐火车的动作进场。
⑶师:我们到了,赶紧找个地方坐下来吧!
2、集体操作"游乐场"
⑴引导幼儿观察《游乐场》游戏图,并说出图中各个游乐项目的名称师:原来我们来到了小猫游乐场,小朋友帮我看看这里有哪些游乐项目?(幼儿说一个游乐项目时,老师有意识的做出回应。例如:幼儿说:"滑滑梯。"老师就在图上找出滑滑梯,说:"喔,真的有滑滑梯。")
⑵教师逐一出示游乐区大卡片,幼儿对照游戏图说出参加这个项目的小猫的数量。
①教师出示第一张卡片师:这是什么游乐项目呀?幼儿园教案请看看你的游戏图,有几只小猫在玩这个项目。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数数看。(重点:让幼儿知道手口一致地点数的方法。)
②小结师:说的对不对呀,我们也一起来数数看。
③出示第2张卡片,方法同上。
3、幼儿操作"一样多"
⑴激发幼儿帮助小猪的兴趣师:噢,小猪见小猫玩得很开心,小猪也想玩这些游乐项目,那该怎么办呢?帮小猪想想办法吧!
⑵交代要求,幼儿操作①师:可以让小猪一起玩,但是要遵守游乐场的规则,否则就不能玩。
②介绍游戏规则、玩法师:游乐场的规则是每个项目有几只小猫,就替换几只小猪,小猪的数量要和与这个项目的小猫数量相同。
《游乐场》大班教案(精选12篇)
《游乐场》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会边念儿歌边做模仿操,动作到位、有力。
2、乐意参加集体锻炼。
活动重点:
会边念儿歌边做模仿操。
活动难点:
会边念儿歌边做模仿操,动作到位、有力。
活动准备:
活动前学会念儿歌。
活动过程:
一、幼儿一个跟着一个走成大圆,跟着老师边念儿歌边一句一句地模仿做动作。
儿歌动作说明
太阳咪咪笑,(两臂屈肘上举,掌心向前,虎口相对比做太阳,然后两臂放下。)
看我起得早,(两臂侧平举,然后放下。)
举起小榔头,(两臂自然屈肘,两手半握拳,在胸前做拿拳头状。)
叮当叮当敲。(右手向左手敲击五次。)
太阳咪咪笑,(动作同第一句。)
看我身体好,(动作同第二句。)
拿起小篮子,(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手在小腿前做拔草状三次。)
田里去拔草。
太阳咪咪笑,(动作同第一句。)
看我长的高,(动作同第二句。)
开起小飞机,(两臂侧平举,上体向左右各侧屈两次。)
飞呀飞的高。
太阳咪咪笑,(动作同第一句。)
看我做早操,(动作同第二句。)
蹦蹦又跳跳,(两手叉腰上跳三次。)
锻炼身体好。
二、组织幼儿玩一个已学过的'放松游戏,可四散地、较轻松地走或跑。
《游乐场》大班教案 篇2观察对象:
大班幼儿——乐乐
年龄段/班:
大班
观察背景:
大班孩子对“游乐场”的观察已非常细致,对自己所要拼搭的主题有不同的想法和规划,如何拼搭“小吃店”、“大型玩具”、“亭子”、“摇马”、“滑梯”等,并将这些事物合理的布局在场景的适宜位置,考虑到入口、出口,需具备这方面的生活体验,且所拼搭作品的应具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