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悲剧》教案(精选12篇)
《幽径悲剧》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阅读描写藤萝不同时期的形态有关语段,能说出藤萝的不幸遭遇以及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2、通过沙龙活动,使学生自主选择研讨课题,能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二、 情感画廊:(形象)
请阅读文中描写藤萝遭受劫难前后的有关语段,根据你的理解为藤萝画一幅“劫后图”,并在图旁配小诗一首。
2、学生活动:文配画
3、评价:学生自愿或点答学生上台朗读,自评、互评、师生对话。
4、教师展示自创小诗一首,由学生点评。
三、 星级沙龙:(主题)
(教师提供备选课题和学生记录研究成果所需的材料,包括学习卡片、稿纸等。)
备选课题:
一星级: (课题)
课题是“幽径悲剧”,你觉得这个题目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二星级: (挑战权威)
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环境”,你认为本文被安排在这一单元中恰当吗?把你的看法记录下来,与编写组专家交流。
三星级:(“十字架”的讨论)
课文最后一段作者说:“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2、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并进行互评
四、 课文朗读:
2、大班点读评读。
3、配乐全班读。
五、 作业:(真情告白)
对这篇课文的研讨还只是一个开始,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困惑?有哪些建议?请你以自己的名义给季羡林爷爷写一封信,不妨与他说说真心话。
《幽径悲剧》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标题的评论,理解“幽径悲剧”的含义。
幽径悲剧教案范文(精选11篇)
幽径悲剧教案范文 篇1
学习目标:
1、能联系生活,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唤起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2、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体会本文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学习重点:目标1
学习难点:目标3
课前学习:
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了解词的大意。
2、查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和北大燕园。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1、领略古藤之美、古藤之悲
2、理解作者的情感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金秋时节,怀着无比自豪与兴奋之情的天之骄子从各地云集燕园。一位扛着行李的新生,看见一位穿旧式中山装的老头,就请他帮助看一会儿行李,自己去报到。老头答应了,9月的北京天气还很热,旁边有人说:“您回去吧,我替他看着。”可老人说:“还是我等他吧,换了人他该找不着了。”那位学生回来后,老头什么也没说就走了。3天后的开学典礼上,这位学生大吃一惊,那天帮自己看行李的老头,竟是主席台上就座的北京大学的副校长、大名鼎鼎的季羡林!这就是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的学者、作家季羡林。现年已94岁高龄却仍矢志不渝地维护着真、善、美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季羡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幽径悲剧》。让我们一同去感知季羡林先生真诚丰富的情感世界。
二、整体感知
1、迅速浏览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幽径上发生了什么悲剧?
《幽径悲剧》教案4
《幽径悲剧》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所写一篇散文。其文章内涵丰富而深邃;其文语言精练,纯粹,通俗而又雅致;其情渗透字里行间,沉痛不失其含蓄。文中古藤萝的悲剧,是整个幽径的悲剧,是燕园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更是人性的悲剧。所以说《幽径悲剧》是一篇极佳的阅读教学的文本。本着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其品德修养”,“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论指导,设计此课。为达到以上标准要求,可选用创设情境,教师点拨,学生自学,讨论,朗读为主的教学方式。 本课预期达到的学习目标:1、阅读描写藤萝的有关语段,能说出藤萝的不幸遭遇以及原因。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感受文中表达的情感,理解“幽径悲剧”的含义。学习重点:学会通过读、品、悟理解作者情感。学习难点:体会作品强烈的悲剧效果。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诵读、感悟、合作探究。课时安排:第二课时课前学习:查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和北大燕园。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对燕园的了解。 交流
2、师: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越美的事物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在北大燕园,一条幽径发生的这一场悲剧,使得季羡林先生伤心落泪,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设计说明: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增加学生知识积累,点明悲剧本质,深化学生思维 ]二、情感画廊:(形象)(一)感受这株藤萝的魅力师1:仔细阅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在这幽径上发生了什么悲剧? 明确:是一条幽径上一株古藤萝被毁灭的悲剧。师2:在没被毁灭之前,这是一株怎样的藤萝,请找出相关语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出示:我觉得这是一株 藤萝,从文中 等句子中可以看出,我的理解是 。明确:可以从写幽径的角度来说,幽径四季之美是为了托出幽径藤萝,写藤萝不仅是与幽径的其他“神奇的东西”相比显得不寻常,而且与燕园的其他藤萝相比,这一棵古藤萝也显得“最得特色”;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历史悠久、文化气息;可以从其古藤萝形、色、味、声入手,感受其美丽;还可以从其品质来体验,从无害人之心。师3:请同学们有感情朗读,读出藤萝的魅力。1、有感情练读。(播放背景音乐 钢琴曲《秋日的私语》)2、全班点读、评读。3、配乐朗读。(二)感受古藤萝被毁灭的可悲师1:悲剧发生后,这又是一株怎样的藤萝,请找出相关语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出示:我觉得这是一株 藤萝,从文中 等句子中可以看出,我的理解是 。师2:(播放背景音乐《飞蛾扑火》)让生配乐朗读。 师生点评交流师3:此刻此景,我们的作者心情怎样?划出相关的语句。明确:简直悲哀至极,我就紧闭双眼,极趋而过……师4:如果你面对这些悲剧的制造者们,你会说些什么。[设计说明:采用音乐创情,运用想象设境,让学生们在读,品,悟中体验感情。在对比中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了藤萝的不幸遭遇,在朗读中让生表达情感,在实践中训练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精选5篇)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了解谋篇布局的特点;层层铺垫。
2.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拟人手法的作用。
3.理解“幽径悲剧”的含义,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学习重点
1.谋篇布局的特点。
2.重点词语的含义,拟人手法的作用。
3.作者的思想感情,幽径“悲剧”的内涵,藤萝的不幸遭遇以及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一、导入:
人物有悲有喜,故事有悲有喜,一条小路还会有什么样的悲剧呢?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
季羡林的《幽径悲剧》,从中去感受这些吧。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内容。
朗读形式:找几位学生分别读文章
画出下列词语并听准读音。
蜿蜒 懦者 萧条 浩劫 诛伐 惆怅 渺小
虬干 毛骨悚然 愚氓 摇曳 绽开 万斛 潋滟
三、再(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结构。
Q:题目为“幽径悲剧”,那么文章的哪几节文字是在整体上写“幽径”呢?
A:1—6节。
引导学生认识“幽径”的还突出体现在“藤萝”上。
Q:文章的哪几节文字是在写“藤萝”呢?
A:7—16节。
Q:那么文章的哪几节文字是在写“藤萝”的“悲剧”呢?
A:11—16节。
请同学们据此把文章分成三部分,研读每部分并内容,各拟一个尽可能简洁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1—6) 幽径四季美景。
第二部分(7—10) 幽径藤萝之美。
第三部分(11—16) 藤萝悲剧。
四、研读课文
第一部分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幽径的?作者是怎样写幽径美景的?
《幽径悲剧》语段练习(通用12篇)
《幽径悲剧》语段练习 篇1
①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3分) 2.选文第③段中写道“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句中的“这样”指的是什么?说说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3分) 3.在作者的心目中,幽径的这棵古藤是真、善、美的代表,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3分) 4.“幽径悲剧”仅仅是指幽径中的一棵古藤萝被砍断吗?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5.作为一种植物,古藤萝本是不会哭泣的,然而第⑤段中却说“听到古藤的哭泣声”,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分) 6.目睹曾经生机勃发的藤萝,面对现在在空中摇曳的藤萝枝,面对人类的现在,畅想人类的未来……你认为应该怎样面对大自然、面对生命呢?(3分) 7.文中第二段“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结合文意,说说作者所指的“盛开着的玫瑰花”的人生是什么?(4分) 8.“我”“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古藤的灭亡引起了“我”哪些“闲愁”?下文中写了两件事,道出了“我”的“闲愁”,请作简要概括。(4分)
幽径悲剧(精选16篇)
幽径悲剧 篇1
学习目标
1. 感知课文,了解谋篇布局的特点;层层铺垫。
2. 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拟人手法的作用。
3. 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同目标2、3。
布置预习
1. 识记生字词,巩固两遍。
2. 熟读课文,思考:
①这是一场什么悲剧?造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②用括号标出文中运用拟人手法的语句。初步感知其妙处。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新课
设计问题情境:这是一场什么悲剧呢?造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后进生答。)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谋篇布局的特点
1.自学引导:
(1)轮流朗读课文。
(2)思考:
①第一部分(1-11节)写了哪几层内容?这与悲剧有什么关系?(提示:找每一节的中心句或关键词语。)
②
(3)小组合作讨论:3分钟。
2.师生共同讨论,请优等生补充或更正。
明确:①1-11节先从幽径的情况写起,接着写燕园的古藤,再写燕园的古藤被砍,第11节才写到幽径的这棵古藤被砍。前面的内容为悲剧层层铺垫。
3. 师小结:作者采用层层铺垫的手法来构思全篇,大有曲径通幽之趣。古藤被砍后,作者的心情如何呢?(找关键词语或情景交融的句子。)
三、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12-16节),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 自学引导
(1)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12-16节)
(2) 讨论:①哪些词句充分流露出古藤被砍后作者的心情?随文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