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2025-04-05

幼儿园教学设计集锦(通用16篇)

幼儿园教学设计集锦 篇1

  目标:

  1.尝试选择合适的工具分离花生和绿豆并积极探索。

  2.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体验使用工具的便利。

  准备:

  1.混在一起的花生和绿豆每桌一盘;两只一次性碗。

  2.勺子、筷子、漏勺,每桌上若干。

  过程:

  1.出示一盘花生、绿豆,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今天食堂的叔叔一不小心把花生、绿豆混在了一起,现在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分开吗?

  2.幼儿尝试用手分豆豆。

  (1)请你用手去试一试、分一分吧!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集中交流:你是怎么分的?你感觉怎么样?

  (4)小结:花生、绿豆太多用手分太慢了。

  3.幼儿尝试用工具

  (1)出示工具:这些是什么?老师就请你选择一种工具去试试,看这次有没有更快一点。

  (2)幼儿操作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3)集中:你用的是什么工具?你是怎么分的?

  (4)小结:用筷子夹、勺子舀、漏勺漏都能帮我们分开花生和绿豆。

  4.幼儿尝试探索能快速分离花生、绿豆的工具。

  (1)这些工具中那种分花生、绿豆最快呢,请你每一种都去试一试,比比那种工具分得更快。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集中:你认为哪种工具分的最快,怎么分?

  (4)小结:经过大家的探索,我们发现这些工具中漏勺分豆豆最快,只要用漏勺舀上一勺,然后轻轻的`晃动绿豆就从洞里漏出来,花生和绿豆就分开了。

  5.竞赛游戏:看谁分得快

  幼儿分成四组,比赛哪组最先将豆豆分完。最先分完的获得送豆豆去厨房的机会。

查看全文

幼儿园教学设计汇编(精选7篇)

幼儿园教学设计汇编 篇1

  有趣的脸谱

  设计思路:

  在围绕省编教材进行主题活动时,幼儿对脸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我们将各种脸谱收集入我们大班组特色教程,我根据本班活动情况生成了本节活动。我在设计此活动时,注意教育的信息含量,给幼儿留有很大空间,没有忽视每一个幼儿,并让幼儿通过积极的自我建构及同伴之间的交流来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使活动成为师幼互动,幼儿之间互动的过程。

  活动目标:

  1、在欣赏活动中,引导感受脸谱艺术的美,激发创作兴趣。

  2、尝试用线条、色彩对称的方法夸大表现脸谱特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有关京剧脸谱的知识,包括名称、种类、颜色及角色等方面的内容。

  2、物质准备:

  (1)收集有关脸谱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绘画材料若干。

  (3)视频资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引起幼儿对脸谱的兴趣。

  教师戴京剧脸谱与幼儿接触,引起幼儿兴趣。请幼儿观察脸谱。尝试找出脸谱的五官。引导幼儿发现脸谱中五官和我们的五官有哪些差别,并发现脸谱色彩的丰富。

  二、关于京剧脸谱的资料的介绍和交流。

  观看京歌《唱脸谱》视频,引起幼儿对视频中京剧脸谱的讨论。

  提问:1、小朋友们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脸谱存在于很多地方?

  小结:脸谱是我们中国的国粹,只有中国才有,让人骄傲。

  2、脸谱中有什么颜色?

  蓝色表现刚强、骁勇。

  红色表现忠贞、英勇。

  黄色表现枭勇、凶猛。

  白色代表阴险、狡诈。

查看全文

幼儿园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幼儿园教学设计 篇1

  活动目标:

  1、结合已有阅历,加深对生活中几种常见帽子的熟悉,乐于表达沟通自己的发觉

  2、能主动观看比较,了解帽子的不同质地、不同用途,并能依据帽子的不同尝试设计分类标记。

  3、萌发关注四周事物的爱好。

  活动预备:

  教具预备:

  实物投影仪、幼儿用书“多彩的服装”、分类操作作业纸各一个。

  学具预备:

  幼儿用书“多彩的服装”人手一册,分类操作作业纸、铅笔、油画棒、师幼一起收集的各种各样的`帽子(绒线帽、草帽、太阳帽、头盔等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看展现的帽子,加深对生活中几种常见帽子名称的熟悉。

  师提示语:小伴侣有没有发觉,今日活动室里多了些什么东西?

  你们熟悉这些帽子吗?谁熟悉的最多?这里有你不熟悉的帽子吗?(一起认认说说)

  二、观看感知帽子的不同质地,了解其功用并尝试分类。

  1、师:你们喜爱这些帽子吗?那让我们赶快选个自己喜爱的帽子,找个舒适的位子坐下来。

  提问:你选的是什么帽子?为什么喜爱它?(自由沟通)

  你喜爱的帽子是什么材料做的?有什么用?(鼓舞幼儿先和好伴侣一起相互比比说说,然后在集风光前讲解并描述)

  2、在孩子讲解并描述的基础上,老师基本用孩子的原话进行小结:小伴侣发觉帽子有许多的用处……小伴侣还知道制作帽子的材料也很不一样……原来帽子还有这么多的不同,那小伴侣想不想把这些帽子依据他们的不同来分一分呢?

  帽子还有什么不同?可以怎么分?

查看全文

幼儿园教学设计集合(精选5篇)

幼儿园教学设计集合 篇1

  一、设计意图:

  故事是幼儿最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是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最佳方法之一。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以教师讲述故事为重的学习方法最易接受。

  小班早期阅读教案:一朵小花

  在日常的生活中,当孩子们看到“一朵小花”的时候,会因为花儿漂亮而去摘花,本次活动试图通过《一朵小花》这个生动的小故事,让幼儿知道漂亮的花要让大家都欣赏,漂亮的花要爱护才会更美丽。而说说演演的环节更是想让幼儿在切身体会中产生爱护之情,尽而产生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理解故事主要内容,初步学习有表情地复述故事中的对话;

  2、在说说演演中体验动物们对小花的爱护之情,尽而产生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课件、头饰、一朵小花

  四、活动过程:

  (一)、逐一阅读课件,在看看、猜猜、听听的过程中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1、图一: 这是什么地方?有什么?

  2、图二: 谁看到了小花?它说了什么?你会像它这样说吗?我们也来说一说?

  3、图三:还有谁也看见小花了?它说了什么?

  (蟋蟀、青蛙)(小花,小花,我爱你!)

  4、图四: 它们一起对小花说了什么?

  5、图五:哇!一只好大的脚正向小花踩来,谁的脚,怎么办呀?

  6、图六:蜜蜂、蟋蟀、青蛙会怎样?

  (“嗡嗡嗡!”“蛐蛐蛐!”“呱呱呱!”蜜蜂、蟋蟀和青蛙一齐惊叫起来。)

  7、图七:大狗熊听见叫声,会怎样做呢?说了些什么?

查看全文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15篇)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1

  教材分析

  课文《杨氏之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0课。课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人家中的一个九岁男孩的故事。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没有接触过文言文,这是第一次,一般会觉得很难读,很难懂,如果引导不慎,就会让学生厌恶文言文了。针对学生这种实际情况,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尽量让学生产生这样的认识:学习文言文真有趣!为他们以后的方言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家离”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体会人物机智。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解读课题,迁移运用。

  1.出示几句孔子名言,学生自由学习。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学生的几句名言与我们平时学习的现代语言不一样,你们发现了吗?请同学们翻开课文第10课,读一读,这几句话是否与课文有相似之处呢?(学生讨论)

  师归纳:像这样的语言就听“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听“文言文”,也听古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学宝库中的一笔巨大的财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来学习一节文言文。(板书:10杨氏之子)

查看全文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2篇)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写写自己的老师

  板书:师恩难忘

  师:口才好文笔好生:难忘师恩

  开学就临近教师节,带领学生学习了第一课《师恩难忘》,显得特别有意义。这是著名作家刘绍棠写的一篇深情而朴实的缅怀老师的记叙文。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有才华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自己对这位乡村小学老师的尊敬和感激的情怀。教学完这篇课文,我想到了前一段时间看到的一篇关于“随文练笔”的文章,再一联系马上要到的教师节,我确定了本课第一个练笔的切入点: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