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优秀教案

时间:2025-04-05

幼儿园大班教案《119》(通用17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119》 篇1

  设计意图:

  活动目标:

  1、感受不同宽窄肩带的书包,带给身体的不同体验。

  2、积极探索,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

  重点:感受不同宽窄肩带的书包,带给身体的不同体验。

  难点:发现宽肩带比窄肩带的书包背起来更轻松的小秘密。

  活动准备:

  一、不一样的小书包--发现不同,引出话题1、这些都是小学生的书包,它们一样吗?

  2、说说它们哪里不一样?

  3、小结:小小书包,有这么多的变化,你一定能找到一个你喜欢的小书包。

  二、背背小书包--体验感受,发现秘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背背小书包

  1、刚才,你们发现了书包的肩带有的宽,有的细窄,如果在这两个书包里放入一样多的图书,背在我们的肩上,哪个会更舒服、更轻松呢?

  2、请你们2人合作,一起完成一个任务。

  小提示:2人合作--在书包中分别放入5本图书--两人轮流背背小书包,慢慢绕走一大圈。

  3、幼儿合作探索,相互交流。

  4、交流分享?说说感受,哪个书包背起来更舒服?

  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

  5、小结:细肩带书包压在我们的肩上,会刻出深深的痕印,我们背起来会觉得痛,很不舒服,而宽肩带的书包不会把我们的肩膀勒疼,背起来舒服和轻松。通过小实验,我们知道了宽宽肩带的书包能保护我们的肩膀,让我们背起来更舒服,所以,我们以后选择小书包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宽宽肩带的书包。

  三、迁移运用--尝试运用,拓展生活经验1、这是细肩带的书包,我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它变宽,让我们的肩膀背起来更舒服、轻松呢?

查看全文

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集锦(通用17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集锦 篇1

  一、活动目标:

  1、能细致地观察画面内容与情节, 理解图片内容,合理地为图片排列顺序,并运用完整连贯的语言生动地讲述故事。

  2、体验排图讲述带来的乐趣。

  3、具有追求独特性、求异性的品质。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教师演示故事图片4幅或课件,投影仪、幼儿操作学具10套。

  三、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今天小熊送给我们大一班的小朋友一套很有趣的连环画,可是这套连环画没有编上编号,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阅读这套连环画吗?

  1、引导幼儿逐幅观察4幅图片,自由分组排图讲述。

  (1)师:这里有几张图片?每张图片讲了什么?

  (2)请幼儿以两人一组,把图片排好顺序,编成一个故事。

  (3)幼儿排图讲述,教师巡回引导。

  2、讲述、交流,互动学习。

  (1)请个别幼儿把自己的排图方法和编成的故事告诉大家。

  (2)请幼儿继续尝试还能不能用这四幅图编出另外一个故事。

  重点:注意故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在每个幼儿讲完后都请幼儿一起评价)

  4、请幼儿为故事想出合适又好听的名字。

  5、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同样四幅图,它们编的故事却是不相同的?启发幼儿遇到问题也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想办法解决问题。

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集锦 篇2

  班级:大班

  科目:健康、语言、社会、科学

  执教人:聂

  一、活动名称:《玩易拉罐》

  二、活动目标:

  l 引发幼儿利用废旧物品开展体育活动的情趣,引导幼儿共同制定规则并认真遵守。

查看全文

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通用16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 篇1

  一、活动目标

  1、拓宽幼儿的思维,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学会用字组词。

  2、练习用字组词,拓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创造性组词的乐趣,学习分享同伴的经验。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教师准备便于广泛组词的常见玩具、图片(球、车、花等)。

  (二)经验准备幼儿有早期阅读经验,积累了一定的词汇。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师:看看老师手上的是什么?(拿玩具展示)

  2、师:我们还可以怎么叫它?

  3、师:那我们用它来组词,比比看谁想到的最多?

  (二)根据幼儿的知识水平,启发幼儿大胆的用所给的字组词

  1、师:这个字怎么读?你们有谁认识它吗?

  2、师:你们还能想到那些词呢?

  (三)进行分组竞赛,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教师按照学号的奇偶来进行分组,给出难易程度相当的字给两组幼儿,比比哪个组的所组的词的个数最多。

  (四)活动结束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和反馈,深化幼儿的记忆,增加幼儿的'词汇量。

  活动反思:

  在学习第一段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边读边思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得出记忆反义词的小窍门——义相反、一对一对记得牢。这其实就是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提出边思边读的要求,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来回答问题。

  在处理生字教学环节时,我采用的是孩子自主识字的方法。由于这一单元基本上都是教授孩子如何识字,所以此阶段,孩子已经能够通过学会的各式识字方法进行自主识字了。在孩子交流生字的时候,我也是根据每个生字的特点各有侧重,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同时也使得识字教学更有效率。例如,在教“闲“的时候,我主要抓住这个字的“形”,让学生注意这个字的字形结构——半包围结构,然后“举一反三”,帮助学生回忆以前曾学过的“门字框”的字,这种强化记忆,让学生通过一个生字的学习复习到了更多相同结构部首的字,识字的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查看全文

有关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精选15篇)

有关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 篇1

  活动过程

  (一) 引出主题,认识大于号 和小于号 。

  1. 教师边出示 和 的卡片,边说:“今天老师带来两个好伙伴给你们认识,你们认识他们吗?”

  2. 教师出示大于号

  (1) 教师:它叫大于号,开口向左,跟着老师念:大于号,开口向着大数笑。

  (2) 教师举例,在黑板上写出3 1,读作三大于一,跟着老师再念一遍,大于号,开口向着大数笑。

  3. 教师出示小于号

  (1) 教师:它叫小于号,开口向右,跟着老师念:小于号,尾巴对着小数翘。

  (2) 教师举例:在黑板上写出24,读作二小于四,跟着老师再念一遍,小于号,尾巴对着小数翘。

  (二) 学习 和 的`实际运用并进行可逆联想.

  1. 出示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比较结果。

  苹果是三个,桃子是两个,3比2大,所以32

  桃子是两个,苹果是三个,2比3小,所以23

  2. 出示3支粉笔,一支铅笔进行比较。

  粉笔是三支,铅笔是一支,3比1大,所以31

  铅笔是一支,粉笔是三支,1比3小,所以13

  (三) 练习题每人三张,一张填物体的数量,两张填上数量并填和,巩固对、的认识和运用。

  (四)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数字卡片,请幼儿填和。(从实物之间的比较过渡到数目之间的比较,幼儿逐步理解大于和小于的实际意义并学会正确使用)

  活动目标

  1.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2. 懂得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

  3.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

  活动准备

  画有“〈”“〉”符号卡片两张、1—10数字卡一套、苹果卡片三张、桃子卡片两张、粉笔三支、铅笔一支、练习题每人三张。

查看全文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集锦(精选16篇)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集锦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歌曲,理解歌词内容。较合拍地跟随歌曲传米罐,初步了解游戏玩法和规则。

  2、借助传米罐的游戏,进一步引发幼儿关注歌曲(歌词、旋律)。

  3、在合作传米罐游戏中,关注米罐传递到的位置,能较协调地接住和传递米罐。

  重点难点重点:学唱歌曲。

  难点:4/4拍节奏的练习。

  活动准备

  1。椅子摆圆形、米罐(1个)、标记(人手一个)。

  2。曲谱《弟弟不听话》。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有个淘气的小弟弟,他做了件什么事?让我们来听一听。

  2、教师清唱歌曲,幼儿倾听,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词内容

  弟弟做了什么事?(饭粒儿沾了一下巴)什么叫饭粒儿沾了一下巴?(就是满嘴都是饭粒)

  结果怎么样?(一群小鸡要啄他。)

  是不是像你们说的呢?我们再听一次。

  3、师幼共同玩传递游戏

  (1)教师唱歌曲,幼儿练习传递的动作,初步熟悉节奏型。

  老师要把弟弟不听话的事情告诉我的朋友,看我告诉了谁?(弟弟不听话呀。)

  我告诉谁了?(旁边的朋友)我两边都有朋友,是哪边的朋友?(贴了标记的那只手旁边的朋友。)

  伸出你们贴了标记的手,指一指你下一个朋友。

  我告诉朋友时,做了什么动作?(轻轻拍他的腿。)

  你会用两只手一起拍你旁边的朋友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告诉你旁边的朋友小弟弟不听话的事。

  这次,我们跟着音乐,告诉你的朋友。

  (2)教师唱歌,师幼共同传米罐,熟悉游戏的玩法。

查看全文

幼儿园大班教案优秀(精选15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优秀 篇1

  大班美术《天安门》反思

  美术活动一直是我们班的弱项,在前几次的绘画活动中,我发现了这样几个现象

  1、握笔姿势不正确;

  2、勾线不清晰;

  3、涂色不够饱满;

  4、构图很小,而且中心位置找不到。今天又进行了美术活动《天安门》,在活动之前我精心设计了教学活动过程,但是课后想想在很多环节的处理上还是事与愿违。从活动目标上反思:整个活动过程都是为目标服务,在活动过程中,我紧紧围绕两个目标开展活动,从引题――讲解示范――幼儿练习――教师讲评。流程比较清晰,环节也能相互紧扣,并且层层递进。两个目标基本达成。从活动过程上反思:在引题的时候我有点操之过急,本来我想让孩子们充分了解天安门城楼的主要结构特征,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孩子说不出来。其实我可以在活动开展之前让家长帮忙,请孩子收集天安门图片或者可以请去过北京天安门的小朋友带张留影的照片,放在我们区域,让每个小朋友有事先了解的过程,为画天安门作好铺垫。这样在引题的时候每个小朋友都会有话要说,不会冷场。讲解示范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我首先让孩子们观察天安门的结构,并有意识的告诉他们第一层楼是怎么样的形状,第二层楼是怎么样的形状,第三层楼是怎么样的形状,通过有顺序的观察告诉幼儿画的时候也要从底层开始画,并让他们知道天安门是梯形结构。在幼儿练习的时候,我一个一个进行观察与指导,不断强调要注意的事情。为了让画面更丰富,我让孩子们进行添画,可以画白云、小鸟,但是有些小朋友却主次不分,添画部分画的很大,天安门画的很小。其实在每个班级中每个小朋友能力有强有弱,个别孩子可以个别对待,顺应他们的发展特点,能力好一点的要求高一点,能力弱的要求低一点,不然就会适得其反。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