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小班教学反思

时间:2025-04-05

小班教学反思:幼儿《画泡泡》活动

  由于最近要听公开课,这是小五班宝宝第一次上公开课,所以转载了这篇文章~请家长朋友留意一下~~呵呵,废话少说,上正文。
  
  美术活动开始了,文章小朋友把手含在嘴里,眼睛不停的东看、西看听课的老师。大概心理在想:怎么来了这么多老师啊!老师在讲“吹泡泡”了,请小朋友用手与老师一起比画泡泡。老师伸出双手食指和大拇指比画,只见文章小朋友伸出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右手的食指和中指交叉对着,然后看看老师,又看了看自己的手指,感觉与老师的不一样。就把食指对着食指、中指对着中指、大拇指对着大拇指,这下感觉与老师的一样了,脸上露除了微笑。老师说“泡泡”像一个饼干,文章就把双手靠近嘴“咬”了一口,并发出“咬”的声音。老师说在教室找一找那些东西是圆形的,文章就把手伸到嘴里,看见我在看他,就一直望着我。这时老师说:“把拿勺子的手伸出来与我一起画泡泡。”文章把右手食指伸出与老师一起画泡泡,边画边说“吹泡泡”。画一下,看我一下,我暗示他看黑板,他就马上看黑板与老师一起画。这样反复了四次。
  
  解读与对话:
  
  解读我观察到孩子的情况。
  
  1、美术活动刚开始时,文章小朋友没有随老师一起进入活动,而是在看听课的老师。这是幼儿的心理特点所示,孩子的注意容易分散。
  
  2、活动后老师请幼儿用手比画圆形,用手比画圆形时,文章刚开始比画错了。这是由于幼儿的空间知觉发育较完,空间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但后来文章看了老师手的动作后又比画正确了,还把“饼干”咬了一口,这是孩子的具体形象思维所表现。

查看全文

小小班教学反思

故事是幼儿最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方法。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以教师讲述故事为重要部分。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咬字清楚是为了让幼儿字字听的清楚,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讲述故事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小班的的语言表达起辅助的作用。
作为教师,对故事教学中往往不是只讲一遍的而要讲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变换,才能幼儿倾听的积极性。而我在上阿文的小毯子的时候,我在讲述第一遍时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经发现有幼儿开始把注意集中在挂图上,对故事的倾听兴趣不高,在给幼儿第二,三遍讲述过程中还是简单的用了挂图的形式,没变换方式,以至在讲述第二遍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儿开始互相说话,因此整个活动来看效果不明显。其实现在来看,其实一般讲第一遍的时候,以不用直观的教具为宜,因为直观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不利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在故事中的提问,对于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简单,细小的问题。而不能像中大班的那样以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让他们连贯的回答,而我没考虑到小班的水平,在上阿文的小毯子时,提了一个教不医回答的问题,我说:阿文在午睡的时候悄悄的对小毯子说了什么?对于提出的问题发现幼儿没有一个答的出来,因为问的句子什么意思其实幼儿都还没听明白,以至于幼儿都不知道。其实作为教师要引导幼儿去回答,我们说答案虽然长些,但不要求一个幼儿连贯的回答,教师自己或智力较高的幼儿师范,再让幼儿按顺序联系连贯的讲述,这样的效果会要幼儿跟容易接受、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错的了的幼儿,教师不应该表示厌烦,而要肯定他们愿意回答。教师应该是启发和提示,尽量帮助幼儿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总之,要让全体幼儿都回答问题的机会,以提高语言能力。

查看全文

幼儿小班教案教学反思(通用2篇)

幼儿小班教案教学反思 篇1

  在活动前我认真的分析了活动教案,我觉得最后画画的环节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他们也许能说、会表达,但是不一定能把自己说的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我把最后一个环节改成了在教室里下一场糖果雨,我想小班孩子的天真和童趣,会更喜欢这种有趣的情景体验,也更容易让他们感受故事中人们的快乐状态。

  在整个活动的执教过程中,自己觉得还是比较流畅的.,当然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当我抛出第一个开放性问题,如果那么多好看的糖果从天上像下雨一样落下来,你会怎么做时,一下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的空间。有人说拿一把伞打开,把糖果接住;有人说伸出双手接住;有人说快去捡;还有人说拿个网把它们网住。孩子们的回答让我觉得欣喜不已,没想到他们的小脑瓜里有这么多的鬼点子。通过分段讲述故事,幼儿基本能在老师的提问中,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开放性的提问如果你是天空里的魔法师,你会下一场什么雨?又一次为幼儿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人说下一场蜜蜂雨;有人说下一场伞雨;有人说下一场蝌蚪雨等,最后我变成了魔法师,在教室里下了一场糖果雨(撒糖果),孩子们看到那么多五颜六色的糖果激动不已,都想去捡来吃了,在快乐的氛围中结束了此次的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不足的地方没有在分段讲述后完整讲述一遍故事,让孩子们有一个对故事整体的欣赏。从家长的反馈来看,她们觉得这样的活动孩子的思维活跃了,想象力得到了培养,让孩子在快乐中学到了一些知识。当然我也会认真听取有些家长的意见,如要多关注那些不主动举手发言的孩子,调动他们思考和回答的积极性。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