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教案

时间:2025-04-05

幼儿教育活动教案(精选2篇)

幼儿教育活动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散文诗,感受散文诗优美的意境;

  2、理解词语: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进一步体验春风的特点;

  3、培养幼儿对文学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磁带、录音机、树、花、草场景(其中枝叶、花、草可拿下来)、风的头饰、香水。

  三、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小朋友,春天到了,春风吹来了,我们一起去放风筝吧!(幼儿听着欢快的音乐,一起做放风筝的动作进教室。)提问:是谁让风筝飞上天的?春风在哪里?

  [评析:游戏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活动开始,老师用放风筝的形式导入,不仅引起幼儿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把整节课所蕴的春风扑面,带来勃勃生机的情感基调渲染得恰到好处。]

  (二)、学习散文诗:

  1、老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提问:散文诗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散文诗里说了什么?

  散文诗里问春风在哪里?有谁回答了这个问题?它们是怎么说的?

  [评析:让幼儿听老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后,围绕几个小问题进行问答,使他们能较好地掌握好散文诗的简单内容,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散文诗的“纲”。

  2.分段理解、学习(观看多媒体课件)

  (1)、看画面,理解学习第一部分。提问:

  A、春风在哪里?树儿说了什么?理解:“翩翩起舞”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是谁让树儿的枝叶翩翩起舞的?

  B、春风在哪里?花儿是怎么说的?理解:“频频点头”花儿是怎样频频点头的?(用动作表现)

  C、春风在哪里?草儿是怎样说的?草儿是怎样轻轻晃动的?(用动作表现)

查看全文

幼儿教育领域教案(精选3篇)

幼儿教育领域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练习四散走和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和跑。

  2.激发幼儿对户外游戏的参与兴趣,喜欢与同伴、老师一同做游戏。

  3.锻炼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1.哨子1个,小狗、小猫、小鸡和小鸭的指示标牌各1个,小椅子知2.分别挂有小动物的指示标牌放在场地的四个角上。

  3.音乐-我们是朋友

  声音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情境导入:跟随音乐,小狗、小猫、小鸡、小鸭四种小动物排排队,一起开着小汽车去郊游。

  教师扮演交警,通过哨子和红绿灯的指示标牌,引导幼儿练习前进与停止的交替变化。

  二、展开

  1.介绍游戏内容及规则:

  来到了郊外,你们高兴吗?我特别想和小动物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愿意吗?

  今天我就来当一回“哨子司令”。

  (1)在场地的四角分别放有一把小椅子,小椅子上各挂有一种小动物的标牌,那就代表了小动物的家。

  请小动物们分别找找认认自己的家在哪里.

  (2)游戏开始时,小动物们一起念儿歌:“小鸡叽叽叽,小鸭嘎嘎嘎,小猫喵喵喵,小狗汪汪汪,

  一同唱歌,一同游戏。”小朋友们就要模仿相应的小动物的动作。

  当听到哨声响时,小动物听听是谁家的哨子响了

  (教师人一顿在一个小动物的家里吹哨子),谁就快速的跑回家。其他小动物继续游戏。

  2.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游戏。

  哨子司令注意随时提醒找错家的小动物,要求小动物们必须听到哨子响后,才能快速的跑回自己的家。

  3.游戏进行三次后,请一名幼儿扮演“哨子司令”吹哨,游戏反复进行。

查看全文

幼儿教育健康教案(精选2篇)

幼儿教育健康教案 篇1

  一、材料和工具:

  鞋盒、木棒、乒乓球、可乐瓶、石头、电线、布条、卡纸、透明胶、剪刀及教师事先制作的布制龙等。

  二、制作方法:

  1.用鞋盒制作张开的龙嘴并用透明胶或双面胶固定2.用乒乓球当龙眼,用旧电线折成龙须,用卡纸剪成龙的牙齿和舌头,用布剪成龙的鳞片固定在鞋盒上。

  3.教师在可乐瓶中间挖两个对称的洞,幼儿将木棒插进洞里并用透明胶固定,做成一节龙身。以同样的方法制作其余部分。

  4.将小石头放入可乐瓶。

  5.在龙背内侧每间隔1米缝上一根彩色布条,将布条与每一节龙身绑在一起。

  6.在龙背前端和龙头处各戳两个洞,用铁丝串连并固定。

  三、玩法:

  1.舞龙游戏

  2.将龙身上的可乐瓶解下,可玩“高尔夫球”“木马”“拨浪豉”等游戏。

  3.将解下的可乐瓶插在草蒲羽上玩“套圈”游戏。

幼儿教育健康教案 篇2

  一、设计意图

  最近一段时间,班里很多幼儿开始换牙,所以孩子们经常在一起谈论牙齿的话题。通过观察发现班上大部分幼儿都有不同程度的蛀牙,蛀牙正在威胁着小朋友们的牙齿健康,保护牙齿成了当前的最佳需要。《指南》指出:"幼儿园要把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幼儿有初步的健康意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针对这一现状,我设计了"战胜小蛀牙"的健康活动,目的在于让幼儿了解蛀牙形成的原因及危害性,养成早晚刷牙,保护牙齿健康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蛀牙形成的原因,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2.学习预防蛀牙的相关知识;

查看全文

幼儿教育健康活动教案(通用3篇)

幼儿教育健康活动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能积极参与活动,懂得一些保护自己身体的正确做法。

  能力目标:愿意观察和探索,能主动说出自己的发现。

  认知目标:感知和发现身体中会动的部位,激发探索身体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水彩笔、图片经验准备:幼儿对能动的关节有一定的认知。

  三、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木头人"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我们一起来玩"木头人"的游戏吧。"我们都是木头人,拿起枪来打敌人,一不许动,二不许笑,三不许露出大门牙!"木头人可以动啦!

  提问:木头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做木头人的感觉怎么样?

  小结:做木头人不能动,一点也不舒服。还是做人好,可以随便动。小猴子邀请我们跟他一起跳个舞。来吧,让我们的身体动起来吧。

  (二)找一找,探索身体上会动的部位。

  1、跟随音乐《我的头我的肩》进行舞蹈。

  师:在跳舞的时候,你身体哪些地方动了?

  2、出示操作单,介绍操作要求。

  首先让幼儿分别说出图片娃娃的身体结构的名称。

  师:其实我们的身体上还有很多会动的部位,接下来我们就来动一动、看一看、找一找,找到会动的部位就在图片娃娃身上相应位置画上一个标记(教师示范)。

  3、幼儿操作并相互交流,并把有标记的部位动给大家看。

  师:把你圈起来的部位动给你旁边的小朋友看一看。

  (三)试一试,感受身体受伤造成的不便。

  1、师:原来身体上有那么多会动的部位,是不是很有趣!咦,怎么会有哭声呢?让我来找找。在这里,(出示图片)这两个小朋友怎么了?(哭了,受伤了,很伤心)腿断了会有哪些不方便呢?

查看全文

幼儿教育随笔:让幼儿“闭嘴”引发的思考

我们大班幼儿特别爱说,有时候我生气了就喊“闭嘴”,可没过一会,孩子们有开始了,我在想孩子们问什么这么管不住自己的嘴,通过学习维果斯基的教育理论,我得到了答案。

private verbal thinking — 自我中心语言。当儿童还没有成熟到能够内化自己的思考过程,就会使用自我中心言语作为自我指导和自我导向,帮助完成思考的过程。心理怎样想,头脑怎样思考,小嘴巴就会讲出来,这就是儿童。这是他们还没有能将思维过程演变成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的体现。这种现象对促进儿童心理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的。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自我中心语言能帮助儿童解决问题。他观察到儿童在遇到困难任务时,自我中心语言成倍地增加,说明儿童运用自我中心语言帮助其思维。我觉得儿童“自我中心语言”是思维从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发展的不可缺少的过渡阶段,不能限制,更不能控制,千万不可用单纯的“闭嘴”两个字来面对这一现象。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充分尊重幼儿身心的发展规律,用平和的心态来面对这一现象,也可用合适的方式来引导他们。比如在集体活动中,我发现小朋友想问题时,过程和答案都会用嘴巴讲出来。我就提醒:把想到的答案藏在心里,别让人把它拿走,谁藏的好,我就请谁来说。坚持了一段时间以后,表现欲和控制力帮他们向前迈了一大步,小朋友会用自己的小手捂住想要说出答案的嘴巴,将答案藏好,等老师请到再和大家分享。这就证明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个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转化的过程。从行为到思维,从外部到内部,有效地促进了孩子们的心理发展。

查看全文

幼儿教育随笔:把信心留给孩子

信心是什么?信心是孩子学习的兴趣,信心是孩子探索的动力,信心是孩子进步的根源,信心是孩子成功的关键,把信心留给孩子,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克服困难,勇往直前,走向成功的彼岸。

午休时,李明杨和李林霞小朋友经常睡不着觉,为了能使她们安静入睡,我对小朋友们说:“今天中午,我要和李明杨、李林霞打赌,我说她们两个睡不着觉,你们觉得谁会赢,谁会输?”李明杨和李林霞抢着说:“一定是你输。”“我就不信,以前你俩都睡不着,今天中午就能睡着?要是你俩睡着了,我就把红圆点贴在你们的额头上。”以前,这两个孩子总是忽闪着大眼睛,在床上翻来翻去,时而踢踢腿、伸伸胳膊,时而坐起来,还耍心眼,一会儿大便,一会儿小便,还真拿她们没办法。今天中午,她俩把眼睛闭的紧紧的,我从她们身边经过也不抬眼看我,后来,我给她们贴红点,发现他俩真的睡着了。起床时间到了,李明杨和李林霞还没醒,我把她俩叫起来,对小朋友们说:“今天,老师有点不高兴!”小朋友们忙问:“为什么?”李明杨和李林霞抢着说:“因为我俩睡着了。”

在学习《小剪刀》这首诗歌时,我告诉他们,我一定比小朋友记得快,可是,小朋友们没有一个服输的,一个个都“逼”着我快点教他们,为了取胜于我,他们个个都学得非常起劲。我为了不“输”给他们,也教的非常起劲。过了一会儿,刘一诺小朋友举起了手:“老师,我能背诵下来了!”大家很认真的听她背诵完,我也勇敢的告诉他们:“我也能背诵下来了!”孩子们齐声说:“背背听听。”“小剪刀,嚓、嚓、嚓,下……下一句我忘了,”孩子们忙说:“我和姐姐剪窗花。”我接着背诵:“剪串瓜,大车拉,下……下一句我又忘了,你们一起背诵可不算,我要找一个小朋友告诉我。”“一个就一个,”李俊康自告奋勇告诉我:“剪串豆,猴儿抓。”我继续背诵到“剪来鲤鱼跳龙门,剪来鸭儿捉鱼虾。我背诵完了。”“不,不,还有两句:‘剪朵棉花竹篮装,剪穗玉米像娃娃’。”我泄气的说:“哎呀,今天,我太不高兴了,我输给了全班小朋友。”“老师,老师,别恢心,我们大家来教你。”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也“很快”学会了《小剪刀》这首儿歌。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