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游》幼儿歌优秀教案(精选12篇)
《郊游》幼儿歌优秀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通过引导幼儿用乐器表现音乐,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感受乐曲中的欢快和抒情,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和对春天美的感觉。
二、活动准备
1.会唱歌曲。
2.乐器(小铃、串铃、木鱼)。
三、活动过程
(一)歌曲《郊游》
T:秋天来了,让我们出去走走,去郊游,用歌声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幼儿回忆歌曲,唱出欢快和抒情的对比感觉。)
(二)动作表现《郊游》
L集体动作表现歌曲节奏
T:郊游真开心,有时拍手有时拍腿,看到悠悠白云时手伸得高高的指给大家看。 (引导幼儿配合旋律,用动作表现节奏。) .
2.分组动作表现歌曲节奏
T:去郊游要请老师走在前面,小朋友跟在后面,导游为我们介绍风景。老师在前面拍手,小朋友跟在后面拍腿,导游带我们去看白云(拍手和晃手)。(幼儿分组担任角色,动作表现属于自己角色的节奏。)
(三)乐器表现《郊游》
1.为角色配器
T:小乐器也想和我们一起去郊游,有小铃、串铃和木鱼,听听它们唱歌的声音为老师选一个乐器为小朋友和导游也选一个乐器。(引导幼儿根据音乐为老师、导游和自己选择合适的乐器。)
2.乐器表现
T:带上你的乐器跟着音乐去郊游。听音乐分组操作乐器,老师指挥。
T:换一个角色,换一种乐器试一试。(交换乐器再次演奏。)
操作提示:
为三个角色找乐器时,老师可引导幼儿根据角色需要配上合适的乐器。例如:老师走在前面用小铃让后面的小朋友知道前进的方向,在郊游时跟着老师不迷路;’为小朋友选择木鱼,因为木鱼的声音“的笃的笃”就像在走路;为导游选择铃鼓,摇奏的时候就好像白云在天上飘过。用生活经验解释配器,为抽象的声响赋予情景,既便于幼儿操作,又能增强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歌谣51首
幼儿 歌谣51首
1、摇 摇 船
摇,摇,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对我笑,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吃完饼儿还有糕。
2、拉 大 锯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里唱大戏。接姑娘,请女婿,就是不让冬冬去。不让去,也得去,骑着小车赶上去。
3、真 稀 奇
稀奇稀奇真稀奇,蚂蚁踩死大公鸡,爸爸睡在摇篮里,宝宝唱着摇篮曲。
4、小小子儿
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哭啼啼要媳妇儿,要媳妇儿,干什么?点灯说话儿,吹灯作伴儿,到明儿早晨,梳小辫儿。
5、排 排 坐
排排坐,吃果果,幼儿园里朋友多。你一个,我一个,大的分给你,小的留给我。
6、新 年 到
新年到,放鞭炮,噼噼啪啪真热闹。耍龙灯,踩高跷,包饺子,蒸甜糕,奶奶笑得直揉眼,爷爷乐得胡子翘。
7、五 指 歌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到,见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让我数一数。
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8、七个阿姨来摘果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四三二一。七个阿姨来摘果,七只篮子手中提。七种果子摆七样:苹果、桃儿、古榴,柿子、李子、栗子梨。
9、我有一双小小手
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只左来一只右。小小手,小小手,一共十个手指头。我有一双小小手,能洗脸来能漱口,会穿衣,会梳头,自己事情自己做。
10、我拉妈 妈手
妈 妈走,我也走,我拉妈 妈手。东看看,西瞅瞅,慢慢走到马路口。红灯亮了停一停,绿灯亮了大步走。
幼儿歌谣
歌谣也是孩子们学习的一种方式,平时小孩子们都不喜欢家长的说教,所以我们可以多给孩子说一些有趣的小歌谣,不仅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反而还能够使孩子从中得到快乐!
竹马谣
我的竹马真好看,不吃料,不吃草。骑上它,它就跑。
跑到泰山乘乘凉。跑到东海洗洗澡,早晨还在满洲里,
晚上就到海南岛。
小蚂蚱
小蚂蚱,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腿一弹,脚一跷,
幼儿歌曲
1、《春天里》春天天气真好,花儿都开了,杨柳树枝对着我们弯弯腰,蝴蝶姑娘飞走了,蜜蜂嗡嗡叫,小白兔儿一跳一跳又一跳。
2、《小鱼儿》一条小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点点头,两条小鱼水里游,游来游去找朋友,三条小鱼水里游,快快乐乐做朋友。
3、《小花狗》一只哈巴狗,蹲在大门口,两眼黑黝黝,想吃肉骨头,一只哈巴狗,吃完肉骨头,尾巴摇一摇,向我点点头。
4、《动物操》小兔走路蹦蹦跳跳,小鸭鸭走路摇呀摇摇,小乌龟走路慢吞吞,小花猫走路静悄悄。
5、《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来,手指伸出来,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眉毛)在哪里?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眉毛)在这里,用手指出来,用手指出来。
《幼儿歌曲弹唱》学习体会
幼儿歌曲弹唱,就是幼儿歌曲边弹边唱,使弹和唱有机结合,这是幼儿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
在这次培训之前,我因为对音乐的喜欢对歌曲弹唱也省微了解,也只存在于表面,是那种想怎么弹就怎么弹的方式,没有专业的老师教,只凭自已对弹唱的爱好出发,随意弹唱,没什么具体要求,只是像歌那个调就行了,也不会左手上,更别说上脚啦!今天有幸听了李雁老师的幼儿歌曲弹唱课,让我对幼儿歌曲弹唱有了新的认识,包括:钢琴的历史、钢琴的弹唱调式等以及识谱、即兴伴奏知识,连细微到弹钢琴如何坐椅子和弹琴的手势老师都做了详细的讲解,理论知识了解后,又让我们上琴房,上手操作,原来很简单的一首《两只老虎》因为左右手(12种方法的搭配)让我学弹了将近一天(除理论知识1小时外);伴奏上手教学方法:是学员练弹一会,老师讲授一会,在张荣老师的详细讲解下,我对伴奏也有了专业的了解,可是理解和上左手不是一回事,经常不上左手,左手根本不受指挥,左手好不容易会弹了,右手又跟不上了,反正搭配起来不容易,在张老师的认真、详细、耐心的指导下,我左、右手终于可以合弹啦!但是弹的很慢,我知道这是不熟练的关系,以后熟练就好了,虽然一天下来,左手累的不行(用手方法僵硬),但是心里却美滋滋的,知道了专业的指法、坐姿及相关的伴奏等相关专业知识,让自己在弹唱上又有了很大提高。
我想只要我以后多练,我的双手也可以在钢琴上跳舞,而且还可以运用到我以后的工作当中去,再上音乐课时,配上即兴伴奏,让幼歌更优美、更好听,让音乐成为幼儿最好的精神食粮,欢乐氛围感然了孩子,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一手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学前幼儿准备工作初探(精选2篇)
学前幼儿准备工作初探 篇1
作者:刘瑞丽 管凤燕 来源:《中国教师报》 幼儿升入大班以后将经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他们将要在这一年里,学会更多的东西一边为进入小学做准备。虽然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在时间上的一次延伸,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幼儿将面临活动形式、生活环境、师生关系、教育方法等等变化,这一切给教师和家长出了一道题目:如何做好学前幼儿的准备工作呢?在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规则意识 在小学,有许多规则均要孩子们熟悉和遵守,如,几点起床、几点上课、什么时间写作业、哪一天上什么课准备什么课本、以及《小学生行为规范》等等。因此,成人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加强规则意识,为孩子们顺利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铺平道路。 在幼儿园里,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和游戏来训练幼儿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如,在游戏中,教师首先要强调游戏规则,让幼儿明确活动规则,树立规则意识,如不遵守,就要受到“惩罚”;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时刻引导幼儿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各种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遵守一日活动环节的各种规范要求。总之,教师要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其适应小学的生活方式。 在家庭中,家长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来陪孩子,回顾一天的学习内容与体会,并适当的进行一写家庭学习活动,如,和孩子一起下儿童挑起、作拼音游戏等。也可以为幼儿制定简单的学习计划表,规定每天晚上几点复习幼儿园学过的知识,让幼儿形成简单的规则意识。此外,家长还要以身作则,每天抽出时间看报、学习,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持之以恒是常规培养的关键,监视和家长要经常对幼儿的常规进行检查,并通过各种游戏或活动,采用常识和鼓励的方式巩固幼儿已有的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