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幼儿德育教案(精选6篇)
学前教育学幼儿德育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诚实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质之一,了解生活中哪些是诚实的行为。
2.能初步分辨是非,实事求是,不说谎,知错能改,做诚实的孩子。
3.愿意做个诚实的人。
4.知道诚实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质之一,并能体验诚实带给别人和自己的快乐。
课前准备:
课件、收集有关诚实的儿歌和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图片
请小朋友欣赏春天百花盛开的图片,(看完图片后引出一朵“诚实之花”)老师认识一种神奇的花朵,它叫“诚实之花”。诚实的花朵长在“诚实树”上(板画:诚实树),它遇到诚实的人才会开放。诚实是美好的品质,它能开出最美的花朵。
2.板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0课《诚实的花朵》(板题),看谁有诚实的好品质,能给“诚实树”开出最美的“诚实之花”。
二、看课本剧悟理
师: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他叫小亮,你们欢迎他吗?(小亮出场,跟大家打招呼)究竟小亮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下面我们走进小亮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孩子?请看课本剧——
1.观看课本剧(学生表演完毕回位)
2.交流(让学生逐个问题回答)
(1) 小亮把哥哥帮他做的手工作业交给老师,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这时,他心里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采访一下小亮吧。(让小亮说说自己的心情如何)
(2)当同学们推荐小亮参加艺术节的手工比赛,他有怎样的反应?为什么?(让学生说说紧张的原因)
(3)小亮这样做对吗?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呢?
小班幼儿德育教案(精选2篇)
小班幼儿德育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生病,每个孩子都经历过,生病也是孩子们所害怕的事,他们害怕吃药、打针,害怕一个人在家,孩子们对此有切身的感受。生病时的所感所想是孩子们所熟悉的,但同时又是因人而异、各不相同的。为了使他们树立一种正确对待病痛的健康心理,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合理地进行想像和讲述。
2.知道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帮助。
3.树立一种正确对待病痛的健康心理。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过信,了解信的基本格式。
2.材料准备:图夹文写的信。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鼓励幼儿帮助小兔想办法。
师:有一只小兔生病了,只能整天躲在床上。它想:要是好朋友小猫能来看看我,那该有多好啊。可是,小猫家离得挺远的,怎样才能让它知道自己生病了呢?小兔发愁了,怎么办呢?
幼:可以请小鸟来帮忙,让小鸟去通知小猫。
幼:可以打电话给小猫。
幼:还可以写信给小猫……
(评析:语意在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为小兔想出多种好办法。)
2、理解信的基本内容。
师:你们帮小兔想了许多好办法,它自己也想了个办法,写了一封信给小猫(出示信封,信封上用画来表示收信人与寄信人)。请你猜猜小兔在信里对小猫说了些什么?
幼:小猫,我生病了,你能来陪陪我吗?
幼:小猫,我身体不舒服,我一个人在家好孤独,你来看我好吗?
(评析:此过渡性提问为引出信的内容而设。)
幼儿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不同时代的要求、特定的教育目标、社会的性质以及社会现实状况等,决定着德育的内容。德育是培养人 格的,这点毫无疑问,但着重发展和培养人格中的什么,则存在不同的看法。
我国传统的德育,是一种道德性单一发展的模式,即以伦理为核心,以人为载体,把人抽象成为人的道德 性,从而规范人的道德性发展目标,并通过一整套道德规范使人实现道德性的发展,这种模式是我国儒学以后 各代道德教育的主流。另一种模式是经济性单一发展模式,其要点是把人的发展变成一种外在的发展过程,所 关心的是人的认知能力,而忽略人的内在的道德和精神的发展,把人变成改造和征服自然的工具和经济增长的 依附。然而,多少年来,我国德育长期处于不平衡、不稳定状态,忽而强调德育的政治性,忽而又强调德育的 经济性,未能真正明确德育在个体成长中的应有作用。
我们认为,德育的内容要适应时代的需要。时代的进步向人的发展提出了全面的、综合的要求,这个全面 的、综合的要求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是适应社会的发展 。
然而,在我们传统的德育中似乎很少提到个人自我价值的发展,而只是一味要求个人的性格或品德等诸方 面都必须符合社会的公德,强调伦理对个体的制约性。
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的观念也已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即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进 步的同时,人们原有的思维方式、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如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倾斜,理想信念淡化,过分注 重实惠,只重眼前利益,追求物质享受,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把物质待遇的优劣作为衡量 一个人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唯一尺度,从而出现了“拜金主义”、“功利主义”、“金钱至上”等不良思想 ,而把人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置于脑后。
学前幼儿准备工作初探(精选2篇)
学前幼儿准备工作初探 篇1
作者:刘瑞丽 管凤燕 来源:《中国教师报》 幼儿升入大班以后将经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他们将要在这一年里,学会更多的东西一边为进入小学做准备。虽然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在时间上的一次延伸,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幼儿将面临活动形式、生活环境、师生关系、教育方法等等变化,这一切给教师和家长出了一道题目:如何做好学前幼儿的准备工作呢?在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规则意识 在小学,有许多规则均要孩子们熟悉和遵守,如,几点起床、几点上课、什么时间写作业、哪一天上什么课准备什么课本、以及《小学生行为规范》等等。因此,成人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加强规则意识,为孩子们顺利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铺平道路。 在幼儿园里,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和游戏来训练幼儿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如,在游戏中,教师首先要强调游戏规则,让幼儿明确活动规则,树立规则意识,如不遵守,就要受到“惩罚”;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时刻引导幼儿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各种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遵守一日活动环节的各种规范要求。总之,教师要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其适应小学的生活方式。 在家庭中,家长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来陪孩子,回顾一天的学习内容与体会,并适当的进行一写家庭学习活动,如,和孩子一起下儿童挑起、作拼音游戏等。也可以为幼儿制定简单的学习计划表,规定每天晚上几点复习幼儿园学过的知识,让幼儿形成简单的规则意识。此外,家长还要以身作则,每天抽出时间看报、学习,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持之以恒是常规培养的关键,监视和家长要经常对幼儿的常规进行检查,并通过各种游戏或活动,采用常识和鼓励的方式巩固幼儿已有的常规。
幼儿点和线教案(精选4篇)
幼儿点和线教案 篇1
活动名称:
房子{纸版画}
活动目标:
1、了解制作版画的步骤,学习用版画的方法表现房子。
2、尝试用各种几何图形表现房子的主要外形特征。
3、体验制作版画的独特手法,享受创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宣纸、剪刀、笔头坚硬的笔、白纸人手一份。
2、水粉颜料、吹塑纸、底纹笔、浆糊、彩色纸、稍后一些的纸板若干。
3、范画一张,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一起打开幼儿用书,共同阅读故事《蘑菇房子》,引出主题。
2、认识蘑菇房子的特征,了解作画方法。
3、引导幼儿阅读纸版画《房子》,感知各种造型的房子。
引导幼儿看图,猜一猜,这些画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教师示范制作纸版画:用剪刀将纸板剪成各种形状,并在纸上拼贴出各种房子,接着用黑色、或彩色的颜料涂满白纸,然后,将宣纸覆盖在涂满颜料的画上,并用手压印后,轻轻揭起,放在一旁晾干。
4、幼儿尝试制作纸版画《房子》。
鼓励幼儿选择吹塑纸或纸板材料制作版画,提醒幼儿在刻吹塑纸上刻画房子要清晰一些;引导幼儿在纸上一层一层地拼贴出浮雕装的房子;注意拓印时纸在纸板上不能移动,并有序地进行操作。
5、教师在幼儿制作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6、引导幼儿观察作品,讲述自己喜欢的房子。
7、教师表扬画面图像清晰的作品。
教师准备纸版画和吹塑纸版画范例,并示范制作步骤,讲解制作方法,让幼儿了解制作版画的过程
珍惜粮食幼儿教案(精选3篇)
珍惜粮食幼儿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粮食与人民生活、国家建设有密切关系,用处很大。
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3.懂得要珍惜粮食。
4.珍惜粮食、爱惜食物,不浪费。
5.爱护庄稼,不践踏。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如何珍惜粮食。
教具准备
1.动画课件。
2.谷子、麦子、玉米的头饰。
3.大米、白米饭实物。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位好朋友,想不想见见他们?
2.欢迎他们和大家见面。(三位同学戴水稻、麦子、玉米的头饰上)我们请这几位朋友给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们吃的白米饭是由我做成的。
麦子: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麦子,白白的馒头是用我做成的。
玉米:我是胖胖的玉米,小朋友们一定都喜欢我吧!我愿和小朋友们一年四季在一起。
3.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三位朋友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粮食。
珍惜粮食幼儿教案 篇2设计意图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都非常优越,加之受社会上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坏风气的影响,在幼儿园里幼儿挑食、剩饭的现象十分普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设计了“爱惜粮食”这一主题活动。目的是让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体验成人劳动的艰辛,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爱惜每一粒粮食的良好习惯。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粮食的由来,知道农民的辛苦,教育幼儿爱惜粮食。
2、培养幼儿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