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大班社会教案《课间十分钟》(精选15篇)
幼儿大班社会教案《课间十分钟》 篇1
活动来源:
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作息制度会发生许多变化,其中“课间十分钟”是其中的重大变化许多小学生刚人小学时因安排不好课间活动而影响了上课质量,因此我们选择了“课间十分钟”这个活动内容,以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我们认为,幼儿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是解决幼儿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不会自主安排自习课和课余活动的有效途径,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积极学习计划课间活动的内容、合理安排做事的顺序,以培养幼儿自我计划、自我负责的意识和自我调控的能力。因为真正的幼小衔接不只是认知发展上的,更重要的是态度和能力层面上的。
活动目标:
1.知道课间十分钟要做的事情及其重要性。
2.学习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并能用符号进行表征。
3.能用连贯的语言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计划。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初步了解小学生的半日生活。
2.物质准备:课间十分钟小学生的活动照片;三张课间活动图片;幼儿记录笔和纸。
活动过程:
l.看照片,引发幼儿回忆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感受其重要性。
(1)幼儿观看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照片。
提问:照片上都有谁?同学们在做些什么?同学们在什么时间做这些事情?
(2)教师具体总结幼儿谈到的课前准备活动(准备下节课要用的书本和学习用品),生活活动(喝水、如厕)和体育活动,并通过提问让幼儿了解课间十分钟活动的重要性。
大班社会性教案《我长大了》(精选13篇)
大班社会性教案《我长大了》 篇1
设计意图:
前阶段我们为了让幼儿更快更好地适应由弟弟妹妹到大班哥哥姐姐的意识转变,开展了《我上大班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在日常交往活动中暴露出了一些普遍存在的弱点:一方面他们“不善于发现同伴的优点,总是计较别人的缺点与不足”另一方面“一些幼儿既不够自信又不善于正视自己的不足”。为此,我设计了这节社会性活动《我长大了》。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在不断成长变化,体验成长带来的快乐。
2、幼儿能找出自己的优点,并且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展示。
3、初步认识自己的不足,并明确努力方向。
二、活动准备:
1、准备幼儿成长阶段幻灯片、录像。
2、人手一张表现自己主要优点的绘画记录。
3、记录表(教师了解掌握幼儿近期主要的能力发展情况,选其中三项作为调查记录)、贴贴纸幼儿人手三张。
4、准备一些供幼儿展示的材料:扫把畚斗、跳绳、悠悠球、钢琴、呼啦圈等。
三、活动过程:
1、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时间过得真快呀!不知不觉你们又大一岁了,你们还记得小时候的样子吗?
2、了解成长过程。
师:今天,傅老师带来了几张照片,我们来看一看!
(1)、出示一婴儿图片,说说这时候的宝宝会干什么?
师:看,(图一)这是一个月大的宝宝,一个月大的宝宝会干什么?(这时候的宝宝刚出生不久还没学会什么本领。)
(2)、逐一出示每个年龄段的照片,说说每个阶段都学会了哪些本领?
图二:再看看一岁宝宝,他们学会了什么本领?(一岁宝宝会坐、会爬、学走路了)
实用的大班社会教案范文汇编(通用7篇)
实用的大班社会教案范文汇编 篇1
活动名称:
社会:动物们的家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一些动物的居住环境。
2、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5张环境标记图、各种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迁移幼儿已有的经验,导入活动
1、教师帮助幼儿回忆起各类动物的名称
教师:小朋友们你见过哪些动物?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出自己的答案,教师引导幼儿。
教师:那它们的家在哪里你们知道吗?
请幼儿有秩序的来回答说出各类动物的家分别在哪里?
2、了解各类动物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
(1)教师:出示挂图,鼓励幼儿说说途中的场景,试着引导个别幼儿用比较完整的话描述图中的场景。
教师提示:小朋友们这幅图里有什么呢?
引导幼儿是说出图画上相关动物的场景。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小河是谁的家呀?
引导幼儿说出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如:鱼,为什么鱼要在水里生活呢?
教师:请个别幼儿来说出相应的原因。
教师:那还有哪些动物是生活在水里的呢?
教师逐一提问引导幼儿思考。
二、幼儿游戏“动物们找家”,巩固幼儿对动物与生活环境的认知
(1)教师交代要求
教师:每组都有相应的环境图片,看看是什么?(河水、泥土、树林、花园、草原)
教师:请各组的幼儿集体讨论,看看这个帮动物们找到合适的家。
教师:找到后请将小筐里的小动物图片放到它生活的环境图下面。
大班社会《兄弟姐妹是一家》(精选2篇)
大班社会《兄弟姐妹是一家》 篇1
活动目标:⒈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懂得尊重少数民族。⒉了解汉、蒙、藏、维等部分少数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服装特点。活动准备:图片、课件活动过程:⒈出示少数民族儿童图片,初步认识少数民族(看图片)。师:今天,有几位小朋友来做客,看看他们跟我们一样吗?(从服饰、长相)师:我们的祖国很大,人口很多,有很多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其他几十个民族的人口较少,对这几十个人口较少的民族,我们称“少数民族”。刚才这些就是少数民族的小朋友。⒉了解部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师:少数民族的人们和我们汉族人的风俗习惯都不一样,那么各个民族的人们他们喜欢吃哪些食物?生活习惯又怎么样呢?⑴幼儿观看录像。汉族:主要以米和面食为主食。此外,象糕饭、汤圆、馒头、饺子等人们也比较爱吃。酒和茶是主要的两大饮料。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蒙古族:喜欢吃乳酪、奶干、奶皮子、奶油等奶制品,牛羊肉和面食,奶酒等,也喜欢喝茶。藏族:农区饮食以糍粑为主食,用茶水拌食,喜欢酥油茶和奶茶。牧区以牛羊肉为主食。喜欢吃青稞酒、酸奶等食品。有些地方也吃米饭、面条。蒙古族住的房子是蒙古包。呈圆形尖顶,边上有木条围成。包内有炉灶或木塘,冬暖夏凉。⑵交流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⒊了解部分少数民族的服装特点。师:少数民族的人们除了吃的食物和我们汉族的不一样外,他们的服装也不一样。⑴继续观看课件,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蒙古族:身穿长袍,头上扎着头巾,腰间束腰带,脚穿皮靴。维吾尔族:头上戴个花帽子,穿着黑背心和长裙,有许多的小辫子,男孩子穿的是灯笼裤,靴子,头上也有花帽子。藏族:他们头戴上是毡帽,身穿长炮,斜开衣襟,一只长袖挂一边,脚穿长统皮靴。女孩子穿的是五彩裙,他们穿的偶是用动物的毛做的衣服和帽子。⑵游戏:“穿衣服”师:这里有几个少数民族的小朋友,他们只穿了一些服饰,都没来得及穿好衣服,现在请你们根据他们身上已经穿好的服饰来给他们穿好相应的衣服,请你来帮他穿一穿。⒋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进一步感受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师:你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师:我们的国家共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我们五十六个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是一家人。⒌欣赏歌曲《爱我中华》,感受兄弟姐妹是一家。
大班社会教案《老师》(精选15篇)
大班社会教案《老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老师、保育员工作的辛苦及对小朋友的关爱。
2、分享、交流自己的调查结果,懂得倾听同伴的发言并适时进行补充。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老师、保育员工作的辛苦及对小朋友的关爱
2、难点:分享、交流自己的调查结果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美工》。
2、与班级内的保育员协调,告知活动意图,邀请其参加此次活动。
3、幼儿已经进行过对老师及保育员工作的调查,完成记录。
4、老师、保育员的部分工作视频,如老师晚上备课、冒雨家访;保育员在幼儿园入园前搞卫生等(主要录下幼儿观察不到的工作内容)。
5、彩色即时贴,剪成五角星。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介绍并欢迎自己班级中的老师、保育员阿姨参加活动。
小朋友已经结束了调查,现在我们班级中的老师和阿姨等着你们说一说一天当中,他们都做了那些工作。
二、共同交流各个时间段中的调查结果,感受老师、阿姨的工作对小朋友的好处。
1、说说一天当中,我们三位老师分别做了哪些事情?做这些事情对小朋友有什么好处?
2、按时间段请幼儿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引导其他幼儿倾听,并及时进行补充。
3、幼儿每说一项工作,教师就及时写在即时贴上,贴在该老师或者保育员阿姨的身上。感受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等都离不开老师、阿姨的辛勤工作。同时,通过贴五角星,让幼儿对老师、阿姨一天要做那么多的事情有直观的数量感受。
母亲节大班社会教案(精选5篇)
母亲节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来源:
世界上只有一位最好的女性,她便是慈爱的母亲。世界上只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母亲也是这个世界上为孩子付出最多的人,对于母亲的付出,没有什么比感恩之心更能表达对母亲的爱,而"感恩"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学会感恩,学会感恩身边的人、事让孩子们的童年更美好。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是母亲节,为了让孩子了解母亲,感受亲情,学会从小关爱妈妈,学会感恩,本班特定开展"我爱我的好妈妈"系列活动。
一、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
2、让幼儿懂得体贴、关爱妈妈,为妈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让妈妈过一个开心的节日;
二、活动准备:
1、制作花、贺卡、项链、画画所需要用的的各色皱纹纸、剪刀、彩色卡纸、油画棒、等。
2、《我有一个好妈妈》、《感恩的心》音乐。
三、活动主题:
"感恩母亲节"
四、活动形式:
五、活动范围:全班幼儿
六、活动时间:20xx年5月11日
七、活动过程
一、介绍"母亲节"今天是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母亲节)你知道"母亲"是什么意思吗?(母亲就是妈妈的意思)"母亲节"是谁的节日呢?(是天下所有妈妈的节日)这一天,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孩子都会为自己的妈妈过这个节。
(教学设想:以谈话形式开门见山的引出课题,易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题话语简短,目的性强,为幼儿进入后面的活动做了铺垫。)
二、开展"母亲节感恩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