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有的人》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有的人》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设想:

  这首诗歌是臧克家为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不仅仅是单纯怀念鲁迅,而是通过与有的人的对比阐扬了一种人生哲理,融入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能找出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好处。

  3、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难点、重点

  理解文中提到的两类人,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课前准备

  1、课件           2、《有的人》配乐朗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这样一位伟人:他一生笔耕不辍,用文学作品带领中国人民前进;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是中国文化的一面旗帜,是民族的脊梁。他是谁?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臧克家的《有的人》,来更深刻地了解这位伟人。

  二、课件介绍成诗背景:

  1、介绍作者

  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山东省诸城人。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以后又相继出版了《泥淖集》,《呜咽的去烟》,《泥土的歌》,《春风集》,《欢呼集》及《臧克家诗选》等诗集。

  2、介绍写作背景

  1936年 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 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查看全文

《有的人》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有的人》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有的人》是诗人藏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诗人参观了北京的鲁迅故居。看了鲁迅先生生前工作过的地方,联想到鲁迅一生不懈的奋斗,诗人感慨地说:“人民的爱憎是分明的,对于为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有的人》这首诗热情地讴歌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嘲讽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全诗结构完整紧凑,感情表达强烈真挚,饱含诗人多年来对历史和现实的观察和体验,融人了作者爱憎分明的真挚感情。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对鲁迅先生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本课时应注意结合学过的课文,使学生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体会。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教学时还要注意对比朗读的训练,以便帮助学生体会诗歌内涵,并学习对比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重点句子及鲁迅先生图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冷对孺子牛。”

查看全文

《有的人》教学设计(通用13篇)

《有的人》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设想:

  这首诗歌是臧克家为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不仅仅是单纯怀念鲁迅,而是通过与有的人的对比阐扬了一种人生哲理,融入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能找出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好处。

  3、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难点、重点

  理解文中提到的两类人,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课前准备

  1、课件           2、《有的人》配乐朗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这样一位伟人:他一生笔耕不辍,用文学作品带领中国人民前进;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是中国文化的一面旗帜,是民族的脊梁。他是谁?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臧克家的《有的人》,来更深刻地了解这位伟人。

  二、课件介绍成诗背景:

  1、介绍作者

  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山东省诸城人。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以后又相继出版了《泥淖集》,《呜咽的去烟》,《泥土的歌》,《春风集》,《欢呼集》及《臧克家诗选》等诗集。

  2、介绍写作背景

  1936年 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 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查看全文

《有的人》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有的人》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有的人》是诗人藏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诗人参观了北京的鲁迅故居。看了鲁迅先生生前工作过的地方,联想到鲁迅一生不懈的奋斗,诗人感慨地说:“人民的爱憎是分明的,对于为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有的人》这首诗热情地讴歌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嘲讽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全诗结构完整紧凑,感情表达强烈真挚,饱含诗人多年来对历史和现实的观察和体验,融人了作者爱憎分明的真挚感情。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对鲁迅先生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本课时应注意结合学过的课文,使学生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体会。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教学时还要注意对比朗读的训练,以便帮助学生体会诗歌内涵,并学习对比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重点句子及鲁迅先生图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冷对孺子牛。”

查看全文

《有的人》教学设计(精选23篇)

《有的人》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有的人》是诗人藏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诗人参观了北京的鲁迅故居。看了鲁迅先生生前工作过的地方,联想到鲁迅一生不懈的奋斗,诗人感慨地说:“人民的爱憎是分明的,对于为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有的人》这首诗热情地讴歌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嘲讽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全诗结构完整紧凑,感情表达强烈真挚,饱含诗人多年来对历史和现实的观察和体验,融人了作者爱憎分明的真挚感情。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对鲁迅先生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本课时应注意结合学过的课文,使学生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体会。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教学时还要注意对比朗读的训练,以便帮助学生体会诗歌内涵,并学习对比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重点句子及鲁迅先生图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冷对孺子牛。”

查看全文

《有的人》教学设计(精选19篇)

《有的人》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有的人》是诗人藏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诗人参观了北京的鲁迅故居。看了鲁迅先生生前工作过的地方,联想到鲁迅一生不懈的奋斗,诗人感慨地说:“人民的爱憎是分明的,对于为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有的人》这首诗热情地讴歌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嘲讽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全诗结构完整紧凑,感情表达强烈真挚,饱含诗人多年来对历史和现实的观察和体验,融人了作者爱憎分明的真挚感情。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对鲁迅先生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本课时应注意结合学过的课文,使学生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体会。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教学时还要注意对比朗读的训练,以便帮助学生体会诗歌内涵,并学习对比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重点句子及鲁迅先生图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冷对孺子牛。”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