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导游词

时间:2025-04-04

永州导游词精选

  永州是一座山水景观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到永州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永州导游词精选,欢迎参考!

篇1:永州阳明山导游词

  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永州市郊区,双牌县东北隅,属五岭山脉,1982年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自古以来,就是天下名山,被誉为人间“灵山福地”。是国内外少有的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少数尚未得到很好开发的旅游宝地。

  阳明山具有鲜明的特色:

  一是古。阳明山有三山五岳同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早自东汉起,就是周边地区的朝佛圣地,鼎盛时有大小寺庵108座,万寿寺、歇马庵、白云寺等皆为历史上有名的寺庵。明朝皇室妙竹公主逃婚至阳明山歇马建庵,被朱皇封为一品仙姑;明嘉靖年间,郑秀峰禅师在此坐化成佛,其身不朽,被皇帝封为七世佛祖。如今寺庵虽大多只剩遗址,但身处其中,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越是挖掘,越是厚重。此外,大禹斩杀黑龙、感化黄龙,秦始皇南巡时路过天子山等许多历史传说广为流传。

  二是奇。阳明山拥有万亩杜鹃花海、十万亩竹海、流泉飞瀑、奇峰怪石、云山雾海五大奇观。境内奇石奇水奇树奇花,比比皆是。情侣石、八戒望月、大禹试剑石等情形并在:恋人竹、夫妻树、阴阳树、石中树等趣味横生:山中水质清冽甘甜,万寿寺古井酷暑不竭,大雨不溢,饮之回味无穷,誉为“阳明圣泉”;山上共有32溪、84潭、18可观瀑布,龙潭幽深莫测,紫气升腾,尤其是藏在深山的大黄江源,是柳宗元《游黄溪记》黄溪河的源头,其间一条山溪飞流直下,连成五重瀑布,世界罕见,被旅游专家誉为“湖南的九寨沟”。白云寺遗址四面奇峰妙岭,天然生成一巨大龙首,龙角、龙鼻、龙须栩栩如生,令人浮想联翩。

查看全文

永州萍岛导游词(通用8篇)

永州萍岛导游词 篇1

  永州萍岛又称频洲,位于永州市零陵区城北4公里,潇水和湘江两水汇合处。岛呈橄榄状,周长约600米,面积0.6平方公里。相传岛有随水涨落之奇,故又有"频洲春涨"之称。岛上竹蕉繁茂,风帆与岛上竹林相映,橹声与洲上鸟语共鸣,诗情画意,风物宜人,系永州八景之一。

  潇湘八景中的"潇湘夜雨"指的就是这个地方,这里初春桃李比绿,盛夏芭桑争艳,深秋金桂飘香,严冬修竹摇影,被宋代著名诗人米芾称之为"瑶台"仙境。

  萍洲八景是萍洲的自然景观,显示着萍洲的天然之美与环境特色。萍洲八景为:潇湘听雨、白苹骋望、湘口观渔、潇湘之浦、南极潇湘、潇湘水云、清夺湘流、萍洲金桂。

  "潇湘听雨",在风雨亭。元杨显之杂剧有《临江驿潇湘秋夜雨》。清周皑著有《潇湘听雨词》五卷,江昱著有《潇湘听雨录》八卷。零陵多雨,云雨祁祁,娴静以听,随遇而安。至风雨亭而听雨,亦一乐也。

  "白苹骋望",在风雨亭下观景平台。对面青峦中有潇湘庙,右侧南望,远山高峻。屈原《九歌·湘夫人》云:"登白薠兮骋望",王逸注:"'薠'或作'苹'",《昭明文选》引作"白苹"。骋望,放眼远望,原意指湘妃望九疑山。

  "湘口观渔",在萍洲南端,对面为犁头尖渔村。湘口为潇湘交汇处水道的别称,柳宗元有《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诗。而零陵渔船夜晚打渔,

  "潇湘渔火"为旧日一大景观。元结《欸乃曲》:"零陵郡北湘水东,浯溪形胜满湘中,溪口石颠堪自逸,谁能相伴作渔翁?"邢恕《朝阳岩》诗:"岩巅风雨落泉声,岩下江流见底清,夹岸松筠倒疏影,炊烟渔火近寒城。"钱邦芑《潇湘赋》云:"或夜渔之方出,又火照而网张",自注:"湘中渔人每夜中用火照捕鱼"。

查看全文

永州阳明山导游词(精选5篇)

永州阳明山导游词 篇1

  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永州市郊区,双牌县东北隅,属五岭山脉,1982年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自古以来,就是天下名山,被誉为人间“灵山福地”。是国内外少有的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少数尚未得到很好开发的旅游宝地。

  阳明山具有鲜明的特色:

  一是古。阳明山有三山五岳同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早自东汉起,就是周边地区的朝佛圣地,鼎盛时有大小寺庵108座,万寿寺、歇马庵、白云寺等皆为历史上有名的寺庵。明朝皇室妙竹公主逃婚至阳明山歇马建庵,被朱皇封为一品仙姑;明嘉靖年间,郑秀峰禅师在此坐化成佛,其身不朽,被皇帝封为七世佛祖。如今寺庵虽大多只剩遗址,但身处其中,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越是挖掘,越是厚重。此外,大禹斩杀黑龙、感化黄龙,秦始皇南巡时路过天子山等许多历史传说广为流传。

  二是奇。阳明山拥有万亩杜鹃花海、十万亩竹海、流泉飞瀑、奇峰怪石、云山雾海五大奇观。境内奇石奇水奇树奇花,比比皆是。情侣石、八戒望月、大禹试剑石等情形并在:恋人竹、夫妻树、阴阳树、石中树等趣味横生:山中水质清冽甘甜,万寿寺古井酷暑不竭,大雨不溢,饮之回味无穷,誉为“阳明圣泉”;山上共有32溪、84潭、18可观瀑布,龙潭幽深莫测,紫气升腾,尤其是藏在深山的大黄江源,是柳宗元《游黄溪记》黄溪河的源头,其间一条山溪飞流直下,连成五重瀑布,世界罕见,被旅游专家誉为“湖南的九寨沟”。白云寺遗址四面奇峰妙岭,天然生成一巨大龙首,龙角、龙鼻、龙须栩栩如生,令人浮想联翩。

查看全文

永州阳明山导游词(精选5篇)

永州阳明山导游词 篇1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观光游览。我是你们的导游 员,大家就叫我小好了。能为各位导游 是我的荣幸,我将热忱为大家服务,预祝大家在阳明山玩得愉快。

  阳明山是灵山福地,自古就有“名山千古仰,活佛万家朝”的赞誉。自东汉起,这里就是周边地区的朝佛圣地,鼎盛时,山上有大小寺庙108座。据地方志载:“阳明山,名山也,荒蟠百里,秀齐九嶷。”意思是说阳明山是一座名山,她与九嶷山一样秀美。境内有流泉飞瀑、奇峰怪石、云山雾海和原始次生林等奇观,年平均气温14.2℃,森林覆盖率98%,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达38000个,素有“湘粤凉岛”、“天然氧吧”和“岭北生态画卷”的美称,尤其以十万亩高山红杜鹃最为有名,创下了面积最大的野生杜鹃花基地大世界基尼斯纪录,称为“天下第一杜鹃红”。阳明山因为自然景观秀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被定为“湖南文学创作基地”和“《青年毛泽东》外景拍摄基地”,20xx年,成功地入选湖南“新潇湘八景”, 被评为“绿色中国环境文化示范基地”、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景区。

  阳明山以生态和文化名扬全国,境内有小黄江源、万寿寺、天下第一杜鹃红、高山漂流、山盟石、风云台等景区景点。每个景点都各具特色,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游览吧。

  小黄江源景区

查看全文

永州萍岛导游词(精选3篇)

永州萍岛导游词 篇1

  在永州城北,潇湘二水汇流处,为永州著名风景胜地,唐宋以来,即负盛誉。此景是“潇湘八景”之一的“潇湘夜雨”,亦是“永州八景”之首,又名“萍洲春涨”。

  唐宋即负盛誉。是“潇湘八景”之一的“潇湘夜雨”,萍洲春涨是“永州八景”之首。

  每逢春夏水涨,立于岛上石矶,举目四望,黄叶古渡,迥龙宝塔,江天风月,远浦归帆,渔舟唱晚,画意诗情,尽入眼底。岛如随水沉浮一叶扁舟,风韵万般。每逢潇潇落雨漫天弥下,游人夜宿萍岛就可手把一盏香茶卧听江涛,或手执一把罗伞踽行于江畔,领略迷蒙夜雨所带来的静谧氛围和朦胧之美。每当此时,游人心中的劳累亦或烦躁都会飘散无踪,只有如诗如画的美景在眼前展开,如梦如幻的感觉在心中萦绕。

  萍岛如江中一叶浮萍。站于岛上,举目四望,黄叶古渡,迥龙宝塔,远浦归帆,尽收眼底。岛上有“萍洲书院”等旧址。“潇湘八景”之首“萍洲春涨”就在此处。

  岛如随水沉浮一叶扁舟,风韵万般。每逢潇潇落雨漫天弥下,游人夜宿萍岛就可手把一盏香茶卧听江涛,或手执一把罗伞踽行于江畔,领略迷蒙夜雨所带来的静谧氛围和朦胧之美。

永州萍岛导游词 篇2

  永州萍岛又称频洲,位于永州市零陵区城北4公里,潇水和湘江两水汇合处。岛呈橄榄状,周长约600米,面积0.6平方公里。相传岛有随水涨落之奇,故又有"频洲春涨"之称。岛上竹蕉繁茂,风帆与岛上竹林相映,橹声与洲上鸟语共鸣,诗情画意,风物宜人,系永州八景之一。

查看全文

永州萍岛导游词(精选5篇)

永州萍岛导游词 篇1

  永州萍岛又称频洲,位于永州市零陵区城北4公里,潇水和湘江两水汇合处。岛呈橄榄状,周长约600米,面积0.6平方公里。相传岛有随水涨落之奇,故又有"频洲春涨"之称。岛上竹蕉繁茂,风帆与岛上竹林相映,橹声与洲上鸟语共鸣,诗情画意,风物宜人,系永州八景之一。

  潇湘八景中的"潇湘夜雨"指的就是这个地方,这里初春桃李比绿,盛夏芭桑争艳,深秋金桂飘香,严冬修竹摇影,被宋代著名诗人米芾称之为"瑶台"仙境。

  萍洲八景是萍洲的自然景观,显示着萍洲的天然之美与环境特色。萍洲八景为:潇湘听雨、白苹骋望、湘口观渔、潇湘之浦、南极潇湘、潇湘水云、清夺湘流、萍洲金桂。

  "潇湘听雨",在风雨亭。元杨显之杂剧有《临江驿潇湘秋夜雨》。清周皑著有《潇湘听雨词》五卷,江昱著有《潇湘听雨录》八卷。零陵多雨,云雨祁祁,娴静以听,随遇而安。至风雨亭而听雨,亦一乐也。

  "白苹骋望",在风雨亭下观景平台。对面青峦中有潇湘庙,右侧南望,远山高峻。屈原《九歌·湘夫人》云:"登白薠兮骋望",王逸注:"'薠'或作'苹'",《昭明文选》引作"白苹"。骋望,放眼远望,原意指湘妃望九疑山。

  "湘口观渔",在萍洲南端,对面为犁头尖渔村。湘口为潇湘交汇处水道的别称,柳宗元有《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诗。而零陵渔船夜晚打渔,

  "潇湘渔火"为旧日一大景观。元结《欸乃曲》:"零陵郡北湘水东,浯溪形胜满湘中,溪口石颠堪自逸,谁能相伴作渔翁?"邢恕《朝阳岩》诗:"岩巅风雨落泉声,岩下江流见底清,夹岸松筠倒疏影,炊烟渔火近寒城。"钱邦芑《潇湘赋》云:"或夜渔之方出,又火照而网张",自注:"湘中渔人每夜中用火照捕鱼"。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