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鹅》教学设计(精选17篇)
《咏鹅》教学设计 篇1
之二
作者:浙江杭州余杭实验小学 李国芳
教学目标
1、引导体味诗的情趣,指导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语感目标)
2、会认"鹅、向天、白毛、绿水、红掌、清波",学会"向、白、毛"。(技能目标)
3、逐步培养对古诗的兴趣。(情感目标)
教具:课件、实物投影。
学具:写字本、彩笔及填空图。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这位新朋友的打扮和我们大家有什么不一样?(出示诗人形象)
2、介绍诗人:他是古时候的人,他生活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代,叫--?请大家拼拼音节,看谁最先拼出他的名字?(出示名字和音节)指名一人拼。
二、初读古诗
(1)有一天,骆宾王正在河边玩,忽然他看见了--?(出示鹅,练习说话:他看见了美丽的大白鹅在快活地游来游去)是啊!他看见这些美丽的大白鹅,喜欢极了!于是他便写了一首诗来夸夸大白鹅。题目就叫"咏鹅"(出示咏鹅)咏是
夸的意思,咏鹅就是--
(2)接下来老师学着骆宾王的样子来咏鹅。师范读。(你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
(3)要读得好听,首先要读准词语的音。(再听老师咏鹅,听清哪些字读翘舌音)
(4)显红"绿水、红掌"清波(后鼻音)鹅、向天、白毛、"再听老师读,听清这些词念什么?自由读--小老师教大家--师点词生认读。
(5)单独出示词认读。(同桌互读--小火车读)(词的意思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出示图理解绿水、红掌、清波、向天)
《咏鹅》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咏鹅》教学设计 篇1
之四
佚名
教学目标 :
1、识字与拼音结合,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6个生字。
2、带表情、有节拍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3、知道鹅的美丽和可爱,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手工材料或彩色画笔。
教学流程:
一、 引入
1、 猜谜语,激趣导入 。(“头戴一顶红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脚蹬一双红鞋子,唱着歌儿伸脖子。)
2、创设情景,图画展示,教师描述:骆宾王真聪明,7岁就能做诗,你们今年也七岁了,聪明的孩子,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咏鹅》这首诗吧。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
1、 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2、 圈一圈。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学会。
3、 找一找。把最喜欢的一行诗多读几遍。
三、 识字
1、 同桌互查字音。
2、 “找朋友”游戏。问:谁是我的好朋友?学生用生字回答。
3、 请一名学生当老师领大家读。
4、 你还有哪些字不认识?请别人帮忙。
四、 熟读课文
1、 朗读。把你喜欢的诗句或全诗读给大家听,并请小伙伴们评一评。
2、 师范读。借助图画,引导学生观察从什么地方看出白鹅美丽,抓住表示动作和颜色的词,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3、 生练读、指名读、同桌读、挑战同学读。
4、 读全诗,配上优美的音乐,学生有感情朗读全诗。
五、 表演
分角色戴头饰进行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咏鹅》教学设计(通用14篇)
《咏鹅》教学设计 篇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天、白、毛、水”四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鹅、歌、绿、红、掌、清”
2.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3.朗读,背诵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观察,说话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懂得热爱大自然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词。
难点:理解诗句意思。
解决办法:先理解重点词语,再连起来理解诗句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提前预习
2.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观察鹅浮水的挂图,简介作者及古诗,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1.出示挂图,要求学生认真看图,说说鹅的样子,鹅在干什么
2.简介作者及古诗的特点
(二)学习课文
复习古诗中出现的音节和熟字
(三)看拼音读课文
记住生字字音
1.先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读生字卡片,检查学生是否记住了生字字音
(四)讲课课文
理解诗句意思,理解生字词
1.读课文,说说这首诗一共几句,有几行
2.讲读第一句
(1)读第一行,引导学生理解一连说了三个“鹅”是什么意思
(2)读第二行,教师先讲“项”是脖子的意思,“曲”是弯曲的意思,再让学生看图,说说鹅的脖子是什么样。“向”是什么意思?“歌”是什么?是唱歌吗?“向天歌”是说鹅弯曲着脖子在干什么?最后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把鹅叫说成唱歌
《咏鹅》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咏鹅》教学设计 篇1
1、知识目标:认识4个要求认识的字;会写4个字。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能按照诗的节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鹅的形象、颜色、姿态,感受鹅的美好形象,使学生产生对鹅的喜爱之情,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fiash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出示图)
二、看图说话
师:你们觉得这儿美吗?你觉得什么很美?
生:我觉得柳树很美。(教师画简笔画:柳条)
生:我觉得水很美。
师:可不是吗?湖水又清又绿,清的可以看见水里的鱼儿在快活的游来游去,绿的像绿宝石一样,闪闪发亮,多美呀!(教师画简笔画:湖水)
生:我觉得大白鹅美。
师:谁能说说大白鹅哪儿美呀?(教师画简笔画:白鹅)
生:羽毛美、白白的。脖子长长的,弯弯的,很美。脚掌红红的,真漂亮。
师:大白鹅伸着脖子在干什么呀?
生:在唱歌。
师:是的,他们在水上游玩得很开心,一高兴就唱起了歌。
老师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就想吟一首诗。(出示诗)这首诗就是唐朝诗人骆宾王写的《咏鹅》。骆宾王小时候有一次到湖边玩,看到这美丽的景色,就作出了这首诗,会背的孩子一起来背。当年他写这首诗时才七岁!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位小诗人的诗。(板书课题)这首古诗就藏在我们课本的39页,孩子们轻轻打开课本。
三、学习古诗
1、我们的好朋友丁丁也来了,他告诉我们新学的字母他都找到了,孩子们你们也来找找看看。(生交流)
《咏鹅》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咏鹅》教学设计 篇1
教材简析:
《咏鹅》是我国唐代诗人骆宾王7岁时的作品。全诗共四句,分别写鹅的样子、游水时美丽的外形和轻盈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对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白、毛、水,认识5个字。
2、知道鹅的美丽和可爱,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能带表情有节拍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听老师说一则谜语:"头戴一顶红帽子,身披一件白袍子,脚穿一双红鞋子,唱起歌儿伸脖子。"学生猜。
「老师以一则谜语作为开头,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
2、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古诗(板书课题)《咏鹅》。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作品,骆宾王十分聪明,7岁就能作诗,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
二、层层递进,整体输入。
1、读一读,说一说,初步感知大意。
①教师:请同学们赶快把书打开,看看7岁时的骆宾王是怎样写鹅的?
②读后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③师:大白鹅呀,大白鹅,你弯着长脖子朝天叫着,好像在唱着欢乐的歌,一身洁白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水面上,你用红红的脚掌,在清清的水中划动着。这是一只多美的大白鹅呀!我们怎样读,才能读出对大白鹅的感情呢?
《咏鹅》教学设计(通用17篇)
《咏鹅》教学设计 篇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天、白、毛、水”四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鹅、歌、绿、红、掌、清”
2.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3.朗读,背诵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观察,说话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懂得热爱大自然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词。
难点:理解诗句意思。
解决办法:先理解重点词语,再连起来理解诗句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提前预习
2.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观察鹅浮水的挂图,简介作者及古诗,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1.出示挂图,要求学生认真看图,说说鹅的样子,鹅在干什么
2.简介作者及古诗的特点
(二)学习课文
复习古诗中出现的音节和熟字
(三)看拼音读课文
记住生字字音
1.先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读生字卡片,检查学生是否记住了生字字音
(四)讲课课文
理解诗句意思,理解生字词
1.读课文,说说这首诗一共几句,有几行
2.讲读第一句
(1)读第一行,引导学生理解一连说了三个“鹅”是什么意思
(2)读第二行,教师先讲“项”是脖子的意思,“曲”是弯曲的意思,再让学生看图,说说鹅的脖子是什么样。“向”是什么意思?“歌”是什么?是唱歌吗?“向天歌”是说鹅弯曲着脖子在干什么?最后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把鹅叫说成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