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式与方程教学设计(精选7篇)

式与方程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简单的方程。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数、解方程

  教学难点:

  解方程的依据、理解等式的性质

  设计理念:

  通过复习“用字母表示数”,引发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各种形式的讨论,也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人合作的习惯,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了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我们在复习了整数、小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题的基础上,今天要复习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二、整理与反思

  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求路程的数量关系。

  (2)乘法交换律。

  (3)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提问: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作用?用字母表示乘法式子时要怎样写?

  2、你能自己举出一些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吗?

  长方形的周长C=2(a+b)

  加法交换率a+b=b+a……

  3、什么叫方程?方程与等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教师引导:含有字母的等式叫方程。

查看全文

“方程”教学设计与说明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2页,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 使学生在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抽象思维。

3.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 认识相等关系,初步理解等式

1. 出示例1天平图(两边没有砝码)。

提问:认识天平吗?天平是用来做什么的?

2. 在天平的两边加上砝码。

提问:你看懂了什么?

学生可能想到:一边托盘内放了两个重50克砝码,一边放了一个重100克的砝码,两边一样重。

追问:不看两边托盘内放的东西,你知道两边一样重吗?能用语言描述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回答后,提问:怎样用数学式子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板书:50 + 50 = 100)

追问:为什么用等号连接?

指出:像这样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就是等式,表示相等的关系。

二、 认识方程

1. 出示例2天平图中的指针部分局部图(第一幅图)。

提问:看到这时的指针位置,你有什么想法?如果用式子来表示,还会选用等号写等式吗?为什么?

2. 出示完整的天平图。

提问:你能用语言描述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怎样用式子表示?(板书:x + 50 > 100)

查看全文

解方程教学设计(精选14篇)

解方程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经历解方程基本思路是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把“新”转化为“旧”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如何去分母的解题方法.

  2.通过解方程时去分母过程,体会转化思想.

  3.进一步体会解方程方法的灵活多样.培养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解方程时如何去分母.

  教学难点:解方程时如何去分母.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

  教学设计:

  一、用小黑板出示一组解方程的练习题.

  解方程:

  (1)8=7-2y;

  (3)4x-3(20-x)=3;

  1、自主完成解题.

  2、同桌互批.

  3、哪组同学全对人数多.

  (根据学生做题情况,教师给予评价).

  二、出示例题7,鼓励学生到黑板板演,教师给予评价.

  一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针对学生的实际,教师有目的引导学生如何去掉分母.去分母时要引导学生规范步骤,准确运算.

  三、组织学生做教材159页“想一想”,鼓励并引导学生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得出结论:方程两边都乘以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掉分母.

  四、出示例题6,并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解方程.

  出示快速抢答题:有几处错误,请把它们—一找出来并改正.

  ①先自己总结.

  ②互相交流自己的结论,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教师给予评价.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的学习内容及方法.

  五、出示随堂练习题(根据学生情况做部分题或全部题).

查看全文

苏教版五下《方程》教学设计(通用14篇)

苏教版五下《方程》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2页,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使学生在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抽象思维。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认识相等关系,初步理解等式

  1.出示例1天平图(两边没有砝码)。

  提问:认识天平吗?天平是用来做什么的?

  2.在天平的两边加上砝码。

  提问:你看懂了什么?

  学生可能想到:一边托盘内放了两个重50克砝码,一边放了一个重100克的砝码,两边一样重。

  追问:不看两边托盘内放的东西,你知道两边一样重吗?能用语言描述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回答后,提问:怎样用数学式子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板书:50+50=100)

  追问:为什么用等号连接?

  指出:像这样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就是等式,表示相等的关系。

  二、认识方程

  1.出示例2天平图中的指针部分局部图(第一幅图)。

  提问:看到这时的指针位置,你有什么想法?如果用式子来表示,还会选用等号写等式吗?为什么?

  2.出示完整的天平图。

  提问:你能用语言描述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怎样用式子表示?(板书:x+50>100)

  追问:x表示什么?

查看全文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13篇)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会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

  3、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吗?对,大熊猫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更是我国外交活动中表示友好的形象大使。动物园的叔叔正在科学的喂养大熊猫呢!

  出示信息窗一,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阅读文字信息。

  学生观察主题图,认真阅读信息。

  活动二:借助天平理解等式。

  分组实验:①天平左盘放一个10克的砝码,右盘放一个20克的`砝码,天平不平衡,可以用式子10100 x+50=150

  x+50100 x+50=150

  方程x+50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300。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250。

  像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对,叫方程。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看书第54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小结: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数(即字母),这也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

查看全文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精选3篇)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五年级下册初步认识方程,并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方程、会列方程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教师注意以数量甲比数量乙的几倍多(少)几的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相关方程的几解法,积累分析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的经验。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谈话引入: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

  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出示相应图片)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小黑板出示例1的文字部分)

  2.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