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多教案

时间:2025-04-05

使它们一样多(数学)

有益的学习经验:
进一步理解7、8;8、9之间的数量关系。
准备:
贴绒卡片:苹果7只、梨8个、香蕉9支,7-9的数卡一套。
活动与指导:
1.请两组幼儿(分别为7、8个)上前来站成两行,让所有幼儿数一数,每行幼儿有几个,问幼儿:要使两组的小朋友一样,可以怎样做?为什么?
2.以同样的方法比较数量8、9的两组幼儿的多少?
3.出示水果的贴绒卡片,按名称在贴绒板上排成一一对应的3行,让幼儿数一数每行水果有多少,在旁边贴上相应的数卡,随后,交换相邻组的数字卡片,让幼儿思考:这些水果和它旁边的数字一样多吗?怎样才能使它们一样多? (去掉一个或添上一个)。

查看全文

变得一样多教案小班(精选2篇)

变得一样多教案小班 篇1

  活动目标:

  1.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多少,尝试用添1或减1的方法将“不一样多”变得“一样多”。

  2.肯积极开动脑筋,对操作活动有兴趣。

  活动准备:

  操作底板人手一份,雪花片,操作卡,黑色记号笔,小兔子玩具若干,篓子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通过比较知道一样多,谁多谁少

  1.天气真好呀!兔奶奶想念小白兔了,于是它决定请它们来做客。

  看!几只小白兔来做客呀?(教师出示小白兔,师幼集体数数1、2、3、4)他们一起来到兔奶奶家。兔奶奶先请小白兔们先坐下来。(出示背景图,三张小椅子)

  看看有几张小椅子?(3张小椅子)

  小白兔和椅子比,谁多谁少?(小白兔多,椅子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数出来的)

  我们除了用数的方法,怎样就可以让大家一看就知道小白兔多,椅子少呢?(排队一一对应的方法)

  老师先把椅子排排队,然后一只小白兔找一张椅子,够不够小白兔坐下来?(不够)小椅子少一张,怎么办?

  怎样就可以让每只小白兔都能坐下来?(幼儿说说方法)请你来给小兔子安排座位,每只小白兔都要坐在一张椅子上哦。

  教师小结:添上一张小椅子,小椅子的数量就和小白兔一样多了!

  2.学习添1或减1的`方法

  师:兔奶奶为小白兔们准备了好吃的东西来招待他们,猜猜是什么?(幼儿猜测之后教师出示胡萝卜。)

  师:原来是好吃的胡萝卜呀!兔奶奶为每一只小白兔都准备了一根胡萝卜,那这些胡萝卜够不够小白兔吃呢?(幼儿操作)

查看全文

《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教案(精选3篇)

《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初期的幼儿仍有着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所以在中班初期的数教育活动中,比较适宜采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

  选择既简便又符合幼儿兴趣的操作材料是本次设计的一大宗旨。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很喜欢玩夹夹子的操作游戏,于是我们通过一次“把木夹变小鱼”的美术活动,和孩子一起完成了本次操作活动的主要学具——小鱼,然后选用了随手可得的筷子,设计了晒小鱼、变小鱼、包装小鱼等一连串的游戏活动,旨在通过这些游戏促使幼儿主动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数量变成一样多的数量,学习6以内数量多少的比较,让幼儿在游戏中既自然地形成数概念,同时满足夹夹子的游戏愿望,锻炼了手部的小肌肉力量,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

  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6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重点:

  学习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活动难点:

  归纳几种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会辨认1—6的数字;会正确区分红色和蓝色;幼儿会使用木夹子;幼儿会念“晒鱼”的儿歌。

查看全文

变得一样多教案(精选8篇)

变得一样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知等分的含义。

  4、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故事《两只笨狗熊》

  2、圆形,正方形若干图片

  3、糖果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在活动之前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两只笨狗熊》。

  2、教师简单重复故事内容。

  教师:谁能告诉老师故事中狐狸是怎样骗小熊的面包吃的?

  如果给你一个圆面包,你会分成一样大的两块吗?

  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一下,一定能分得很很好的对吧!

  二、等分圆形,引出概念二等分。

  1、教师:有什么方法证明你分的两块是一样大的?

  2、教师引导幼儿用重叠对应的方法比较分出的两份是不是一样大,

  并且引导幼儿把分开的两份中的一份与原来的相比,理解分成的每一份都要比原来的要小。

  3、幼儿操作等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教师:你能把这些图形都分成两等分吗?

  (1)把这些图形分别发到每个孩子手里,每人一个,幼儿动手操作。

  (2)教师观察,指导个别幼儿操作。

  4、教师总结: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一半。二等分就是把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二份。

  把分开的两份合起来会变成原来的图形。

  三、引导幼儿学习分得一样多--平均分。

  1、教师:刚刚我们把正方形的面包分成了两等分,就可以分给两个小朋友,

  如果有四个小朋友,我们该怎么分呢?

查看全文

小班数学:多、少、一样多

活动目标:

⒈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⒉能用添一和去掉一的方法使两组物体变成一样多。

活动准备:教具:三只小狗,两根骨头,三只小猫,四条小鱼。学具:幼儿每   人一套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小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小狗)小狗爱吃什么呢?师出示骨头。小狗和骨头哪个多,哪个少?你是用什么方法看出来的?(是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比出来的)真的是狗多,骨头少,一只小狗没吃到骨头很不开心,怎么办呢?让幼儿说一说。(再给它一根骨头)骨头放在哪儿呢?(放到没有骨头的小狗下面)现在小狗和骨头怎么样了?

二、猫和鱼。

这又是谁?(小猫)小猫喜欢吃什么呢?师出示鱼。小猫和鱼是不是一样多呢?一只小猫吃一条鱼,多了一条鱼怎么办呢?一只小猫只能吃一条鱼,多吃了一条鱼会撑死的。再来一只猫也可以。可找不到猫怎么办?如果没有小猫来怎么变成一样多呢?有什么方法呢?启发幼儿说出去掉一条鱼,可以使它们变得一样多。

师小结:刚才是添上一变成一样多,现在是去掉一条鱼变成一样多。

三、小兔和萝卜。

它是谁?小兔喜欢吃什么呢?师出示萝卜。小兔和萝卜一样多吗?谁多谁少?怎样使它们变成一样多?对,有两种办法可以使它们变成一样多!添上一或去掉一可以使它们变成一样多。

四、集体操作活动。

请小朋友看看桌上有什么?茶壶与杯子;衣服与裤子、雨伞与与鞋等和底板。一个一个的对应摆放,比较后说出谁多谁少?怎样才能使它们变成一样多呢?(教师再给幼儿放一个盒子)

查看全文

《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教案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初期的幼儿仍有着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所以在中班初期的数教育活动中,比较适宜采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
    选择既简便又符合幼儿兴趣的操作材料是本次设计的一大宗旨。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很喜欢玩夹夹子的操作游戏,于是我们通过一次“把木夹变小鱼”的美术活动,和孩子一起完成了本次操作活动的主要学具——小鱼,然后选用了随手可得的筷子, 设计了晒小鱼、变小鱼、包装小鱼等一连串的游戏活动,旨在通过这些游戏促使幼儿主动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数量变成一样多的数量,学习6以内数量多少的比较,让幼儿在游戏中既自然地形成数概念,同时满足夹夹子的游戏愿望,锻炼了手部的小肌肉力量,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

 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6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活动难点:能合理地用简便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会辨认1-6的数字;会正确区分红色和蓝色;幼儿会使用木夹子;幼儿会念“晒鱼”的儿歌。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