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下文是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96例中男56例,女40例,4个月~1岁9例,~3岁11例,~6岁32例,>6岁44例,3岁前发病占20.8%,~6岁占33.3%,~13岁占47.9%。夏秋季发病33例,冬春季发病63例,发病高峰月份为11~1月份。
1.2临床表现发热72例(75%),其中低热13例,中度发热41例,高热18例;咳嗽89例(92.7%),喘息18例(13例为婴幼儿),胸痛19例;头痛、头晕11例;胸闷、乏力9例;惊厥6例。查体双肺呼吸音粗53例,局部呼吸音低13例,干口罗音17例,湿口罗音13例;肝大3例。
1.3辅助检查全部病例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免疫荧光法检测mpigm均阳性;外周血wbc<4.0×109/l10例,>10.0×109/l24例,(4.0~10.0)×109/l62例;测血沉40例,>20mm/h25例;测crp40例,>5mg/ml12例;心肌酶:ldh升高14例,ck升高11例,ckmb升高16例,α羟丁酸脱氢酶升高13例;ekg检查56例,窦性心律不齐13例,室性早搏2例,stt改变5例;脑电图异常6例。
1.4x线检查双肺呈斑点状、云絮状阴影40例(41.7%);双肺网状结节改变22例(22.9%);节段性或大叶性浸润30例(31.3%);肺门影增大、增浓11例(11.5%);合并少量胸腔积液5例。
1.5肺外合并症96例中有肺外合并症30例,占31.3%。其中心肌损害16例,为肺外合并症首位,占53.3%;神经系统受累6例,表现为高热惊厥、脑电图轻中度异常;泌尿系统损害5例,一过性尿蛋白3例,一过性尿红细胞阳性2例;消化系统受累9例,表现为腹痛、吐泻;皮肤受累3例,表现为多形性斑丘疹,均在发热期出现。
医学生毕业论文范文2015
医学毕业论文范文: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近年来感染率有上升趋势。社区获得性肺炎中有10%~30%是由mp感染所致,国外文献报道为9.6%~66.7%〔1〕。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临床症状轻重不一,易导致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容易误诊。本文对xx年1月—xx年1月间我科明确诊断并治愈出院的96例mp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96例中男56例,女40例,4个月~1岁9例,~3岁11例,~6岁32例,>6岁44例,3岁前发病占20.8%,~6岁占33.3%,~13岁占47.9%。夏秋季发病33例,冬春季发病63例,发病高峰月份为11~1月份。
1.2临床表现发热72例(75%),其中低热13例,中度发热41例,高热18例;咳嗽89例(92.7%),喘息18例(13例为婴幼儿),胸痛19例;头痛、头晕11例;胸闷、乏力9例;惊厥6例。查体双肺呼吸音粗53例,局部呼吸音低13例,干口罗音17例,湿口罗音13例;肝大3例。
1.3辅助检查全部病例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免疫荧光法检测mpigm均阳性;外周血wbc<4.0×109/l10例,>10.0×109/l24例,(4.0~10.0)×109/l62例;测血沉40例,>20mm/h25例;测crp40例,>5mg/ml12例;心肌酶:ldh升高14例,ck升高11例,ckmb升高16例,α羟丁酸脱氢酶升高13例;ekg检查56例,窦性心律不齐13例,室性早搏2例,stt改变5例;脑电图异常6例。
1.4x线检查双肺呈斑点状、云絮状阴影40例(41.7%);双肺网状结节改变22例(22.9%);节段性或大叶性浸润30例(31.3%);肺门影增大、增浓11例(11.5%);合并少量胸腔积液5例。
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范文
2017年,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1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iime)正式出台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文件,位居首位的是强调医学生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的教育。2017年,教育部召开医学教育标准国际研讨会,研究拟订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指出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2017年,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德育为先的医学教育理念,强调将德育和医学生职业道德、态度及价值观为基本内容的职业素质培养纳入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2017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医疗卫生队伍的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近年来医患关系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医患矛盾、医疗暴力、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等也成为2017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及追问的问题,医学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不足是其重要原因。加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解决现实问题和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未来医生的迫切要求。高等医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学人才、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重要使命。对现代医学教育而言需要培养职业素养高、社会责任感强的医学人才,以适应社会对医药卫生人力资源的需求。本文从医学生次道德的正确引导的角度对丰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进行尝试探索,以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
论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探讨及实践文段
下面是一篇关于论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探讨及实践文段毕业论文提纲!
1、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l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科技卫生事业也发生了深刻地变化。医学模式已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一环境医学模式转变。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疾病和健康,必然涉及到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疾病和健康总是受制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因此医生在诊断疾病时不仅要考虑病人自身的病变,而且要考虑人的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的调控。尤其是在当代,贫困、环境污染、人口过多、生态失衡的破坏等社会因素已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人们日益认识到医学必须更多地与人文社会科学携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探讨和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及医学自身发展问题。医学模式的转变必然对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有扎实地医学理论基础、广博的知识,还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良好的身心素质、宽广的胸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医德医风、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求实创新、拼搏奉献、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概括地说,就是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2、就业制度的改革凸显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缺失自1983年以来,国家开始进行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已比较成熟。进入21世纪,大学毕业生就业已完全向市场放开,由过去的国家分配转变为进人人才市场,通过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医学毕业生相对于其他专业学生,就业选择面比较狭窄,加之近几年医学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医院人事改革和人员超编,留给医学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更少,使得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有限的岗位竞争中,各医院尤其重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而目前用人单位对社会适应能力的需求与医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缺乏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对近几年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的调查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实践能力差,缺乏竞争意识;与人沟通交际能力差,缺乏团队精神和意识;社会人文底蕴差,缺乏创新意识等方面。因此,加强对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对提高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和实践在当前显得尤为必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医学生毕业论文范文辅导
医学毕业论文范文: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近年来感染率有上升趋势。社区获得性肺炎中有10%~30%是由mp感染所致,国外文献报道为9.6%~66.7%〔1〕。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临床症状轻重不一,易导致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容易误诊。本文对xx年1月—xx年1月间我科明确诊断并治愈出院的96例mp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96例中男56例,女40例,4个月~1岁9例,~3岁11例,~6岁32例,>6岁44例,3岁前发病占20.8%,~6岁占33.3%,~13岁占47.9%。夏秋季发病33例,冬春季发病63例,发病高峰月份为11~1月份。
1.2临床表现发热72例(75%),其中低热13例,中度发热41例,高热18例;咳嗽89例(92.7%),喘息18例(13例为婴幼儿),胸痛19例;头痛、头晕11例;胸闷、乏力9例;惊厥6例。查体双肺呼吸音粗53例,局部呼吸音低13例,干口罗音17例,湿口罗音13例;肝大3例。
1.3辅助检查全部病例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免疫荧光法检测mpigm均阳性;外周血wbc<4.0×109/l10例,>10.0×109/l24例,(4.0~10.0)×109/l62例;测血沉40例,>20mm/h25例;测crp40例,>5mg/ml12例;心肌酶:ldh升高14例,ck升高11例,ckmb升高16例,α羟丁酸脱氢酶升高13例;ekg检查56例,窦性心律不齐13例,室性早搏2例,stt改变5例;脑电图异常6例。
1.4x线检查双肺呈斑点状、云絮状阴影40例(41.7%);双肺网状结节改变22例(22.9%);节段性或大叶性浸润30例(31.3%);肺门影增大、增浓11例(11.5%);合并少量胸腔积液5例。
弗雷格的涵义分析医学范文
区分语言表达式的指称和涵义是弗雷格意义理论的著名论点,弗雷格通过讨论专名、概念词和句子这三种语言表达式的涵义和指称及其区别阐释,他的意义理论的思想。 以下就是弗雷格的涵义分析。
由于弗雷格从未给“涵义”以精确的定义,只是给出一些说明的例子,因而,弗雷格的“涵义”问题至今仍然是哲学家们争论的一个谜点。这个问题之所以仍然值得探讨,首先是因为哲学家们和语言学家们对弗雷格意义理论的基本教条的理解分歧无存;其次是因为对弗雷格“涵义”概念引起的问题的解决推动了当今意义理论的发展。
区分涵义和指称的理由
专名是指涉一个特定对象的符号或名称,相当于自然语言中的单独词项,逻辑中的个体常项,如,“晨星”、“暮星”等。在语句中起到专名作用的成分的是指称一个特定的对象的词组,如,“那个亚历山大的老师”。指称一个对象的名称、指称一个特定对象的词组,在弗雷格看来都是专名。他是从区分句子的指称和涵义,进而区分专名和概念词的指称和涵义的。归纳起来,他对涵义和指称的区分主要作了如下两方面论证:
弗雷格根据康德关于分析陈述和综合陈述区分的观点,分析了a=a和a=b两个句子认知意义的识别。如,“晨星是晨星”,“晨星是暮星”,这两个句子虽然都体现了一种关系,但它们在认知上的价值是不同的。a=a的有效性是先验地可识别的,是分析的。即使不能识别晨星的人,也能证明“晨星是晨星”是有效的。a=b则包含了知识的扩展,其有效性是经验地可识别的,是综合的。即使是在今天,要辨认a和b两个名字或符号标志的是同一颗行星也是需要经验验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