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秋天教案

时间:2025-04-05

音乐:秋天(通用11篇)

音乐:秋天 篇1

  [活动准备]

  乐器若干;音乐带;树叶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通过唱《郊游》歌,观看录象、照片引发幼儿对郊游活动的回忆。

  二、复习歌曲《秋天》,唱出歌曲的优美。

  1、幼儿表演唱歌曲《秋天》。

  2、用乐器边伴奏边演唱。

  3、幼儿学树叶飞把乐器送给爸爸妈妈。

  三、听音想象模仿动作。

  老师刮奏钢琴,让幼儿想象、模仿树叶被风吹起,又落下,风一停树叶飘落到地上。

  四、游戏:秋天

  1、幼儿和老师拉成圆圈做游戏。

  2、爸妈伴奏,幼儿边唱边游戏。

  3、幼儿带树叶头饰继续做游戏。

  结束活动:带小树叶开火车去游玩。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有感情的演唱并表演歌曲《秋天》,唱出秋天的可爱。

  2、通过让幼儿听风声做游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及表现能力,并教幼儿初步学会遵守一定的规则。

音乐:秋天 篇2

  【活动目的】

  1、组织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2、引导幼儿创编不同动作并合拍地表现树叶飞舞的景象。

  3、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落叶头饰人手一个,落叶等。

  【重难点】幼儿能自己创编动作。

  【活动设计】

  1、引入

  师:老师今天带你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想不想去啊?

  看看,这个小园子里地上都是什么啊?(树叶)

  树叶怎么都地上啊?(因为现在是秋天,叶子都落下来了)

  是啊,秋天的时候树上的叶子就都要掉下来了,听——

  2、录音机范唱《秋天》

  师:秋天真美,那你们知道这小树叶是怎么掉下来的'吗?

查看全文

音乐:秋天

  [活动准备]

  乐器若干;音乐带;树叶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通过唱《郊游》歌,观看录象、照片引发幼儿对郊游活动的回忆。

  二、复习歌曲《秋天》,唱出歌曲的优美。

  1、幼儿表演唱歌曲《秋天》。

  2、用乐器边伴奏边演唱。

  3、幼儿学树叶飞把乐器送给爸爸妈妈。

  三、听音想象模仿动作。

  老师刮奏钢琴,让幼儿想象、模仿树叶被风吹起,又落下,风一停树叶飘落到地上。

  四、游戏:秋天

  1、幼儿和老师拉成圆圈做游戏。

  2、爸妈伴奏,幼儿边唱边游戏。

查看全文

幼儿园音乐秋天教案(精选5篇)

幼儿园音乐秋天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学习用连贯、舒缓与断顿、跳跃的演唱方法表现歌曲。

  2、根据对歌词的理解,创造性地选择演唱形式。

  3、注意与同伴声音和谐一致地歌唱。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幼儿会玩音乐游戏《秋天》。

  3、扫帚一把。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秋天》。

  幼儿扮成小树叶,教师带领幼儿表演唱歌曲《秋天》。“小树叶”四散地蹲在活动室里,教师扮演扫落叶的人,清扫落叶。师生共同开展游戏活动1—2遍。

  2、学习歌曲《小树叶》。

  (1)倾听教师讲述“小树叶”的故事。教师将《小树叶》歌词编成连贯的故事,让幼儿熟悉歌词内容。

  (2)欣赏教师有表情地表演歌曲《小树叶》。

  (3)带领幼儿随着音乐的伴奏念歌词。

  (4)教师带领幼儿演唱歌曲。

  3、学习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1)第一段讲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在空中飘荡,小树叶的心情是怎样的?我们用什么声音来唱呢?

  (2)带领幼儿用连贯、舒缓的声音演唱歌曲第一段。

  (3)第二段讲述了勇敢的小树叶,它在说什么呢?我们用什么声音来唱呢?

  (4)带领幼儿用断顿、跳跃的声音演唱第二段歌曲。

  (5)完整地演唱歌曲《小树叶》。

  4、探索不同的演唱方法。

  (1)这首歌除了大家一起唱,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唱?

  (2)根据幼儿的建议,带领幼儿采用分男、女声唱第一和第二段等形式演唱歌曲。

查看全文

非洲歌舞音乐,(通用12篇)

非洲歌舞音乐,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书本上的曲目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2、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的概况,知道非洲音乐的社会功能;

  3、初步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和乐器“马林巴”的音色。

  教学重点    1、欣赏布隆迪的《鼓舞》片段;

  2、节奏练习。

  教学难点    节奏练习组合

  解决方法    单个节奏打会、打熟,然后随教师口令由慢到快练习。

  教    具    音响、教学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教师问:班上哪位同学会跳街舞?

  学生答:某某某

  教  师:热烈的掌声欢迎他来一段。

  某学生:上来表演

  教  师: 讲评

  教  师:街舞之所以受年轻人欢迎,是因为它没有固定的条条框框,舞者可以随音乐节奏自由发挥自己的动作,是种本能的体现,最适合年轻人张扬个性;街舞虽然成型在美国,但要追溯起源,可寻找到遥远的非洲大陆。今天,我们大家来共同学习非洲的黑人音乐

  二、 新授     板书  非洲歌舞音乐

  我们今天主要讲非洲的黑人音乐。从影视作品的印象中,我们思考回答一下,非洲音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请同学们回答,如果答出来,就表扬;如果答不出,则引出下面的内容:看来,大家对于非洲音乐知之甚少,有必要来共同学习。首先,我们来感受一下第一首乐曲,请大家注意两点:1、曲中大量运用了什么乐器?2、节奏变化程度?(教师不提供曲名),欣赏结束后,请大家归纳。

查看全文

钢琴音乐的奇葩,(通用2篇)

钢琴音乐的奇葩, 篇1

  教学要求:一、聆听《c小调练习曲》及《爱之梦》,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进一步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二、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肖邦和李斯特。

  三、初步懂得有关“练习曲”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分段欣赏和完整聆听《c小调练习曲》,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课前播放《c小调练习曲》。

  2、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钢琴曲的作者和名称吗?(肖邦 《c小调练习曲》)

  二、《c小调练习曲》

  1、          简介作者:肖邦

  a、        请学生谈谈对肖邦的认识

  b、         老师补充。

  2、         分部欣赏乐曲。

  a、        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特点。

  b、         简介创作背景(学生自习书本p121)

  18xx年9月,肖邦在离开波兰赴法国途中,得知祖国争取民族独立的华沙起义失败,悲愤之余,奋笔疾书写下了这首着名的《c小调练习曲》。

  c、         复听乐曲第一部分,进一步体验音乐的情绪特点,熟悉第一主题。(大屏幕上出示第一主题)

查看全文

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精选2篇)

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 篇1

  课题: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

  课型:欣赏课

  课时:1课时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

  教具:电脑、背投彩电、音响、钢琴等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并体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

  二、复习“五声音阶”、“五声调式”知识。

  三、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难点:对“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歌曲《蒙古人》,提问导入、并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a、蒙古民歌

  1、听《赞歌》,要求学生注意感受作品的旋律、节奏、结构、情绪等的特点。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3、介绍蒙古民歌的体裁分类

  (1)、长调民歌(举例《牧歌》)“长调”曲调悠长、节奏自由,曲式篇幅较长,带有浓厚的草原气息,牧歌、赞歌、思乡曲及一部分礼俗歌属长调范畴。“短调”曲调较紧凑、节奏整齐、曲式篇幅较短小。狩猎歌、短歌、叙事曲及一部分礼俗歌属“短调”范畴。“长调”民歌是典型的蒙古族音乐风格。

  (2)、短调民歌(举例《嘎达梅林》)

  4、分析促使蒙古民歌音乐特点形成的因素:

  (1)分布区域及地理环境

  蒙古族先民长居额尔古纳河流域,8世纪迁徙至蒙古高原。由狩猎生产方式随迁徙改为以畜牧业为主的游牧生活。

  (2)生活特点及风俗习惯

  b、藏族民歌

  1、  听《酒歌》,简介藏族民歌的体裁,引导学生分析该曲的乐音的构成并介绍、复习民族五声音阶,介绍其构成的音响色彩(即兴举例)

  藏族民歌包括山歌、劳动歌、爱情歌、风俗歌、颂经歌等几类,风俗歌中又有酒歌、婚礼歌、箭歌、告别歌等几种,酒歌和箭歌的曲调简洁而婉转,热情明快具有较明显的藏族音乐风格。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