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印》教学反思(通用4篇)
《脚印》教学反思 篇1
鸡、小狗和小鸭在雪地上跑,留下了各自的脚印,好像在画着竹叶、梅花和枫叶。不仅蕴含着动物脚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显示出丰富的想象力。
引入课文之后,我让学生看着不同动物的脚印,让他们猜猜像什么,是谁画的,用什么画的。使学生对动物的脚印产生好奇心。并让学生展开想象,感受文中的情景。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如:小猫的脚印像梅花,小猪的脚印像小山等。
《脚印》教学反思 篇2这一课最独到的地方是教师自己被文中的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感动了,被文中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感染了,用自己的情,文中的情激发了学生的`情,使课堂始终被一种浓浓的情感包围着,这份情感随着读书的深入,对话的深入弥漫开来,散发到教室里每一个角落,渗进教室里每个人的心田。
1、用人类的情感去感受狐狸一家的亲情
教师很快让学生理清故事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读书,看老狐狸为营救小狐狸做了哪些努力,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文章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娓娓道来,很多地方读来让人感动至深。学生纷纷找到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谈自己的感受,比如,冒着生命危险给营救小狐狸;为陪伴小狐狸,蜗居在地板下等等,教师总是充满激情地提升:这种陪伴,这种照顾难道和我们呢人类不是一样吗?这句话的反复出现,一次,两次,三次,频繁地冲击着孩子们的耳膜,也在孩子们的心田激起涟漪,是啊,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有这样感人至深的亲情,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之情不也悄悄地植根在孩子的心田吗?
浙江版一册《脚印》(精选4篇)
浙江版一册《脚印》 篇1
脚印
(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会“看、里”两个生字,正确认读“雪地、脚印、梅花、竹叶、看、画、留下了”7个词语。
2知道狗的脚印像梅花,鸡的脚印像竹叶。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体会文中的内在美和童趣,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和热爱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读准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体会文章的内在美。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件直接揭题
1(点击课件,出示课题,边点边说。)这是什么?
2我请一个同学来念念看。指名念。
3你们有没有看到过自己的脚印?在哪里看到过?
4你留下的脚印像什么?
二整体感知、把握课文
(教学课文第一部分)
1咱们听听课文是怎么说的,好吗?
2教师范读。教师随机提问:
1) 雪上留下了谁的脚印?
2) 小狗对小鸡怎么说?
3) (出示“梅花”。)这就是梅花。你看,多漂亮的梅花呀!
3小狗是什么时候学会画梅花的?(出示“小狗”。)其实这梅
花就是小狗的脚印。
4小狗画的3多好啊!咱们再来说说小狗的话。“你看,你看,
我会画梅花。”指名说一说。
5这么可爱的小狗,这么能干。我还想念一次,好不好?
(学生评一评。)
6(出示课文第一部分)你们念念看!
指名读。自由读。
(教学课文第二部分)
1打开课本,咱们念念课文里的话。(引出课文的第二部分。)
2读一读,比较比较这两段,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可以
《有趣的脚印》教案(精选9篇)
《有趣的脚印》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用脚的不同部位能踩出不同脚印。
2、让幼儿练习在不同脚印拼摆的小路上行走,初步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磁带一盒,相同脚印的小路一条,泥板4―5块,不同脚印的小路,拱形门两个,鞋架两个。
2、场地准备:
活动过程:
1、复习脚的结构 你们瞧,我们都有一双什么呀?
复习前脚掌、脚跟。
“今天我们要和小脚丫做游戏。”
2、准备活动:在活动室内,教师和幼儿赤脚,在音乐的伴奏下一起进行全身运动,重点引导幼儿用脚跟、脚尖、双脚,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
3、让幼儿体会用脚的不同部位能踩出不同的脚印。
“现在,老师带你们去走一条很特别的小路,这条小路上有很多小脚印。你们可以想出各种方法来走这条小路。”
教师和幼儿一同走相同脚印连成的小路。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走这条小路的?
请幼儿说一说并演示。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在“泥板”上踩脚印。
提问:你的小脚还会踩出哪些不同的脚印?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并在“泥板”上踩脚印。
小结:用脚的不同部位能踩出不同的脚印。
4、引导幼儿走不同脚印图板拼成的小路,初步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刚刚我们走了这一条特别的`小路,接下来,老师要带你们去走另外一条不同的小路,看看有什么发现。”引导幼儿观察小路上的脚印。
神木巨型脚印化石探谜阅读答案
陕西省神木县近日发现一系列巨大脚印化石,经考古专家实地考察,初步认定这批化石是1亿年前恐龙的脚印。脚印即代表生命活动的信息符号,也是生命存在的历史遗迹。下面由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神木巨型脚印化石探谜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神木巨型脚印化石探谜阅读材料①9月18日,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普查人员在陕西神木县栏杆堡乡邱井沟村一带发现巨型脚印化石。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专家前往实地调查,看见在东西长达8米,南北宽2~6米的砂岩石平台上,横竖交错,分布着各式各样、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100多个脚印遗迹化石,计有脚印化石40余个,其中可辨三趾动物脚印20余个、不明动物脚印13个,最奇特的是,还有10多个状如人类的脚印,但是远比人脚印巨大。这些脚印均保存在中生代浅黄色砂岩中,其形成年代至少在1.5亿年前。
②经过实地测量,发现每个脚印长约41厘米,最大宽24厘米,步长约58厘米,与现在成年男子一般在25厘米长的脚印相比,这个脚印化石显然要大得多。脚印遗迹化石有的呈鞋底状,有的则明显有三四个大脚趾。三趾状的脚印大小和人的手掌接近,也有的同脚掌接近。
③脚印既是生命活动的信息符号,也是生命曾经存在的历史遗迹,还是留给未来的“哥德巴赫猜想”之谜。
④这些巨大脚印化石,仿佛异常强烈的向今天的人们传递出神秘的生命信息,曾有原始生物在这一代顽强地生存过。那么1.5亿年前,是谁在神木县留下了大量的“脚印”?是远古人类,还是其他动物?
《脚印》教学反思
鸡、小狗和小鸭在雪地上跑,留下了各自的脚印,好像在画着竹叶、梅花和枫叶。不仅蕴含着动物脚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显示出丰富的想象力。
引入课文之后,我让学生看着不同动物的脚印,让他们猜猜像什么,是谁画的,用什么画的。使学生对动物的脚印产生好奇心。并让学生展开想象,感受文中的情景。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如:小猫的脚印像梅花,小猪的脚印像小山等。
脚印
(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会"看、里"两个生字,正确认读"雪地、梅花、竹叶、看、画、留下了"7个词语。
2知道狗的像梅花,鸡的像竹叶。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体会文中的内在美和童趣,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和热爱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读准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体会文章的内在美。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件直接揭题
1(点击课件,出示课题,边点边说。)这是什么?
2我请一个同学来念念看。指名念。
3你们有没有看到过自己的?在哪里看到过?
4你留下的像什么?
二整体感知、把握课文
(教学课文第一部分)
1咱们听听课文是怎么说的,好吗?
2教师范读。教师随机提问:
1) 雪上留下了谁的?
2) 小狗对小鸡怎么说?
3) (出示"梅花"。)这就是梅花。你看,多漂亮的梅花呀!
3小狗是什么时候学会画梅花的?(出示"小狗"。)其实这梅
花就是小狗的。
4小狗画的3多好啊!咱们再来说说小狗的话。"你看,你看,
我会画梅花。"指名说一说。
5这么可爱的小狗,这么能干。我还想念一次,好不好?
(学生评一评。)
6(出示课文第一部分)你们念念看!
指名读。自由读。
(教学课文第二部分)
1打开课本,咱们念念课文里的话。(引出课文的第二部分。)
2读一读,比较比较这两段,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