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时间:2025-04-05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精选10篇)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篇1

  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歌曲《大雨和小雨》。

  3.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能创造几种声音。

  3.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过程:

  (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谜面: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相互难见面。谜底:耳朵)。

  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模仿这些声音。

  3.教师将学生所倾听到的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再分别播放教材中城市、森林、乡村的声音,学生分辨、模仿并简单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

  4.想一想,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

  (二)歌曲《大雨和小雨》

  1.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下面我们来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3.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

  4.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些声音呢?按教材提示创造出声音。

  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

  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

  教学评价:

  1.能积极参与声音的探索,听辨出两种以上的声音。

  2.会唱《大雨和小雨》。

  3.能创造两种以上不同的声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在音乐厅里”。

查看全文

一年级音乐上册《跳绳》教案(精选12篇)

一年级音乐上册《跳绳》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能够整齐地演唱《跳绳》,理解“小绳小,真轻巧”的含义。

  2、 学习用歌声及动作表达活泼,欢快的情趣。

  3、 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编创歌词及动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有表情地演唱、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 出示跳绳(两端栓有铃铛)问:“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大家带来了什么?”大家喜欢跳绳吗?你们会不会更喜欢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呢?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歌曲《跳绳.

  设计意图:运用实物导入,富有情趣,是学生情绪受到感染,不知不觉进入音乐角色。

  二、 寓教于乐

  1播放音乐。

  2、 师弹旋律,学生打节奏。

  3、 跟着老师边打节奏边读歌词。

  4、 师生接读。

  5、 生与生接读。

  6、 教师范读。

  7、 逐句教唱第一段。

  8、 隋琴齐唱第一段歌曲,师:“同学们唱是得很好,下面请大家用歌曲把活泼、欢快的情趣表达出来好不好?”

  9、 学读第二段歌词

  10、 逐句教教唱第二段歌曲。

  11、 学生随音乐演唱第二段歌曲。

  12、 将一、二段歌曲连起来唱,

  13、 鼓励学生编创第三段歌词并用动作来表现歌词内容。

  14、 学生根据一、二段演唱方法自由演唱第三段歌词。

  15、 你对“小绳小,真轻巧”是怎样理解的?请大家用轻快而富有弹性的演唱方式把第三段歌词连起来演唱一次。

  16、 隋音乐演唱全曲。

  设计意图:这样学习歌曲,体现了由扶到放的过程,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培养了学生的自学创新能力。

查看全文

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三课时《大鼓和小鼓》教案(通用6篇)

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三课时《大鼓和小鼓》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会唱歌曲;认识鼓。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让学生产生对鼓的兴趣与喜爱,有进一步探索学习的求知愿望。

  2 、让学生初步感知声音的高低与强弱。

  教学重点:感受大鼓与小鼓的声音及强弱力度特点。

  教学难点:创编简单的节奏鼓点。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鼓种类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学生听民乐合奏《丰收锣鼓》音乐片断。

  二、话说鼓:

  ( 1 )谜语:圆圆一只大木桶,

  上下是皮肚里空,

  娃娃见了爱打它,

  一打就说咚咚咚。(学生猜—乐器)(鼓)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参观鼓的世界。

  ( 2 )趣说“鼓”字。(图片)

  ●   同学们,你见过“  鼓”字吗?它是我国古代文字(甲骨文)里的“鼓”字,离现在至少有三千多年了。

  ●   传说最早的鼓是用泥土蒙及做成的鼓槌是用草扎成的,鼓下有脚、鼓上还插着羽毛呢?

  ●   “鼓”是象形文字,左半边的“士”,中间“日”是鼓身,下面“一”是鼓脚,上面“ 八”是插着的羽毛。

  ●   右半边的“及”就像一个人的执槌去鼓。

  ●   小朋友们再仔细看看,“ 鼓 ”字多像一个人在敲鼓呀!

  提问:请问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下,看见鼓,听到鼓声的?

  生:过年、过节、开庆祝会、少先队鼓号队……

  师:鼓即是乐器又是道具,人类从大自然的风雨雷电声中得到启示并创造了鼓,鼓的种类很多,具说能叫出名字来的就有上百种。

查看全文

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二课时《布谷》教案(精选5篇)

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二课时《布谷》教案 篇1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布谷》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布谷》,理解四分休止符、二分音符,牢记第一段歌词。

  2、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法学习知识,并参与表演加强记忆。

  3、通过表演,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小燕子、布谷鸟的情感。同时,让学生知道生活是有大自然的万物生灵才显得更美。

  教学重点:会唱歌曲 。

  教学难点:自然、放松地演唱歌曲。

  教具:多媒体,琴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说春天)

  1.播放《小燕子》,师生律动

  2.用语言叙述春天(景色、动物、事物等)。

  (1)师:春天来了,我们周围的许多事物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能说一说春天吗?(引导学生用语言来描绘美丽的季节:花、草、树木……)

  (2)观看课件:春天景象

  3.模仿布谷鸟叫声呼唤春天

  3/4   5   3   0 | 5   3   0 | 2   1   2 |  1  —  —‖

  布  谷  布  谷  春  天  来  啦

  二、寓教于乐(扮演春天)

  1. 导语:布谷鸟的叫声如此动听,把春天给唤来了,教室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每一位小朋友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2. 音乐游戏:扮演春天

  方法:师生共同模仿布谷鸟的叫声。

  叫声唤来了春天,每一位小朋友做好一个造型动作(花、草、树、动物等)随着《布谷》旋律做动作,要求跟着音乐的节拍律动。

  三、创造表现(歌唱春天)

查看全文

冀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通用2篇)

冀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劳动的愉快,并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理发师》。

  2、认识沙锤,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似的学习掌握其多种演奏方法。

  教学重点:

  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表演歌唱。

  教学难点:

  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多种演奏方法。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

  2、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表演《理发师》。

  (1)完整地聆听歌曲。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你的心情如何?

  (2)复听歌曲:提示:你感到这首歌适合跳舞还是适合走路?选择一个图,并随着音乐试着做一做。

  (3)教师可选择一组学生,用打击乐随着歌曲录音敲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3、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看图编词并进行读拍的练习。教师可指导学生分别拍击两条节奏,说出各是几拍子的`。

  (2)分小组看图编词,用蜜蜂和鸟的声音编创模声衬词,也可编创词组。

  (3)指导学生用打击乐为自编的带词节奏敲击,可击节拍,也可击节奏,提示学生敲击出音的强弱。

冀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欣赏一些节奏鲜明的乐曲时,给学生创造“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学生就会进入参与音乐的积极状态,体验音乐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用动作对比来体会音乐情绪的变化,不但使低年级小学生感到欣赏音乐充满了乐趣,而且使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力度可以表现不同的情绪有了初步的理解。

查看全文

一年级音乐上册《跳绳》教案(精选12篇)

一年级音乐上册《跳绳》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能够整齐地演唱《跳绳》,理解“小绳小,真轻巧”的含义。

  2、 学习用歌声及动作表达活泼,欢快的情趣。

  3、 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编创歌词及动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有表情地演唱、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 出示跳绳(两端栓有铃铛)问:“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大家带来了什么?”大家喜欢跳绳吗?你们会不会更喜欢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呢?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歌曲《跳绳.

  设计意图:运用实物导入,富有情趣,是学生情绪受到感染,不知不觉进入音乐角色。

  二、 寓教于乐

  1播放音乐。

  2、 师弹旋律,学生打节奏。

  3、 跟着老师边打节奏边读歌词。

  4、 师生接读。

  5、 生与生接读。

  6、 教师范读。

  7、 逐句教唱第一段。

  8、 隋琴齐唱第一段歌曲,师:“同学们唱是得很好,下面请大家用歌曲把活泼、欢快的情趣表达出来好不好?”

  9、 学读第二段歌词

  10、 逐句教教唱第二段歌曲。

  11、 学生随音乐演唱第二段歌曲。

  12、 将一、二段歌曲连起来唱,

  13、 鼓励学生编创第三段歌词并用动作来表现歌词内容。

  14、 学生根据一、二段演唱方法自由演唱第三段歌词。

  15、 你对“小绳小,真轻巧”是怎样理解的?请大家用轻快而富有弹性的演唱方式把第三段歌词连起来演唱一次。

  16、 隋音乐演唱全曲。

  设计意图:这样学习歌曲,体现了由扶到放的过程,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培养了学生的自学创新能力。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