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学设计(通用16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知识是在学生学习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的。目的使学生理解掌握这两类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算,从而提高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必须的基础。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难点之一。教材先通过例1教学连加,然后呈现例2教学连减,接着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逐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巩固对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的认识。

  学情分析:

  作为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学生要熟练掌握连加连减知识并不容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这一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鼓励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多观察、多讨论、多表述,在多样的活动中理解其含义及运算顺序,学会计算方法,使学生全面领会掌握连加连减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景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具体含义,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进团结意识,提高协作能力。

  4.使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握运算顺序,学会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设计思路:

  长期以来,计算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脱离了学生个体。因此,计算教学总是与单调、枯燥连在一起。新课标的实施,给计算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设计了现实、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欣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评互评等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

查看全文

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交流、自主探究,实践操作等活动,在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中,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教学难点: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一图四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

  意图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复习口算:(口算卡片出示)

  2、复习8、9的组成。

  3、导入。学生正确口算并汇报答案。

  学生和教师做数的组成游戏。学生说“你的朋友在这里,我是1,7和1可以组成8.”

  学生听教师导入新课,感受没有见过的动物,说出看到得动物“恐龙”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一)示图观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1、看图说话。

  ①出示“恐龙图”,创境激趣。

  ②指导观察,激励汇报

  师:漂亮吗?你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

  2、看图写算式。

  同桌合作:看恐龙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同桌能帮忙列式解决吗?(同桌2人一人提出问题,一人列算式。)

查看全文

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交流、自主探究,实践操作等活动,在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中,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教学难点: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一图四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
意图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复习口算:(口算卡片出示)
2、复习8、9的组成。
3、导入。学生正确口算并汇报答案。
学生和教师做数的组成游戏。学生说“你的朋友在这里,我是1,7和1可以组成8.”
学生听教师导入新课,感受没有见过的动物,说出看到得动物“恐龙”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一)示图观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1、看图说话。
    ①出示“恐龙图”,创境激趣。
    ②指导观察,激励汇报
    师:漂亮吗?你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
    2、看图写算式。

查看全文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1(北师大版)

课题  可爱的校园      总课时第 1课时
 
教学内容:可爱的校园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 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我看到了1个老师,我看到了3座楼,我看到了一年级有7个班,有6个年级,有好多小朋友……)
教师:对了!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许多的教室和老师,我们要在校园里共同生活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好吗?   
活动二:动物王国的校园
教师: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想)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小动物
(1)你们都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
(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几只吗?(有6只小熊)
(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是6只小熊吗?(师生共同数)

查看全文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2(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一共有多少   总第 13   课时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24~26页“一共有多少”。
教学目标:
1. 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
2. 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及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铅笔情境)。
师:今天老师请到了咱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位好朋友跟咱们大家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
生:想!
师: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先出示图1)同学们快看,大家还记得她吗?
生:记得,是笑笑!
师:恩!同学们真棒!那大家快看看,笑笑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啊?
生:铅笔。
师:非常好!再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笑笑是怎样拿铅笔的呀?
生1:笑笑一只手拿了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了2支铅笔。
师:说得真好!(接着出示图2)同学们再看,从这幅图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2:笑笑把她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了一起。
师:说得真棒!接下来请大家数数“当笑笑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一起之后,她的手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生:一共有5支铅笔。
师:好!同学们真棒!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棒代替铅笔跟着老师也像笑笑这样来表演一下!
生:(师和生一起模仿笑笑场景,边做边说:一只手里有3根小棒,另一只手里有2根小棒,把两只手里的小棒合到一起,一共有5根小棒)
师:恩!同学们刚刚表现得都很棒!个个精神都很饱满!希望接下来同学们能够表现得更加好!

查看全文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3(北师大版)

课题:做个减法表(共   1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减法表的过程。
2、能把10以内的减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减法表中,能发现
减法表的简单规律,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减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准备:10以内减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运用小组合作完成了对10以内加法表的整理,大家整理得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10以内的减法表,仍然由同学们自己来进行整理,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设计意图:加法表的整理方式与减法表的整理方式有相同之处。由加法表引入,为进行减法表整理作了思维方式上的铺垫。
  1.整理减法表。
  师:同学们看一看教材第51页笑笑做的减法表,你们发现这些算式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吗?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分工进行整理。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后,分工整理。教师巡视,重点指导整理有困难的小组,必要时作为参与者和同学合作整理。
    师:请各组介绍一下你们整理的减法表。
    设计意图:交流为学生创设了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和分享他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