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一年级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一年级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有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并能用竖式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热身练习

  课件展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有关练习题,学生自由完成。并小结计算方法。

  二、激趣导入,学习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师:同学们,今天果园里大丰收,笑笑和淘气来到看红彤彤的苹果多漂亮啊!我们一起去帮他们摘苹果吧!请小仔细看看,你能发现那些数学信息?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想一想怎样判断这个箱子能否装下这些苹果呢?请小朋友们现在先估计一下,这个箱子里能装下这些苹果吗?为什么?

  2、引导学生进行估算:把38看成40,40+17=57,箱子能装下;或者38看成40,17看成20,40+20=60,箱子也能装下。 师:同学们进行估算时,我们可以把两个数都看成整十的数去估算,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数看作整十进行估算。这样比较简单方便。

  三、探究新知:

  1、验证估算:我们大家估计的是否正确呢?究竟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呢?请大家用小棒摆一摆,或者用计数器算一算。

查看全文

一年级第四单元2《自选商场》教学设计(精选17篇)

一年级第四单元2《自选商场》教学设计 篇1

  课题: 2自选商场

  教学目标:

  认识12个生字,会写“巾、牙、尺、笔、包”5个字。认识1个偏旁“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教具: 生字卡、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小朋友们上节课学到了很多汉字,谁愿意把自己学到的汉字写在黑板上,读给同学们听?

  二、游戏激趣

  1、读生字:教师出示字卡,采用比赛读,抢读等形式。

  2、部件拼字:小朋友们手中有一些部件,自己动手拼一拼,看能拼出那些字?学生动手拼部件,巩固字型。

  三、深入感知,朗读课文

  1、商场里除了书上说的这些还有其他的东西,因此我们说“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教师指导读好“东西”一词。

  2、出示打乱顺序的九个词语,指两名同学合作归类,这些词语是九个商品的名字,在商场里它们是怎样摆在货架上的?哪两个同学合作把它们归归类。商品分类摆在货架上,我们购买时就方便多了。教师相应出示短文最后一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对商品摆放的满意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字。

  3、谁来说一说商场里都有那些商品?指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并引导他们用“商场里有有还有”的句式回答,指多名同学练习说。

  四、描红感知,学写生字

  1、课件演示“笔”的读音和笔顺,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笔”字,学生书空,然后在“我会写”中描红。

查看全文

一年级《e》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一年级《e》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ie、üe,特殊韵母er。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e、yue及它们的四声。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ie、üe、er三个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ye、yue。

  难点:了解er是特殊韵母,可以独立给汉字注音。y和üe相拼的规则,ie如何变为ye。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c

  1、出示单韵母:(强调韵母要读得长而响。)指名读ɑ、o、e、i、u、ü。

  2、出示部分声母:(强调声母要读得轻而短。)指名学生认读,齐背声母表。

  3、出示复韵母拼音卡:ai、ei、ui、ao、ou、iu,齐读。

  二、创设情境,引出ie、üe、er

  1、(出示情境图)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指名回答。

  2、有人把这样的情境编成了一首儿歌,大家请看大屏幕。

  出示:中秋夜,月儿明。妈 妈讲故事,孩儿静静听。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4、这幅画和这首儿歌里都藏着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三个复韵母宝宝,你们能找出来吗?(板书课题:ie、üe、er)

  三、借助图画,学习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一)学习复韵母ie和整体认读音节ye。

  1、看图,图上画了什么?(贴图板书:枫叶图片。)

  2、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复韵母(课件出示:ie)。

  3、教师范读,提示学生观察教师发音时的嘴型变化。

  4、这时有一个我们的老朋友想出来考考大家,快看!①出示拼音卡:ei,他和今天的ie长得特别像。②比较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总结讲解:音、形不一样。③自由练读,出示拼音卡抢读。

查看全文

一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位置》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精选17篇)

一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位置》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篇1

  教学目标:

  1、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通过对物体位置关系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准确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评价的设计:

  1、通过观察和说一说达成目标1。

  2、通过练习一第4、第5、第6、第7题达到目标2.

  3、通过实践活动达成目标3.

  教学过程:

  一、旧知激趣引入

  介绍周围的同学

  师:来了许多老师谁愿意向介绍你的前、后、左、右的同学?

  介绍到谁该生站起来向老师招招手

  二、新授

  1.主题图学习新知

  师:(播放课件)这一年级(5)班的同学们看坐得多整齐呀!数一数一共有几组?每组有多少人?

  【熟悉整幅图为下面的学习做】

  师: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名叫乐乐他坐在组个座位你能找到他吗?

  学生得出几种答案:

  (1)从左往右组从前往后个

  (2)从左往右组从后往前个

  (3)从右往左组从前往后个

  (4)从右往左组从后往前个

  师: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老师说清楚他应在从左往右组从前往后个座位现在你们能找到他吗?

  【学生找到后点击该生则闪烁显示并文字“组个”】

  师:你们还想和一年级(5)班的哪些同学好朋友呢?(同学互说然后指名说)

  【注意:教师要学生描述清楚好朋友的位置】

  2.学习新知

  师:从左往右数请组同学向老师招招手;组同学点点头;组同学笑一笑;第六组同学……

  师:从前往后个同学向老师招招手;个同学点点头;个同学笑一笑;第六个同学……

查看全文

高中一年级 《师说》 教学设计示例(精选17篇)

高中一年级 《师说》 教学设计示例 篇1

  《师说》 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学目的

  1.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

  2.学习本文正反论证,用对比方法透辟地说明问题的写作技巧。掌握实词“师”和虚词“之”、“者”的几种用法。

  教学设想

  1.以串讲为主,用读读讲讲,逐段归结的方法,把词句讲解和作品分析结合起来。

  2.安排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解题、简单介绍作者、读讲课文第一、二两段。

  教学内容和步骤

  1.板书课题。

  2.解题:

  “说”是议论文的一种。“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说写这篇文章是送给他的学生李蟠(pán)的,其实也是针砭时弊之作。

  3.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因为昌黎(今河北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中间曾几度被贬,他的整个中年时代是不得志的。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韩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因此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查看全文

高中一年级《师说》 教学设计示例(通用14篇)

高中一年级《师说》 教学设计示例 篇1

  《师说》 教学设计示例(三)

  教学目的

  1、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2、掌握、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习、复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

  3、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5、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1、本文的教学目的;

  2、作者介绍、解题;

  3、有关词的读音、单音词和双音词、古今异义、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4、分段;

  5、意动用法。

  教学过程 

  一、讨论本文的教学目的。

  二、预习检查。

  三、导入  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论语》中孔子说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导入  。

  四、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韩愈(768一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四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