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环境教育教案(精选2篇)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个“水球”。
2、了解水在大自然中的变化。
3、懂得水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重点:
重点:了解水在大自然中的变化。
难点:懂得水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好处。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实验法教学准备地球仪、一杯水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亲爱的小朋友,当我们在欣赏花鸟虫鱼,飞禽走兽这些美丽的生灵时,可曾想过是什么让他们变得这样生动?当我们在口渴难忍、酷热难耐时,可曾想过是什么让我们清凉滋润?当我们欣赏苍劲有力的书法艺术时,可曾想过是什么创造了灵动的艺术魅力。是水,是生命之水!现在让我们一起乘上绿精灵快艇,去探寻小水滴的故事吧!
二、出示地球仪并提问:地球上是水多还是陆地多?
讲解地球仪:蓝色部分是海洋绿色部分是陆地,得出答案地球是个大水球。
三、提问
大自然中哪儿有水?
各个地方的.水是一样的吗?
温度低的时候会变成什么样?
温度高的时候会变成什么样?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依次展示正确答案,并鼓励回答。
四、讲故事《我的四季旅行》
五、提问“水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小组讨论,教师总结——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
六、水能够发出动听的声音,让我们试一试。
一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篇2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工业的生产,人们都在充分地挖掘利用地球上的资源,以不断地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但也给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危害为了人类,为了自已,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有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我们要从孩子抓起,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已。作为小学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从小学起就有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和美德.对小学生实施环保教育,使他们从小具备环保意识与环保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环境教育教案(精选12篇)
环境教育教案 篇1
第一单元数学与环境
绿 化 环 境
——植树方案
[教学提示]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折线统计图,能完整、准确、熟练地从统计图中获取有关信息,预测变化趋势。
2、发展同学的空间想像能力。
3、通过对生活中与绿化环境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同学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作用,培养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环境维护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植树造林的相关知识,能大胆设计出植树的方案,并能根据立体图画出俯视,侧视的平面图。知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一排排、一行行人工林场的局面,并伴有解说。
绿树能给我们带来优美的环境,清闲的空气和愉快的心情,你居住的小区绿化面积大吗?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居住条件越来越好,为了让天更蓝,为了让水更清,为了让空气更清新,为了让地球变得更美丽,赶快行动起来,加入到植树护绿的队伍中来吧!
2、师:这个画面是小明的父亲工作的林场,为了这些树木茁壮生长,小明的父亲很细心,他认真观察了某种树木生长的情况,并制成了树木生长曲线意图
[评析]:情境的创设由同学的生活体验切入,林场美丽的风景引起了同学的好奇心,激发了同学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学习例1
课件出示某种树木生长曲线示意图(图见书第2页例1右)。
《雾凇》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教案(精选15篇)
《雾凇》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通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理解 “雾凇、淹没、琼树玉枝”等词语的意思。
2、能根据课题提问,并根据这些问题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步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雾凇
2、学习生字:凇 (读音sōng 意思:猜——①和冰冷有关,想出一些字“冰、凉、冻” ②查字典:雾凇——寒冷天,雾凝聚在树木的枝叶或电线上而形成的白色松散的冰晶,通称树挂。 凇——白色松散的冰晶)
3、让我们来看看雾凇——出示图片。
4、齐读课题。质疑——你想知道什么?
(①课文讲什么地方的雾凇?②雾凇是什么样子的?③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板书:地方 样子 形成
二、 自读课文:
按要求自读课文:1、想想三个问题文中有答案吗?在哪一小节?
2、读通课文,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三、 检查自学效果:
(一)解答第一、二个问题:课文讲什么地方的雾凇?雾凇是什么样子的?
1、学生回答。你是从哪里找到的? 指名回答。
①检查生字:出示:长堤 缀满 (可以相机理解)
②指名读第一节。——出示第1小节(检查读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③齐读。
2、课文介绍了哪里的雾凇?那里的雾凇怎样?
①学生回答。(吉林 、具体的是——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 )注意读音。板书:吉林 松花江畔 出示图片
②学生回答。 板书: 洁白晶莹 银光闪闪
环境教育活动教案(精选5篇)
环境教育活动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利用各种废物进行大胆制作,打破幼儿思维定势,感受废物再利用的乐趣。
2.懂得乱扔废物会给人和环境带来危害,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活动准备:课前收集各种废物及废物再利用制作的物品
三、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
1.请幼儿讲讲自己收集了些什么?这些东西哪里来的?你觉得有用吗?
2.有废物时你会怎么做?
(二)看看玩玩
1.欣赏用废旧物品做成的玩具、物品等
2.这些是用什么东西改成做的?喜欢吗?为什么?
3.让幼儿玩一玩这些东西,现在觉得他们有用吗?为什么?
(三)学学做做
1.讨论:我们收集的东西还可以用吗?
2.可以把他们变成什么?准备怎么变?
3.教师投放幼儿所需材料,幼儿制作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把废物变成好玩的东西
(四)作品欣赏
同伴间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与玩法
(五)延伸活动
让幼儿将亲手做的作品送给过路的叔叔阿姨,并进行保护环境的宣传。
四、教学反思: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都关注的一个话题,环保意识的培养从小就应该养成。幼儿对废物再利用再回收缺乏生活经验。通过此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打破思维定势的影响,使孩子明白废物可以变宝,可以再利用的道理。同时让幼儿收集各种废物的过程就是对环保的一种认识和教育,知道资源、环境与人类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从身边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珍惜资源,树立环保意识。
环境教育活动教案 篇2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城市废弃物的概念、来源、类别,以及所带来的社会危害,从而使学生正确认识城市废弃物的同时,养成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情操。
《环境教育》优秀教案(精选17篇)
《环境教育》优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反对过渡包装,倡导绿色包装;崇尚简朴生活,做一个由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2.知道包装的作用;指导过渡包装会给消费者增加经济负担,会对资源造成浪费、对环境造成污染。
3.能够自觉避免过度包装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并能够对过度包装问题提出个人见解。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了解包装知识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诶大家带来一个好看的动画片,不过再看完动画片后,老师又个小问题,看谁看得认真、听得仔细,能回答出老师的小问题。(课件呈现:播放动画片《买椟还珠》。)
师:珠宝店老板在生意不好时,想出了什么办法?
生:他把珠宝进行了包装。
师:对,老伴把它的珠宝进行了包装,很快有了买主,看来这包装还真有学问,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包装的话题。
师:包装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同学们一定也深有体会。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做商品包装小调查,下面交流你们的调查结果。
生分小组交流。
二、了解过渡包装及其危害,倡导绿色包装
师:今天老师也准备了两件不同包装的商品。想看吗?我们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
师:(师出示简装钢笔)这是一支钢笔,大家来猜一猜它的价钱是多少?
师:这支钢笔16.8元。我这儿还有一支钢笔,让我把他慢慢取出来。去掉塑料包装,它还有一层包装,是一个盒子。打开盒子,它还有一层面段包装,打开这层包装,我们会发现它还有一层包装。打开最后一层包装,我们终于见到了这支钢笔。大家发现没有,这支钢笔和刚才那只简装钢笔完全一摸一样,你们猜猜这支钢笔值多少钱?
幼儿环境教育活动的教案(精选3篇)
幼儿环境教育活动的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梵高的作品来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观点。
2.锻炼孩子们的握力。
3.培养孩子们的组织能力和表达力。
活动准备
梵高的代表作品,胶水,颜料,棉布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导入]
1.看梵高的照片,一起谈论
大家认识这个人吗?
这个人是干什么的?
大家想看梵高的画吗?看过画后有什么感想呢?
[展开]
1.欣赏梵高的“向日葵”
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呢?
看过这幅画后有什么感想呢?
①一边看梵高的画一边讨论一下这些画有什么特征。
梵高的“向日葵”:梵高经常使用厚涂绘画法。厚涂绘画法是指把颜料厚厚的涂在画布上,把物体的质感和立体感充分地变现出来的一种画法。
②老师讲解一下梵高的故事
梵高:文森特·威廉·梵高是荷兰的著名代表性画家,鲜明的色彩和夸张的手笔塑造出了他的个人特色。代表作品有《梵高在阿尔勒卧室》、《星月夜》、《咖啡馆夜市》等等。
③讨论一下有没有和梵高的画差不多的画画方式,是什么呢?
2.用梵高的方式画画
我们也像梵高那样厚厚的涂上颜料画画呀?
①在纸上厚厚的涂上颜料
②在颜料晾干之前用棉布蘸上胶水涂在颜料上
[结尾]
1.让孩子们把自己完成的作品介绍给朋友们
2.总结活动
[出示图片]
幼儿环境教育活动的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幼儿交流分享观察收集的有关糖果的信息,体验小组合作的快乐。
2、从种类、味道、形状、包装四个方面来比较糖的不同,并能让幼儿体会帮助他人和制作糖果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