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教案(精选2篇)
樱花教案 篇1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这首民歌表达了日本人民对樱花的赞美、真爱以及春光时节人们外出赏花的愉悦欢快的心情。歌曲采用日本的五声调式,全曲只用了do mi fa la si五个音,虽只有14小节,但其以级进为主的旋律进行方式和每句结束音分别落在4 7 3音上的这种日本民歌特点,使得其篇幅虽小,但民族风格浓郁,音乐形象十分鲜明生动。这首歌的演唱速度平稳,使人联想到身穿和服、脚穿木屐、典雅含蓄的日本女性在缓慢行走赏花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巩固
1、人声是什么样的音色?
2、无伴奏合唱的特点是什么?
3、人声可分成几类?
4、播放各类的录音片段。
播放《阿牧童之歌》、《我爱你,中国》、《老人河》片段,讨论这三首歌的人声类别。
三、发声练习
用〈樱花》的第二声部旋律换上“m”“la”随琴唱。
四、新歌教学
1、引导学生议一议日本民族的风土人情。
2、教唱第一声部。
3、指导学生向二声部合唱过渡。(学生分成两个声部练习)
4、齐唱二声部
5、分声部演唱歌曲〈樱花〉
6、齐唱全曲
7、分析歌曲特点,完成课后练习
8、欣赏歌曲〈黄水谣〉,听辨哪里有人声类别的变化?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五、总结
樱花教案 篇2教学目标:
准确演唱歌曲《樱花》的旋律,感受歌曲的意境,感受日本的音乐文化,掌握日本“都节调式”的构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了解日本音乐文化。
樱花教案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这首民歌表达了日本人民对樱花的赞美、真爱以及春光时节人们外出赏花的愉悦欢快的心情。歌曲采用日本的五声调式,全曲只用了do mi fa la si五个音,虽只有14小节,但其以级进为主的旋律进行方式和每句结束音分别落在4 7 3音上的这种日本民歌特点,使得其篇幅虽小,但民族风格浓郁,音乐形象十分鲜明生动。这首歌的演唱速度平稳,使人联想到身穿和服、脚穿木屐、典雅含蓄的日本女性在缓慢行走赏花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巩固
1、人声是什么样的音色?
2、无伴奏合唱的特点是什么?
3、人声可分成几类?
4、播放各类的录音片段。
播放《阿牧童之歌》、《我爱你,中国》、《老人河》片段,讨论这三首歌的人声类别。
三、发声练习
用〈樱花》的第二声部旋律换上“m”“la”随琴唱。
四、新歌教学
1、引导学生议一议日本民族的风土人情。
2、教唱第一声部。
3、指导学生向二声部合唱过渡。(学生分成两个声部练习)
4、齐唱二声部
5、分声部演唱歌曲〈樱花〉
6、齐唱全曲
7、分析歌曲特点,完成课后练习
8、欣赏歌曲〈黄水谣〉,听辨哪里有人声类别的变化?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五、总结
中班教案《美丽樱花,美妙水歌》
【设计意图】
正逢春季到来,我与幼儿一同走进主题活动“美丽的春天”,组织幼儿踏青、种植、花园散步,我们在花的海洋里留恋忘返。此情此景不正和日本民歌《樱花》中描写的人们爱花、赏花的情景一样吗?《樱花》是首短小而优美的歌曲,歌曲旋律朴实无华,生动细腻,非常适合中班幼儿欣赏。《樱花》这首乐曲不仅带给幼儿繁花盛开的视觉憧憬,还引导着幼儿初步了解异国的风土人情。日本的樱花、富士山、木屋、和服、动漫等等都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幼儿想了解日本,喜欢听《樱花》。在帮助幼儿熟悉旋律时,我故意避开“幼儿学唱歌曲为主要目标”,而是以“感受节奏的平稳和旋律美为主要目标”,这也是这首乐曲的主要特色。我选择水杯为乐曲伴奏,主要是因为乐曲节奏平稳匀称,速度从容不迫,比较适合用水杯伴奏,另外水杯敲击的音色清脆与乐曲一脉相承,浑然一体,还会使人联想到木屐的步履,更显民歌的独特韵味。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日本,感知美丽的樱花及感受樱花的旋律美。
2.尝试敲击水杯为音乐伴奏,并体验音乐的美妙。
3.乐意演奏、舞蹈,体验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两个水杯(装同量的水)、1双银筷、伞(与幼儿人数相同)、大坐垫十块
2.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音乐火车导入活动。
“小朋友们,你们都去过哪些城市?”“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日本看一看,来,请上我的音乐火车。”(跳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