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惊人阅读题及答案
《一鸣惊人》出自于东周韩非的《史记 滑稽列传》,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一鸣惊人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鸣惊人》阅读原文楚庄王登位执政已经三年了。然而三年之中,默默无闻,没有颁发一项命令,没有管理一件政事。||
有一天,右司马在宫中侍坐,对庄王隐喻道:“大王啊,有一只鸟停息在南方山上,时过三年,( )不展翅飞腾,( )不引吭高鸣。请问,这是什么缘故呢?”
庄王笑笑回答说:“三年不展翅□是为了让羽翼长得丰满□不飞不鸣□是细心观察民情事理□这样的鸟□( )不飞□一飞必定冲云天□( )不鸣□一鸣就要让人吃惊□您放心吧,您的意思我都知道。”||
半年以后,楚庄王就开始亲自治理国家政事:废止了十项陈章,兴立了九件新政,诛杀了五个不法大臣,起用了六位贤德隐士。从此,楚国大治。||
《一鸣惊人》阅读题目1.给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在文中方框处加上标点。
2.文章的段落已用“||”分开,请概括第二段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横线画出文中点题的句子。
4.楚庄王执政三年却默默无闻的原因是[ ]
A.能力平庸,无法施政。
B.不了解国情,无从下手。
C.细心观察,为治理国家做充分准备。
5.你认为楚国大治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楚庄王治国的经验给了你哪些启示?
最新一鸣惊人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一鸣惊人的意思是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了解好这个概念就可以来做一鸣惊人的阅读题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一鸣惊人》阅读题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鸣惊人》阅读原文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与王隐①曰:“有鸟止南方之阜②,三年不翅,不飞不鸣,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长羽翼;不飞不鸣,观民则。来日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③知之矣。”又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贪臣五,举处士④六,而邦大治。
(《韩非子·喻老》,有删改)
【注释】①隐:有所暗指的话,也指谜语。②阜:土山。③不谷:古代王侯自称的谦词。④处士:隐居的贤人。
《一鸣惊人》阅读题目12.解释上文中加点词。(4分)
(1)止( ) (2)举( )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年翅膀没有生长,不会飞也不会叫,这只鸟叫什么?
B.三年不长翅膀,不愿意飞也不愿意叫,这是什么鸟呢?
C.三年不挥翅膀,不学飞也不叫,这只鸟为什么出名呢?
D.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这只鸟叫什么名字呢?
14.后人由楚庄王的这段故事,提炼出的一个成语是 。(2分)
15.楚庄王是否理解了右司马的用意?请简述理由。(3分)
《一鸣惊人》阅读答案12.(4分)(1)停,停住 (2)选用,推荐
13.(3分) D
14.(2分)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15.(3分)说明:右司马想借谜语来提醒楚庄王担起一国之君的责任,楚庄王借谜面含蓄地道出自己的打算和宏伟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