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教案

时间:2025-04-05

《夜色》优秀教案(精选15篇)

《夜色》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针对学生胆小的心理,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3、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教学重点:

  1、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

  2、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使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等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再学之前让我们一起唱一首既熟悉又好听的歌曲《小星星》好吗?教师和学生一起表演一起唱。2、师:你们喜欢这首歌吗?谁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老师想知道你们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今天还有一位小朋友也想和我们一起谈谈自己眼中的夜色。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它。板书课题:《夜色》

  二、读通课文,识记生字

  1、师:请同学们试着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教师巡视,对平时识字能力差的孩子尤其关注)

  2、小组内检查生字,谁全认对了,就是“识字大王”。

  3、检查读文情况。

  三、读读悟悟

  1、教师配乐范读,提问: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都听懂了什么?

  教师随机板书:害怕——不害怕。

  2、师:你们理解的真好,知道了课文的大概意思后,下一步该怎么办?教师追问:对于这篇课文,你们认为弄懂了什么,就把文章读明白了?

  3、引导学生进行集体交流汇报。通过再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查看全文

《夜色》优秀教案(精选17篇)

《夜色》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运用综合的识字方法,认识8个生字,写好7个生字。培养学生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童年的纯真和无知,体会成长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8个生字词,渗透性识字。

  教学方法:

  讲读法、情境法、表演法

  教具准备:

  课件、挂图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1.揭示课题。

  2.齐读课题。

  3.你们见到过夜晚的景色吗?夜晚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二、认识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找出生字,读一读,认一认。

  3、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胆子 勇敢 原来 从此 睡觉 散步

  4、分段指名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

  3、理解

  (1)我胆子小。

  (2)妈妈给我讲勇敢的故事,我还是怕黑。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有感情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分组开火车读课文。

  2、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3、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4、抽读本课生字卡片。

  5、开火车进行扩词。

  6、反馈识字情况,交流识记方法。

  7、出示词语花篮

  (1)指名读,齐读。

  (2)你还喜欢课文里的哪些词语,说一说,再抄到“花篮”中。

  (3)比一比谁积累的词语多。

  二、认识偏旁,书写生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指名认读。

查看全文

《夜色》教案(精选12篇)

《夜色》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针对学生胆小的心理,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3、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教学重点:

  1、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

  2、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使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准备:

  小黑板出示生字和词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会唱《小星星》这首歌曲吗?(教师和学生一起表演一起唱。如果学生不会唱,教师可以唱给学生听,学生要认真听。)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无意注意较强,设计此环节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又可有效的将所学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

  2、你们喜欢这首歌吗?谁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夜晚时候的景色)那老师想知道你们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谈论眼中的夜色。)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课文内容自然的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的引出对课文的学习)

  3、今天还有一位小朋友也想和我们一起谈谈自己眼中的夜色。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它。

  板书课题:《夜色》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读课文。要求:自己试着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边读课文边识字。教师巡视,对平时识字能力差的孩子尤其关注。)

查看全文

《夜色》教案(精选11篇)

《夜色》教案 篇1

  9 夜 色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夜 色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由此,本教学设计旨在遵循儿童年龄特点,通过自由朗读、比赛读、汇报读等多种形式朗读,重视学生诵读诗歌能力的培养,在读中感受,在读中体会,在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人物心理变化的同时,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发现汉字蕴含的无限魅力。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字词。(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诗歌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吟诵本单元学习的诗歌《静夜思》。

  2.《静夜思》是诗人李白在深夜中对家乡的怀念,你在同样的夜晚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3.教师板书课题“夜色”。

  1.学生自由吟诵古诗,体会深夜时诗人的心情。

  2.学生进入情境,感受深夜时的心情。

  3.学生齐读课题。

  1.背诵诗歌《静夜思》。

  2.体会诗人深夜时的心情。

  二、朗读诗歌,认读生字(用时:15分钟)

  1.教师范读诗歌,学生听准字音,并圈画生字。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 “我”的心情变化。

  3.教师指导学生多种方式朗读。

  4.教师出示带拼音的12个会认字,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本课会认字。

  (1)指导学生小组内学习生字。

  (2)学生小组比赛汇报识字情况。

查看全文

课文《夜色》教案(精选15篇)

课文《夜色》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识记12个生字新词,认识2个新偏旁,会书写7个生字。

  2、能读好长句子,正确、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作者的心理变化。

  3、能用生字进行扩词,提高进行词语积累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能识记12个生字新词,认识2个新偏旁,会书写7个生字。

  2、能读好长句子,正确、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作者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能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作者的心情变化。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课题,读准字音,指导书写:色。

  2、问: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3、积累有关夜色的短语。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检查:带音节的生字,认识新偏旁。

  3、检查:无音节的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4、检查:课后题的词语,即扩词,并选择造句。

  5、检查:长句子的朗读。例如:

  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6指导书写:看、晚、再。

  7辨析同音字:在、再。

  (在)家里现(在)(再)见(再)一次

  现在,我一个人在家里,无论再黑,我都不再害怕。

  三、再读课文

  1、采用各种形式练习朗读,要求读通顺。

  2、教师范读,思考:小作者有什么变化呢?

  3、交流板书:胆小、勇敢。

  四、布置作业

  用今天学习的生字进行扩词,跟家人比一比,谁扩的词语多。

查看全文

《夜色》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夜色》教学设计 篇1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阅读要求中指出:诵读儿童诗歌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由此,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诵读诗歌感受小朋友从害怕夜晚到不害怕夜晚的心理变化过程,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的特点。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增强识字兴趣,让识字、写字、读课文变得和谐统一。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感受夜色的神秘与美丽。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伴随着悠扬的旋律,多媒体课件展示夜晚迷人的景色。

  (2)导问: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夜晚。

  (3)教师追问:在这样漆黑的夜晚,你们害怕吗?

  (4)学生依据平时的生活体验,谈一谈对夜晚的感受。

  预设①:我特别害怕夜晚,因为夜晚非常黑,看不清任何物体,只能看到一团黑影。

  预设②:我不害怕夜晚,反而非常喜欢夜晚美丽的'景色。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过渡:美丽的夜晚让人陶醉,迷人的景色让人充满遐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夜色》,看一看课文里的小朋友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走进夜晚,感受夜色的神秘与美好,说出自己对夜晚的感受,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课文内容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神秘与兴趣学习。

《夜色》教学设计 篇2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