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宛转”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夜莺的歌声》音乐,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阅读战争中小英雄题材的文学作品。

  2、学生准备:查找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了解战争中的小英雄故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1、播放“夜莺的歌声”音乐。

  2、谁在唱歌?(板书课题)

  3、《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外国作品,主要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故事。同学们,对于苏联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呢?请大家汇报自己在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4、齐读课题,然后围绕课题质疑,你最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将兴趣、习惯的培养贯穿始终,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因而,刚开课就用清脆、宛转的夜莺歌声导入,让学生感到美妙的歌声是多么富有感染力,大家产生无限丰富的想象,令人亲切陶醉而心驰神往。学生的阅读兴趣盅然,这样开课,培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等于打下了学习语文的根基。

  二、初读课文,自学交流

  1、轻声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要求读准生字字音,掌握字形。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自学情况。

  【设计意图】小学语文教学是学习语文的启蒙阶段,要为学生打好识字、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初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做到读正确,然后是读得流利,才为精读教学的“读得有感情”打下基础。只有加强对初读课文的自学情况检查,才能掌握字音、字形、词义,并能正确运用,积累词句,力求循序渐进,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查看全文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读准多音字,认识8个生字,正确读写轻蔑、沉寂、呻吟等词语。

  2、抓住“隔行分段”,了解四部分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3、能联系上下文,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导入课题

  师:看到过夜莺鸟吗?它的歌喉清脆甜美,是鸟类中有名的歌唱家之一。今天,我们要走进课文,去聆听夜莺神奇的歌声。

  课文说的是一只夜莺鸟吗?

  师:这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故事,你对苏联卫国战争了解多少?(读读词语手册50页的内容)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字词

  师:课文读了几遍,(预习得很充分,有勇气接受许老师的挑战吗?)

  剥削钉子空旷瓶塞

  削皮钉钉子空隙边塞(多音字)

  耷拉蘑菇(轻声)

  轻蔑呻吟宛转毁灭(指出毁字中左上部分的笔顺)

  2、隔行分段

  师:再考个难点的。这篇课文的段落格式跟别的课文有点不一样。谁发现了,什么不一样?(隔一行,再开始下一段。这叫“隔行分段”。你们打开书看一看,有几个隔行,分了几段?三个隔行,分成了四段。)

  3、内容概括

  师:第一部分在写什么内容呢?快速浏览第一部分。诱敌。

  再浏览第二段,这回好说了,小孩子在做什么?带路,歼敌,再诱。

  师:谁能加上时间,适当的连接词,把四部分内容连起来,说说主要内容。

  三、浅谈印象,切入重点

查看全文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精选16篇)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篇1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既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又要注重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既要突出语文整体能力的把握,又要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因而,教学本课时,教师、学生、文本要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通过多元对话,在阅读中要珍视学生感悟语言的个体性、差异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树立开放的语文学习观,力求使课堂成为生活的课堂,人文的课堂。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宛转”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独立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用演、讲故事的形式巩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

  1.师准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阅读战争中小英雄题材的文学作品。

  2.生准备:查找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了解战争中的小英雄故事。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知道小兵“张嘎”吗?(请知道的同学描述一下自己印象中的“张嘎”)

  说起小兵“张嘎”,孩子们都不会陌生。歪戴破草帽,手拿木枪,身穿白褂,光着脚丫。他擅游泳,能爬树,会摔跤,爱咬人。是个小机灵鬼儿,专门捉弄小日本。

查看全文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默、盘问、口哨、埋伏、凝神、烧毁”等问题;会用“宛如、兴致勃勃”造句。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勇敢、机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4、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搜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

  2、没见过“杜鹃、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这两种鸟。

  3、留有作业和写有含义深刻句子的小黑板或幻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讲述 引发兴趣

  战争是无情的,是残酷的,它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极其惨重的损失。在古今中外的战争中,侵略者总是没有好下场的。保家卫国的勇士们,上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下有七八岁的孩童,他们不怕牺牲,不怕流血,千方百计地打击敌人,有些侵略者直到全部被消灭了,还不知道是怎么落入了抵抗组织巧妙地设下的陷阱中的。不信,我们一起学习《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

  二、板书课题,师生质疑

  1、齐读课题:

  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2、抽生答。

  3、教师小结:

  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空,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

  4、读完课题,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5、学生质疑。

  6、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可默读、小声读、放声读、同桌一起读、快速读等)读课文。

查看全文

《13、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精选14篇)

《13、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篇1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既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又要注重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既要突出语文整体能力的把握,又要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因而,教学本课时,教师、学生、文本要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通过多元对话,在阅读中要珍视学生感悟语言的个体性、差异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树立开放的语文学习观,力求使课堂成为生活的课堂,人文的课堂。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宛转”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独立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用演、讲故事的形式巩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

  1.师准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阅读战争中小英雄题材的文学作品。

  2.生准备:查找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了解战争中的小英雄故事。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知道小兵“张嘎”吗?(请知道的同学描述一下自己印象中的“张嘎”)

  说起小兵“张嘎”,孩子们都不会陌生。歪戴破草帽,手拿木枪,身穿白褂,光着脚丫。他擅游泳,能爬树,会摔跤,爱咬人。是个小机灵鬼儿,专门捉弄小日本。

查看全文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通用22篇)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游击队员称作“夜莺”的孩子,把一股德寇引进游击圈,使游击队全歼德寇的故事,表现了前苏联儿童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教学目标

  1、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小夜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分析,感受“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理解“怎么会就剩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鹧鸪,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一个!”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点难于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战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齐读课题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这个精彩的故事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呢?(夜莺的歌声)对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小夜莺用歌声(引诱敌人),给敌人(带路),又借歌声(传递情报),最后(歼灭了敌人)

  二、精读体会,感受情景

  (一)营造情景,走进历史

  1、这场战争是多么的残酷(课件)德国强盗突然入侵苏联硝烟弥漫,战火连天,民不聊生,战争使许多苏联人民失去亲人,失去家园,流离失所这一小队德国兵进了村庄引读:街道两旁——,烧焦的树木——孩子们,你们感受到了什么?(从文中的“黑色的瓦砾”、“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可以看出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残酷和敌人的野蛮)连房屋、树木也不放过要和这样的敌人作斗争是多么的危险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