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教案

时间:2025-04-05

高二生物专题研究性学习教案(通用2篇)

高二生物专题研究性学习教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改革的实质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改革。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旨在改善学习方式,优化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旨在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巨大的空间,促进教学效益最大化。因此,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与评价,是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根本特征。

  本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就是力求实现基于《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实现标准、教科书、教学评价、课堂教学四位一体的教学。

  1.通过分解标准和探明学情制定表现性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是国家对相关年段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水平的期望,但内容标准并不等同于教学目标,因其在教学上不具有操作性。因此,科学分解内容标准是教师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出建议以及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基石。本节课运用“一对多” 的拆解法分解课程标准。

  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通过学生访谈了解学情,明确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基础与价值观念。

  本教学设计将依据行为主义认知理论与格兰伦的“ABCD表述法”,整合三维课程目标,限定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获得路径、发展层次、范围、方式及变化效果,最终形成可观察、可测量的教学目标。这是实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和评价的关键。

  2.基于教学目标开展符合逻辑条件的目标导引教学

  “引起意向-明释内容-调适形式-关注结果”是将课堂教学引向优质高效的关键途径和逻辑条件 。本教学设计将实施“目标导引教学”:基于教学目标统领教学流程,优化教学过程;基于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供学习支架,发展学科思维;基于教学目标设计并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及时调适学习过程,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查看全文

提高教师素质:中学成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精选2篇)

提高教师素质:中学成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 篇1

  

  陈晓庆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世纪之交提出的一项中学教改内容,其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教师。21世纪的教师必须不断地在科技、社会和学生的发展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肩负起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任。

  [关键词]提高  教师  素质   研究性学习   关键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体现形成性评价的特点,强调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评价要和指导密切结合,注重研究性学习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手段的丰富化。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构成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双重目的。这是我国教育面对未来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在确定发展战略时的必然选择。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首先应该是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笔者将从目前开展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产生原因及如何有效提高教师的素质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许多中学的校长、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还不完全,影响了中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的效果。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形成定势,不能明晰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只将其简单当作课外活动的形式之一,并没有实现教学方式的重大转变,使学生不能将适应学以致用,达不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查看全文

《九色鹿》——研究性学习(通用14篇)

《九色鹿》——研究性学习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37

  作者:丁芳 发表

  在上《九色鹿》,用了教案,有点研究性学习的味道,就是说,九色鹿里有两个主要人物——调达和九色鹿,小组合作,选择一个人物研究一下,说出看法和理由。完成以下的表格:

  研究的人物

  我们的看法(他是什么样的一个人物)

  我们的理由(到书中找关键的词句来说明)

  任务布置了,教室里听上去很热闹,然而在教室里转一圈,就发现有些人是东郭先生,滥竽充数的,在那里装装样子的,我走过去了,就拿起书来,大声说“我研究的是调达……”我真是觉得……

  交流了,研究调达的同学站起来,你们发现了什么?结果是很少的人举手,很简短的话。不过大家都对调达的见利忘义意见统一,没其它的发现。当然也有说贪图富贵的。

  研究九色鹿的站起来,奇怪,只有小半的同学研究,也许,大家都对坏蛋更感兴趣。不管它,有什么说什么呗。说善良,为什么?因为它不顾危险,救了调达。从这里还可以看出什么?他们好象都比较迟钝,于是我就说:勇敢。它还是什么样的动物?聪明,因为它说“陛下,你知道吗?正是这个人,在快要淹死时,我救了他。他发誓永不泄露我的住处地,谁知道他竟然见利忘义!您与一个灵魂肮脏的小人来滥杀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诶,终于有同学发现了这个地方。但是这里可以多角度地去理解,从这里可以看出九色鹿的正义感,从容镇定,充满智慧,勇敢,爱憎分明……把这些都写在黑板上了。

查看全文

《图形的变换》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精选13篇)

《图形的变换》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篇1

  《图形的变换》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

  图形的变换设计者姓名 所在学校 所教年级 研究学科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美丽的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习图形变换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知道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平移或轴对称,能开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并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这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课件)。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延伸,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案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图案也不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3、课题介绍

  本课题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具体内容是“变换图形”、“欣赏图案”、“设计图案“等。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先从图形的变换入手,再到图案的欣赏和设计,最后落到学生自己绘制图形上来。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查看全文

一堂实施研究性学习训练的探讨课──王崧舟《草船借箭》教例赏析(通用13篇)

一堂实施研究性学习训练的探讨课──王崧舟《草船借箭》教例赏析 篇1

  【设计理念】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一课,无论从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设计特色】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通读课文,把握研究主题

  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部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经研究后一致认定为“神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领悟研究策略

  教师引入:“请同学们自由读‘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谁来说说,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指名回答: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鲁肃会感到很害怕。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鲁肃会大吃一惊: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

  “假如你是鲁肃,怎样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

  “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诸葛亮会暗自高兴。这场大雾,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

查看全文

《项链》研究性学习的课堂实录(精选14篇)

《项链》研究性学习的课堂实录 篇1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成功解读文本。2、引导学生提高自为探究的能力。3、引导学生提升想象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 发现问题阶段。 

  老师: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对《项链》进行了预习阅读,这节课,首先请大家谈谈对这篇文章的总体影响。 

  学生:我想:如果玛蒂尔德在项链刚丢的时候就把真相告诉她的朋友,十年的艰辛就不用经历啦。所以,人和人之间要多沟通交流。 

  学生:我认为文章反映了一种价值观,就是拜金主义。 

  学生:这篇课文的结尾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让人吃惊。 

  学生:人物的心理刻画得很细腻。 

  学生:文章中人们的生活标准似乎是:享受奢华的生活。 

  学生:结尾给人留下了悬念:玛蒂尔德知道项链是假的后,她会怎么办哩? 

  学生:造化弄人!人不能太虚荣,否则会得到报应的。 

  学生:人生不能刻意追求某些东西,还是活得随意些好。 

  学生:玛蒂尔德除了虚荣,还有善良、诚信的一面。 

  学生:现实很残酷,努力就会走出困境。 

  学生:精神追求比物质追求更重要。 

  老师:还有看法吗?(学生摇头)非常好!下面请各小组把以上看法分类,确定几个本文的解读目标。 

  (短暂交流后,各小组组长发言。) 

  第一组:首先我们应当好好研究一下本文的结尾,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第二组:本文的主人公很值得研究,我们以为她是一个很可爱的女人。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