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篇1

  一、谈话导入,解释课题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二实小来了许多评委老师和听课老师,你们高兴吗?对啊,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节课我肯定也会遇到不少值得我学习的人,是不是?

  师:刚才我们的交流中,有两句话和现代语言不一样,你们发现了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师: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来学习一节文言文。板书:杨氏之子

  2、解释课题

  师:题目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姓杨人家的儿子)

  课文中的小孩姓杨是杨氏之子,你姓什么?在古代你就是——

  二、读课文,初识文言文味道

  1、课件出示故事,激发兴趣

  2、通读课文

  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现在让我们赶紧一起来试着读读课文吧!(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3.检查通读情况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课文中的字音都读准了吗?老师来检查一下。(课件出示)

  字音都读准了,课文肯定能读得更棒,是不是?(指名读后,正音)

  师:你们都读得非常认真,老师情不自禁也想读一读,好不好?(师范读)

  师:老师读得好吗?觉得好在哪里?(学生自由回答)

  师:(课件出示标有停顿的课文)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查看全文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通用17篇)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篇1

  【设计理念】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这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古典语言的韵味,,在读中体味这简练的语言中蕴涵的情味,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3、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体会杨氏之子的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听相声片段:兔年牛、说说牛群的话妙在哪里?师引导: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那么机智巧妙的语言呢?)

  二、疏通课文

  (一)初读古文

  师:(大屏幕出示《杨氏之子》一文。)

  这是我们小学阶段学的第一篇古文,请大家各自放开声音读一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谈(语言简短、难懂)

  师:一起读读课题——杨氏之子(理解氏、之)题目的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拓展:生结合实际说氏之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杨家小儿的故事。

  请大家打开课本,谁来把他的故事读一读——

  师:他有没有读正确呢,我们一起来听一遍!老师声情并茂地范读一遍课文。学生自己读文,特别要读准两个多音字,再请个别学生读,把文章读正确,齐读。

  (二)猜读古文

查看全文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篇1

  课  题

  五年级第二学期第10课《杨氏之子》

  课  型

  精读课

  教学目标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二、制定依据:

  1、对教材的分析:《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2、对学生的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6名,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有着较浓厚的兴趣,思维比较开阔,善于用已积累的、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能发挥想像,不断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和写话能力。但班中还存在相当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通过同桌、小组学习等方式,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这些学生,尽量给能力较弱的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做学创的学习中体验成功。

查看全文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篇1

  设计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语文是在有梯度的反复的朗读与欣赏中得到品味和体悟的。

  教学目标:

  1、在迁移中感情古文这韵味,在轻松的对话中初步培养喜爱古文的情感。

  2、通过师生的对比读的不同处,展示矛盾,探究原因,读通课文,读懂意思。

  3、围绕中心句——“杨氏子九岁甚聪惠”,立足“未闻”、“应声答曰等词的品味,感受杨氏子的聪慧过人。

  4、通过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会用注解理解“惠、曰、禽”三生字的意思。

  教学重点:围绕中心句品味杨氏子的聪慧。

  教学难点:通过古文朗读的停顿来理解古文的意思。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全文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课前游戏,玩学合一

  1、玩“背古诗”的游戏。

  2、通过古诗引入古代的另一种文体 ——古文,略讲古今用词的不同:真棒——善哉;我——吾;我们——吾等;你——尔;你们——尔等。

  板块二:解题导入,迁移运用

  1、读题,读题中哪个词叫“姓杨的人家”?那姓王、姓周的人家该怎么说?

  2、题目是什么意思?“之”在此作何解释?

  3、你能用这样的方式介绍自己吗?(注意“女”的转化)

  板块三:初读古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学生读完后检查“惠、曰、禽、诣”的读音,指名学生读古文。)

  2、学习生字,理解意思。

  (1)你读懂了哪些生字的意思,你是怎样读懂的?(学法指导——学会看注解学古文)

  (2)简介通假字——惠同慧,理解“禽”即鸟类和家禽的意思。

查看全文

《杨氏之子》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杨氏之子》优秀教学设计 篇1

  科目  语文 班级 五年级 时间  2011年4月 课题章节名称  《杨氏之子》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能力 读正确、读出节奏、理解文言文 情感 初步体会文言文特点,喜欢文言文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把课文读正确 教学难点 理解文言文,读出节奏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预习,查找资料 教 学 过 程

查看全文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通用20篇)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     创设情景法   感情颂读法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

  德育渗透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课时1课时

  板书

  10 杨氏之子 

  杨修  杨梅 透彻

  聪惠?  未闻       委婉

  应声       敏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会说话吗?那我再问,你们能把话说好吗?

  会说和说好可不是一回事,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什么样的语言才受人欢迎呢?自读第47页第一自然段,寻找答案。

  本单元学习中,我们将走进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么说话的?从中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感悟语言表达中透出的智慧,我们要认识的第一个人就是(学生说)

  板题:杨氏之子

  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

  1.了解作者、出处

  2.简介文言文。

  3.理解“诣”、“聪惠”

  3.指名朗读课文。

  (1))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