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教案(精选15篇)
《氧气》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及合作能力。
2、初步具有对知识进行分析,对比和迁移的能力。
教学用具:
药品:高锰酸钾
仪器:试管、药匙、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水槽、导管、烧杯
用品:火柴、棉花、玻璃片
教学过程:
【预习案】:
1、氧气的物理性质: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一种 色 味的____ 体,密度比空气略 , 溶于水。
2、实验室中氧气是怎样制得的?
常采用高锰酸钾、 过氧化氢或氯酸钾的方法制得氧气。
3、KMnO4制氧气,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4、H2O2制氧气,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5、KMnO4是一种 色的 体,H 2O2是一种 色的 体,MnO2是一种 色的 体。
【教学案】:
环节1: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几种实验室制取O2的方法?
结合上节课的所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重点讨论KMnO4制O2的过程。
用KMn O4制O2,第一过程应考虑实验原理,即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请位同学上黑板来书写我们上节课学过的KMnO4制O2的表达式)
环节2:探究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置。
我们知 道任何一套制气体的实验装置都可以分为二个部分,即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气体的收集装置。下面让我们探究KMnO4制O2应选择什么样的发生装置?什么样收集装置?
氧气教案(精选13篇)
氧气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是在上节课学习《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进行复习,对实验室用KMnO4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为此后系统的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 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也是中考实验操作考试的内容之一,因此本节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氧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的能力。而且在第一课时中,学生也初步了解了实验室制取氧 气的方法和原理,因此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用KMnO4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及合作能力。
2、初步具有对知识进行分析、对比和迁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1、对一般气体制取方法的总结归 纳,使学生学会发现并总结事物的一般规律。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采取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扮演着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角色。 并且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与实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使教师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被学生在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解决。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得到提升。
氧气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育目标 掌握科学规律
重点难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反应现象;反应类型的判断
策略和方法 讲演结合 教学媒体 有关仪器和药品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复习
导课
新授
氧气可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煤、汽油、酒精、煤气等
本节课来系统学习氧气的有关知识
一、氧气的化学性质:
1、碳和氧气反应:(文字表达式)
点燃
c o2 ====== co2
现象:发出白光,放热,生成无色气体co2
2、硫和氧气反应:(文字表达式)
点燃
s o2 ====== so2
现象:(空气中)
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现象:(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3、磷和氧气的反应:
点燃
p o2 ====== p2o5
现象:发出黄光,放热,有大量浓烟生成 提问引导
启发学生与生活相联系
演示 [1-2]
板书
强调
演示 [1-3]
板书
强调硫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不同现象
演示[1-4]
讲清意义和写法 思考
讨论
回答
做好充分准备
观察
描述反应现象
掌握
观察
描述反应现象
进行区别
观察
理解
记忆掌握
小结
作业
课后记 4、铁和氧气反应:
点燃
fe o2 ====== 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有黑色固体生成
5、铝和氧气反应:
点燃
ai o2 ====== al2o3
6、石蜡与氧气反应:
点燃
蜡烛 氧气 ==== 二氧化碳 水
氧气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2、与非金属反应:
3、与其他物质反应(石蜡 煤气 天然气)
1、课本p14
2、目标p12
3、复习已学元素符号
4、记忆化学式
o2 n2 co2 so2 no2 fe3o4 h2o al2o3 p2o5 co
第一册氧气的制法(精选4篇)
第一册氧气的制法 篇1
学科
初三化学
授课人
王平
授课内容
氧气的制法
授课班级
三.四
教学模式
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的教学模式
地位
作用
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气体的制法,对以后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2. 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3. 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极其化合反应的区别.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德育目标
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教学难点
催化剂,催化作用
教学疑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教学方法
演示.讲解.讨论,采取科学探究法
教材处理
1. 复习氧气的性质,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利用科学探究法,通过演示实验,引导,探求出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原理.
教学手段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讨论上一节思考题,即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追问空气中氮气,二氧化碳,氧气四瓶无色气体如何鉴别
复习氧气性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会物质检验于鉴别方法
演示实验[2-6],[2-7][2-8]
观察总结
演示
氧气的制法(精选13篇)
氧气的制法 篇1
学科
初三化学
授课人
王平
授课内容
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2. 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3. 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极其化合反应的区别.
1. 复习氧气的性质,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利用科学探究法,通过演示实验,引导,探求出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原理.
教学环节
[1]
第三节 氧气的制法
(2课时)一.知识教学点1.氧气的工业制法。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3.催化剂、催化作用。4.分解反应。二.重、难、疑点 1.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气体的操作方法。 2.难点:催化剂,催化作用。3.疑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 1.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2.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提取氧气的基本原理。 3.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4.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二)整体感知 按照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模式,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之后安排学习氧气的制法。氧气制取的演示实验是教材中第一个完整的讨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制备典型代表物的实验,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在化学实验基础操作的基础上学习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在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的基础上研究氧气的收集方法,可以说不是很难的。 本节内容以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为核心,穿插了—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建立,把描述实验部分与理论部分联系起来,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概念,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比较全面地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写出五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空气、氮气、二氧化碳)? 通过第3个问题,教会学生物质的检验方法,即按照“操作—现象—结论”的顺序叙述。[讨论]:如何鉴别四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教师活动]:讲评学生的叙述。[板书]:一.氧气的检验方法
氧气
一、--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二)学生分析
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