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教案

时间:2025-04-05

精选掩耳盗铃教案(通用13篇)

精选掩耳盗铃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畅,了解故事内容。

  2.读懂故事,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寓意。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喜欢寓言吗?你们都读过哪些寓言?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一个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

  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题目叫《掩耳盗铃》。咱们一起把课题好好地读一遍。或许有部分同学已经在课外读过这个故事了。我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对这个故事了解多少,谁来说一说?

  2.除了刚才大家说的,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或者你之前读过这个寓言,还有没弄明白的地方,现在都可以提出来。咱们在这节课上把大家的疑问一起来解决。谁来质疑?(根据学生质疑板书,如:起因、经过、结果……)这些疑问的答案我都懂,你们是希望我现在告诉你,还是自己到书里找答案?同学们,你们是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大家就共同合作来学习这则寓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第一次读文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听老师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读一遍。听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从故事中找出一句最能说明题目意思的话来。要求听清楚了吗?下面就听老师来读这个故事。

  (师范读课文)

  2.师: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题目的意思?

  生: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师:其实,题目“掩耳盗铃”这四个字每个字的意思在这句话里都能找到。比如“铃”就是指句子中的——铃铛。学习“盗”,组词。

查看全文

《掩耳盗铃》教案(精选14篇)

《掩耳盗铃》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畅,了解故事内容。

  2.读懂故事,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寓意。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喜欢寓言吗?你们都读过哪些寓言?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一个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

  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题目叫《掩耳盗铃》。咱们一起把课题好好地读一遍。或许有部分同学已经在课外读过这个故事了。我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对这个故事了解多少,谁来说一说?

  2.除了刚才大家说的,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或者你之前读过这个寓言,还有没弄明白的地方,现在都可以提出来。咱们在这节课上把大家的疑问一起来解决。谁来质疑?(根据学生质疑板书,如:起因、经过、结果……)这些疑问的答案我都懂,你们是希望我现在告诉你,还是自己到书里找答案?同学们,你们是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大家就共同合作来学习这则寓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第一次读文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听老师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读一遍。听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从故事中找出一句最能说明题目意思的话来。要求听清楚了吗?下面就听老师来读这个故事。

  (师范读课文)

  2.师: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题目的意思?

  生: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师:其实,题目“掩耳盗铃”这四个字每个字的意思在这句话里都能找到。比如“铃”就是指句子中的——铃铛。学习“盗”,组词。

查看全文

《掩耳盗铃》教案(精选13篇)

《掩耳盗铃》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亡羊补牢”两个成语的意思,练习用“只要……就……”和“从此”造句。

  3、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其中一则寓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有一点感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王老师和大家一同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题目叫----“掩耳盗铃”。

  2、通过昨天的预习,你知道课文题目中哪两个是生字,这两个生字你掌握了吗?现在王老师板书,请你把这两个字的写法告诉我。

  3、在某学生的提示下,板书:掩耳盗铃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题字面意思

  1、学生按下列要求自读课文。

  ⑴课文较简短,要求反复朗读,直到正确流利。做到不添字、不减字、不错字。

  ⑵思考:什么叫“掩耳盗铃”,请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

  2、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3、检查讨论

  ⑴同桌互读一遍,看看对方是否正确、流利地朗读完全文。

  ⑵哪些同学在互读过程中不小心读错了,请主动站起来,王老师再给你一次试读的机会。(读评)

  ⑶在互读中谁发现对方读得特别好,不仅正确流利,而且也很有感情,谁推荐给大家,请他来读一下,看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学生读师生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⑷课文哪一句话说的就是“掩耳盗铃”的意思?

查看全文

掩耳盗铃教案(通用12篇)

掩耳盗铃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寓意。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名讲学过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亡羊补牢》

  二、教师边作图边讲故事,学生猜故事结尾。

  三、这个人傻不傻,傻在哪里?

  (他傻在不该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四、给故事取个题目。

  板书课题:掩耳盗铃

  五、释题

  掩耳:捂住耳朵。盗:偷。

  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别人的铃铛。

  六、翻开课本读寓言故事。

  七、理解故事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插图板书“想偷铃铛”。

  2、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议仪。

  (1)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那他是想出一个什么办法去偷铃铛的?(结合插图板书“掩住耳朵”)

  (2)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3)那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怎样了?(结合插图板书“被人发觉”)

  3、小结:结果当然会被别人发现了: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铃铛还是照样会响的,不过只是自己听不见,别人还是照样听得见的。哪个偷铃铛的人只是自己欺骗自己。

  4、用一个成语说说偷铃人的行为。(自欺欺人)

  八、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查看全文

《掩耳盗铃》教案(精选10篇)

《掩耳盗铃》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读写。

  2.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解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教师板书:掩耳盗铃。

  3.通过预习,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

  二、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则寓言。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l)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勾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勾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明明知道只要……就……

  (2)在书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齐读。

查看全文

《掩耳盗铃》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读写。
  2.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解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教师板书:掩耳盗铃。
  3.通过预习,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
  二、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则寓言。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l)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勾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勾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明明知道只要……就……
  (2)在书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齐读。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