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数教案

时间:2025-04-05

《序数1—5》教案(通用15篇)

《序数1—5》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在中班的幼儿发育期间,对于数的认知很不够,通过序数的学习,能够让幼儿进一步的对数字的了解,很利于幼儿以后的学习活动。通过游戏和直观的观察活动,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也能够锻炼幼儿的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能够懂得排序。

  2、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知道什么是序数。

  教学的难点:区分数字和序数。

  活动准备

  1、 点字卡。

  2、 标记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让幼儿闭上眼睛。

  2、让幼儿观察图片上的动物。

  3、让幼儿数数有几只……逐个的数。

  二、在出示图(2)点字卡

  1、数数点字卡,逐个的数。

  三、用动物卡和点数卡来排序,按从少到多排列。

  1、谁排在最前面,第一只大象排在第一。

  2、请小朋友来排谁排在第二。

  3、谁在第三,四,五。

  四、请小朋友一起和老师说一遍。

  大象排在第一,两只……排在第2,3,4,5。

  五、请小朋友来排点字卡(请各位小朋友来排排)

  1、请小朋友念一念:一个点子排在第一

  两个点子排在第二

  六、与数字串联起来: 一只大象, 一个点字卡 用数字1表示

  两只大象, 两个点字卡 用数字2表示

  七、1、朋友自己排,(从少到多的排,老师指导,教具要人手一份)。

查看全文

《序数1—5》教案(精选15篇)

《序数1—5》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6以内的序数,并感知序数的方向性。

  2、能够正确运用“第几”来表示物体的顺序。

  活动准备:

  1、能调头的火车图片一幅(画有6节车厢,分别为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紫色、粉色)、数字卡1-6(1套)。

  2、小动物图片6张(小熊、小猪、小狗、小鸡、小猫、小兔)。

  3、电脑、投影仪、投影幕、

  4、记录表若干、电影票若干、水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小动物坐火车旅行”,帮助幼儿认识“6”以内的序数。

  (1)教师出示火车图片(火车头朝左),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

  ①这辆火车有几节车厢?(6节)

  ②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③第一到第六节车厢分别是什么颜色的?(看序号说颜色)

  ④绿颜色的车厢是第几节?数字几来表示?……(看颜色说序号)

  (2)教师边出示小动物图片边提问:

  ①哪些小动物都来乘车了?(小熊、小猪、小狗、小鸡、小猫和小兔)。

  ②小动物们分别坐在第几节车厢呢?

  ③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从哪边开始数的?(从左到右)

  (3)玩游戏:“我来问、你来答”,复习巩固从左到右1至6的序数。

  教师:“,我问你,小白兔在第几节?”

  幼儿:“金老师,我来答,小白兔在第2节。”

  教师:“,我问你,第3节坐着谁?”

  幼儿:“金老师,我来答,第3节车厢坐的是小狗。”

  2、引导幼儿感受不同方向物体的排列次序。

  教师:“小动物们玩得真高兴,它们又要出发了。(变换火车方向,车头朝右)请你们看一看现在小猪坐在第几节车厢?原来小猪坐第几节车厢啊?为什么变了呢?”

查看全文

函数教案(通用13篇)

函数教案 篇1

  1、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有时可以用定义的等价形式: , 。

  2、若函数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则 恒等于零,这样的函数有无数个。

  3、如果点 是原函数图象上的点,那么点 就是其反函数图象上的点。

  4、反函数的相关性质:

  (1)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的单调性,单调区间不一定相同;

  (2)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函数单调只能作为存在反函数的充分条件)

  只有从定义域到值域上一一映射所确定的函数才有反函数。(存在反函数的充要条件)

  (3)奇函数的反函数也是奇函数。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定义域为单元素集的偶函数除外);

  (4)周期函数不存在反函数;

  (5)若 是连续单调递增函数,则" 与 的图象有公共点" " 的图象与直线 有公共点" "方程 有解";

  (6)若 为增函数,则 与 的图象的交点必在直线 上;

  (7)函数 的图象与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8)函数 与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5、两个函数相同,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分别相同。

  6、 对 恒成立 或 其中 。

  7、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现形式:

  (1)一般式 ;

  (2)顶点式: 其中 为抛物线顶点坐标;

  (3)零点式: 其中 、 为抛物线与 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

  8、不等式中的恒成立问题与不等式的有解问题对比:

  (1) 在 的定义域上恒成立 ;

  (2) 在 的定义域上恒成立 ;

  (3) 在 的定义域上有解 ;

  (4) 在 的定义域上有解 。

查看全文

相邻的数教案(精选14篇)

相邻的数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多1或少1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小房子10座,小动物形象10个(小猫、小兔、小狗、小猪、小青蛙、大象等),数字卡片1~10。

  2、《粉刷匠》儿歌视频和《找朋友》音乐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用儿歌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唱唱《粉刷匠》放松一下

  师:我们是小小粉刷匠,刷了屋顶又刷墙,看我们刷的房子漂亮吗?

  幼:漂亮

  师:那数一数我们一共刷了多少座小房子

  幼:10座

  师:现在老师给这10做小房子装上门牌号,让我们的小房子更加整齐。

  师:就在我们刚才刷房子的时候,他们的主人回来了,看看他们都是谁?

  幼:小猫、小兔、小狗、小猪、小青蛙、大象、小猴、小马、熊猫、小牛

  给小动物们找邻居

  师:小动物回到家后,看到自己的房子焕然一新,还安上了门牌号,可高兴了,都急急忙忙的进去看看。现在小朋友也来看看,你喜欢的动物和谁是邻居?

  (幼儿自由回答)

  师:刚才小朋友都回答正确了,邻居就是紧挨着他的小动物,那你喜欢的小动物房子的门牌号是多少,邻居的门牌号又是多少呢?

  (幼儿自由回答)

  讲解相邻数,和数字宝宝做游戏

  师:咱们小朋友都回答正确了,小动物也记住了自己和邻居的门牌号,为了表示对我们的感谢,他们要出去买些吃的奖励我们(把小动物撤走)

  师:小动物刚走,门牌号上的数字宝宝们说话了,3号数字宝宝“你们还记得我的邻居门牌号是什么吗?”

查看全文

能被3整除的数教案(通用9篇)

能被3整除的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并能正确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5整除。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被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重点。

  难点: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5整除是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备 注

  一、复习准备

  谁能说一说整除的意义?什么叫做约数和倍数?

  板书:A÷B=整数(没有余数)

  自然数自然数

  倍数约数

  口答:

  15的约数有哪几个?(提示:15÷?)

  15的约数有1、3、15、5

  15的倍数有哪些?(提示:?÷15)

  15的倍数有:15、30、45、60...

  (3)20以内2的倍数有:。

  (4)40以内5的倍数有:。

  (3)“2、5的倍数”可以怎么求?

  出示两个图表,引导学生在内填上2的倍数和5的倍数。

  二、导入新课

  “2、4、6、8、10...”这些数都能被2整除。“5、10、15、20...”这些数都能被5整除。它们都是“能被2、5整除的数”(板书)。

  谁能很快说出“50483”能否被2整除?能否被5整除?今天我们来研究“能被2、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板书)。这是这节课要学的新知识。

  三、教学新知

  1、教师指图中能被2整除的数,问:你发现这些数有什么特征?归纳后,板书成:个位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2、教师指图中能被5整除的数,问:这些能被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归纳后,板书成: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

  3、练一练(投影)

  (1)下面哪些数能被2整除,为什么?

查看全文

说数教学设计(精选2篇)

说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教学目标:

  1.把握科学小品的准确性、生动性特征,体会科学小品的文章美。

  2.从文章的描述中感悟数字美、数学美。

  3.拓展研究,认识科学美和科学精神之美,培养课外阅读科学文章的兴趣和能力。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课前阅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掌握文章基本信息,并完成课后习题一:

  课文是以什么线索来展开说明的?请你根据作者的思路画出一个简单的示意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华民族是个有着数字情结的民族。有人统计,一部《唐诗三百首》,嵌入数字的诗就有一百三十首之多。历代诗人以数字入诗更是随处可见,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数不胜数。清代文人纪晓岚更是别出心裁,他有一首咏雪的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芦花皆不见”,将数字运用得出神入化,堪称数字妙用的典范。

  数字的背后,更有着丰富的知识和含义。它是记录人生的足迹。比如我们七岁背起书包进了学校的大门,十八岁庄严地宣誓成人。孔子还说过:“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这里的数字,成了人生中一道道里程碑,记录了我们的成长。

  普普通通的数字原来拥有这样多的寓意,是这么的有趣。那么数究竟是怎么来的?数又是如何发展的?数还有什么新东西等待我们去发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准确严谨、情致盎然的科学小品文——《说数》。(在黑板上书写课题)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