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点击浏览该文件

江西省余江画桥镇中心小学 汤全康

查看全文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与实录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与实录
成都市实验小学 魏理
教学设想
循环小数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在新课改理念下,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来,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学会合作”。学生学习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过程,而应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一个发现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比较、思索、发现,才能真正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进而领悟、内化为认知结构。所以我认为教师在积极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同时,应给他们留出足够的思维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先通过计算5÷8、1÷3、79.2÷6、58.6÷11,获得具体例证。使学生感受到某些除法与以前学的不一样,这些除法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都除不尽。在进行初步感知后,让学生对算式分类,学生自然而然分为除尽和除不尽两类,除尽的是已经学过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除不尽这一类算式的特点和规律。这样从实际计算中引发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围绕“这些除法算式为什么除不尽,商有什么特点?”小组展开了热烈讨论,由于给学生创设了充分的活动空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探索问题,培养了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学生首先发现由于余数重复出现,商也重复出现,而且这样的重复是循环不断的。紧接着教师说明像这样的小数还有很多,如0.333……、5.32727……、0.444……、1.68181……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又发现重复出现的数字是依次不断的,小数的位数是无限的。在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循环小数的本质属性后,再通过让学生自己来取名字,看书等活动,学生自己总结出了循环小数的概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看书自学的良好学习习惯。最后教师照应前面对算式的分类,引出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扩大了小数概念的外延。并引导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

查看全文

说数教学设计(精选2篇)

说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教学目标:

  1.把握科学小品的准确性、生动性特征,体会科学小品的文章美。

  2.从文章的描述中感悟数字美、数学美。

  3.拓展研究,认识科学美和科学精神之美,培养课外阅读科学文章的兴趣和能力。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课前阅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掌握文章基本信息,并完成课后习题一:

  课文是以什么线索来展开说明的?请你根据作者的思路画出一个简单的示意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华民族是个有着数字情结的民族。有人统计,一部《唐诗三百首》,嵌入数字的诗就有一百三十首之多。历代诗人以数字入诗更是随处可见,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数不胜数。清代文人纪晓岚更是别出心裁,他有一首咏雪的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芦花皆不见”,将数字运用得出神入化,堪称数字妙用的典范。

  数字的背后,更有着丰富的知识和含义。它是记录人生的足迹。比如我们七岁背起书包进了学校的大门,十八岁庄严地宣誓成人。孔子还说过:“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这里的数字,成了人生中一道道里程碑,记录了我们的成长。

  普普通通的数字原来拥有这样多的寓意,是这么的有趣。那么数究竟是怎么来的?数又是如何发展的?数还有什么新东西等待我们去发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准确严谨、情致盎然的科学小品文——《说数》。(在黑板上书写课题)

查看全文

认识整万数 教学设计(通用2篇)

认识整万数 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87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这些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认识整万数,初步了解我国的数位分级,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整万数。

  2、让学生通过了解一些具体事物数量的多少,增强数感,感受整万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学习整万数的兴趣和认识整万数的自信心,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3、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万级各记数单位的意义,能读、写整万数。

  教学难点:了解整万数的含义,感受大数目的价值。

  教学准备:

  计数器、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出示:常州图片。

  上课之前呀,王老师首先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

  从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师:是的,常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数据,它也向我们介绍了常熟的一些情况,我请一位小朋友来读一读。(相关人数、面积)

  二、学习新知

  1、出示1264,请大家看,关于这个数你知道什么?

  1在千位上,表示1个千;2在百位上,表示2个百;6在十位上,表示6个十;4在个位上,表示4个一。

  (1)出示计数器(写有个、十、百、千)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计数单位,从右往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师拨2000,刚才我们说我校的学生大约有2000,这个2表示2个一千,那几个2000是10000呢?

  师:我们边拨边数好吗?

查看全文

负数教学设计(精选12篇)

负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进一步认识负数、用负数表示事物的过程。

  2、能根据一定的标准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有关数量。

  3、感受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正、负数来表达和交流。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数学竞赛,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1.师:同学们某班利用课余活动举办“兔博士”数学竞赛,我们去看看吧。谁来读一读。

  2.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先放在心里。)

  3.提出(1)的'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

  4.交流学生用正数、负数表示的结果。

  5.提出(2)的要求,让学生自己计算并填空。

  6.交流三个队的得分,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二、质量检查

  1、让学生了解一袋糖的标准质量和七袋糖抽样检测的结果,知道用正、负数和0表示每袋白糖和标准质量相比的要求,然后自己填表。

  2、交流填表的结果,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3、提出兔博士的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练一练

  1、先让学生了解6名同学的体重并计算他们的平均体重。再自己完成(2)题,最后交流。

  2、让学生利用小组同学的身高进行练习。

  教学后记:

  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交流的空间,使学生体验正负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讨论“±5g”表示的意义,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用数学表示和交流问题的意义和价值。

负数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内容:

  负数的意义。(课本123—125也得例1、例2)

查看全文

《认识整千数》教学设计(通用5篇)

《认识整千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认识整千数”。

  教学目标:

  1、在数整千数的过程中,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直观地感受“10个一千是一万”的含义。

  2、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会读、写整千数和一万。

  3、会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

  4、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教学重点:学生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

  教学难点:体验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计数器、课件、光盘、练习纸、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趣引新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位小朋友吗?那你能估计出我们荣炳中心校一共有多少位学生吗?(出示我校早操图)我们学校大约有一千位小学生呢。

  2、出示万人体育馆图。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个体育馆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你能试着估计一下这个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吗?

  3、大约能坐一万人呢!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一万到底有多大,一万怎么写吗?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整千数的认识”。(板书:认识整千数)

  二、师生合作,获得新知

  (一)感受整千数和一万的含义

  1、(出示挂图)小朋友,你知道上面每幅图中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吗?

  多媒体课件展示数数操作过程:先出示一个,然后出示十个、一百个、一千个,让学生说一说分别是多少。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