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导游词

时间:2025-04-04

学院导游词(精选4篇)

学院导游词 篇1

  学校占地面积12159亩(校本部1136亩,科技园区1023亩,林场10000亩),是北京市“花园式”单位,先后被授予“北京市文明校园”和“首都文明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

  校园内绿树成荫,花草繁茂,环境幽雅,被授予北京市花园式单位。学校教学设施齐备,建有各类基础和专业实验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建立了71个稳定的校外教学科研生产实习基地。图书馆藏书38.75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5个,与30多家单位建立馆际互借、资源共享关系。建成校园局域网,有足球场、篮球场、游泳池、风雨操场和全塑胶标准田径场等较完善的体育设施。定期公开出版《北京农学院学报》。

  学校坚持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中心,努力打造和完善都市型现代农业高等教育体系。学校申报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被批准为北京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近三年来,学生在中国青年创新大赛、“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北京市大学生学科竞赛、全国跆拳道锦标赛等一系列科技、文艺、体育竞赛中获得北京市级(省部级)以上奖励300余项,其中一等奖50余项,并首次获得了全国冠军。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研究生就业率保持在100%,学校被授予“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就业中心”称号。尤其是大学生“村官”培养工作,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批示:“北京农学院培养‘村官’的经验很好,为新农村建设输送了新型人才。”

查看全文

学院导游词(精选4篇)

学院导游词 篇1

  北京农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多科融合的北京市属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始建于1956年,几经变迁、数易校名,1965年正式升格为大学,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北京农学院。学校占地面积12159亩(校本部1136亩,科技园区1023亩,林场10000亩),是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全国文明单位。

  学校现有11个二级学院和4个教学部。有教职员工1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00余人,教授、副教授290人。教师中受聘为亚美尼亚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1人,北京市高层次和学术创新人才6人次,省部级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8人,北京市教学名师7人,长城学者培养计划入选人员5人,北京市优秀学术创新团队和优秀教学团队17个,北京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65人,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入选人员15人,北京市科技新星26人。学校现有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留学生等各类在校生8000余人,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兼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多类型、多层次的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体系。

  学校现有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覆盖了2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有4个类别涉及14个领域的专业学位硕士授予点。有30个本科专业,其中园艺专业动物医学专业为一类本科招生专业,园艺专业为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园艺、动物医学、农林经济管理3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农学、动物医学、园林、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园艺等6个专业为北京市级特色建设专业。有1个国家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4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果树学、临床兽医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5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有农业部都市农业(北方)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兽医学(中医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农业应用新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农产品有害微生物及农残安全检测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农业生物制品与种业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北京市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奶牛营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北京都市农业研究院、首都农产品安全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市大学科技园等20个省部级科研机构和成果转化基地。

查看全文

学院导游词(精选5篇)

学院导游词 篇1

  北京农学院历史可追溯到始建于1956年的河北省通县农业学校,1958年更名为北京市农业学校,1961年迁入现址,1965年升格为北京农业劳动大学,“文革”期间停办。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现址建立北京农学院, 1998年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xx年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良好”成绩。

  北京农学院(7)21世纪前20xx年学校的发展目标:把北京农学院建设成为在北京市属高校中[1]以农科特色为主,兼有工、经、管、法、文、理等类专业,具有鲜明特色,部分学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现代化农林大学。学校现有15个二级学院(教学部):生物技术学院(1系)、植物科学技术学院(2系)、动物科学技术学院(3系)、经济管理学院(4系)、园林学院(5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6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7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8系)、城乡发展学院(9系)(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10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基础教学部(外语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8300余人,其中研究生610余人,本科生6140余人,高职生1170余人,继续教育类学生400余人,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兼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多类型、多层次的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体系。

  “”期间,学校将围绕服务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以完善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体系为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专业为重点,以加快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用型和复合型的技术、经营、管理人才,把学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培养基地,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研究基地,科研成果转化与农业新技术服务基地,国内外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交流的窗口与平台,争取在20xx年前把学校建设成为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

查看全文

学院导游词(精选5篇)

学院导游词 篇1

  北京农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多科融合的北京市属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始建于1956年,几经变迁、数易校名,1965年正式升格为大学,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北京农学院。学校占地面积12159亩(校本部1136亩,科技园区1023亩,林场10000亩),是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全国文明单位。

  学校现有11个二级学院和4个教学部。有教职员工1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00余人,教授、副教授290人。教师中受聘为亚美尼亚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1人,北京市高层次和学术创新人才6人次,省部级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8人,北京市教学名师7人,长城学者培养计划入选人员5人,北京市优秀学术创新团队和优秀教学团队17个,北京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65人,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入选人员15人,北京市科技新星26人。学校现有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留学生等各类在校生8000余人,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兼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多类型、多层次的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体系。

  学校现有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覆盖了2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有4个类别涉及14个领域的专业学位硕士授予点。有30个本科专业,其中园艺专业动物医学专业为一类本科招生专业,园艺专业为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园艺、动物医学、农林经济管理3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农学、动物医学、园林、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园艺等6个专业为北京市级特色建设专业。有1个国家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4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果树学、临床兽医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5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有农业部都市农业(北方)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兽医学(中医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农业应用新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农产品有害微生物及农残安全检测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农业生物制品与种业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北京市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奶牛营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北京都市农业研究院、首都农产品安全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市大学科技园等20个省部级科研机构和成果转化基地。

查看全文

重庆文理学院导游词

  重庆文理学院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下面是第一范文网为大家带来的重庆文理学院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重庆文理学院导游词范文1:

  重庆文理学院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其前身重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渝州教育学院分别创办于1976年和1972年;20xx年5月两校合并组建为渝西学院;20xx年4月,学校更名为重庆文理学院。

  学校校园网设备先进,教学、科研(包括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电子阅览室设施齐备)及生活设施完善。[1]

  学校开设了49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农学、法学、经济学九大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000余人,本科生源跨全国20多个省(区、市);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以开展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和国际合作教育为辅,现有来自美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留学生40余名,成人高等教育学生20xx余人;与市内外9所高校合作开展研究生教育,兼职硕士生导师40余人,联合培养研究生70余名。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应用技能过硬、社会适应能力强,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肯定和欢迎。学校毕业生遍及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各个行业领域,大多已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20xx-20xx年度,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重庆文理学院导游词范文2:

  重庆文理学院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88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其中星湖校区是学校党政办公所在地,座落在永川市卫星湖文化旅游区,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红河校区位于永川城区,是具有浓郁现代气息的高校新校区;北山校区座落在永川市中心北山之巅,环境幽雅,是城区怡人的自然园林区。重庆文理学院是目前我国唯一实施“三标一体”管理并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重认证的普通高校。

查看全文

北京农学院导游词(通用4篇)

北京农学院导游词 篇1

  北京农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多科融合的北京市属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始建于1956年,几经变迁、数易校名,1965年正式升格为大学,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北京农学院。学校占地面积2159亩(校本部1136亩,科技园区1023亩),是北京市“花园式”单位,先后被授予“北京市文明校园”和“首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现有15个二级学院(教学部):生物技术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园林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城乡发展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基础教学部(外语教学部、体育教学部)。有教职员工77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424人,教授74人,副教授196人。教师中受聘为“外籍院士”1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1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北京市教学名师5人,北京市创新人才7人,北京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65人,北京市优秀学术创新团队和优秀教学团队13个,兼职博士生导师12人。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8300余人,其中研究生610余人,本科生6140余人,高职生1170余人,继续教育类学生400余人,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兼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多类型、多层次的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体系。

  学校现有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覆盖了2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有2个类别涉及12个领域的专业学位硕士授予点,28个本科专业,其中园艺、动物医学、农林经济管理3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农学、动物医学、园林、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园艺等6个专业为北京市级特色建设专业;有1个北京市大学科技园、3个北京市人才培养基地和3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果树学、临床兽医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5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有农业部都市农业(北方)重点实验室、兽医学(中医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农业应用新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农产品有害微生物及农残安全检测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北京都市农业研究院、首都农产品安全产业技术研究院等7个北京市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研究机构。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