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体育教案

时间:2025-04-05

关于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教案(精选3篇)

关于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练习投掷和快速跑的能力。

  【活动准备】

  沙包若干,布置好场地。

  【活动过程】

  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四队,手拿沙包站在起跑线上。

  游戏开始,教师发令后,每队排头的幼儿头顶沙包,从小路上急速向前走。走到小河边,取下沙包,单手将沙包用力向圆圈投去,然后双脚跳过小河,快速向前跑,绕过圆圈,按原路返回,拍第二个幼儿的手。依次进行,直至全部跑完。最后教师数一数各队圆圈里的沙包数量,以多者为胜。

  【活动规则】

  1、走小路时只能走不能跑,否则须从头开始。

  2、前后两人必须拍过手,方可继续进行。

  注意事项:

  1、小路也可画成弯曲的,小河与投掷的距离可根据幼儿的情况变动。

  2、如果圈内沙包一样多,则以速度快,守规则者为胜。

  【活动反思】

  本课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共同营造了一个充满乐趣的情景,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积极投入的进行了合作活动。整个课堂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身心真正“活动”了起来。

  课前我一直担心学生会“出洋相”,一个担心是:能否放手让学生小组自主活动?但在课堂上四个学生小组都出乎我意料的有序地展开了活动。由此我认识到,只要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给他们提供自主的空间,都具有将创新思维转化为成果的能力。我课前的第二个担心是器材问题,由于纸飞机材质和制作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到纸飞机飞行的高度和远度,所以我担心这会影响到学生对正确投掷动作的体验和掌握。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部分破损的纸飞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学生投掷效果的展开,但在经过师生共同探究之后,绝大多数学生对正确的投掷动作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相同的投掷纸飞机不同的飞行高度和远度相反还激起了部分同学的好奇心,在课后他们拉住我询问原因,在鼓励和肯定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后我就纸飞机的一些弊端跟他们作了解释,同时鼓励他们去摸索更好的纸飞机的制作方法让纸飞机飞的更高更远。事后我鼓励学生努力在学习中养成探究的好习惯。

查看全文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案(通用9篇)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案 篇1

  七彩虾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小青鱼尊敬老人的情感2、能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老人的尊敬之情。

  重点:感受并表达对老人的尊敬之情。

  难点: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挂图第16号,故事磁带绘图纸和油画棒活动过程:

  一、 讨论1、小朋友,你们生活中看到过哪些老人?你喜欢他们吗?

  2、你们平时看见他们,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3、有一只虾,它长的很特别,他也很喜欢帮助老人,那他帮助了谁?请小朋友一起来听听吧!

  二、听故事1、讲述故事一遍,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的七彩虾是谁?

  2、再次倾听故事一遍,提问,故事里小青鱼帮助了谁?

  为什么虾公公会把彩虹当成七彩虾?

  小青鱼为什么要帮助虾公公?

  它是怎么帮助虾公公的?

  你认为,小青鱼这样做好吗?好在哪里?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帮助过老人?怎样帮的?

  三、 绘画1、 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老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马路上,小区里会有很多老人,今天我们就一起画一张漂亮的画,送给他们吧!

  2、 教师提示,可以画七彩虾和虾公公的故事。

  四、 活动延伸带着自己的画,把它送给小区里或者路上,也可以是自己家里的老人。

  设计意图:

  以谈话的形式,引导幼儿对下面的故事感兴趣。

  以故事作为引子,帮助幼儿理解孝敬老人的社会行为。以提问来帮助幼儿理解七彩虾故事的内容。

  用绘画的形式既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又可以作为送给老人的礼物。

查看全文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教案模板(通用2篇)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教案模板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紧张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学习用各种方式排泄紧张情绪。

  2.大胆表述自己产生紧张情绪的事情或过程。

  活动准备

  课件、画笔、纸、视频展示台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回答问题

  1.播放课件。

  2.师:你看到画面上有谁?它怎么了?这群受伤的小玩偶要去干嘛?

  幼:有一些受伤的小玩偶,他们要去看病。

  师:你去看病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谁来说一说?玩偶们在等待看病的时候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幼儿讨论,并说一说)

  (二)仔细观察,描述不同表情

  师:请注意观察小玩偶们的表情变化。

  操作课件,并用“门开了,进去一个,出来一个”的句式请幼儿观察、说说玩偶们表情的变化。

  师幼共同总结玩偶们表情的变化。(课件中将几个场景结合起来,一起观看、比较。)

  着重观察最后的小木偶的表情变化,师引导:还剩3个玩偶时,小木偶的表情是笑的,为什么?还剩2个玩偶时,小木偶的头往右看一看,为什么?还剩1个玩偶时,它的动作、表情怎样?为什么要摸鼻子?

  (三)操作、介绍

  问:你有过这样的让你紧张、害怕的事情?你能用画的方式把这些事情画下来吗?

  请幼儿介绍(利用展示台)介绍完后再请所有幼儿一起贴一贴。

  师小结:每个人都有让自己紧张的事情,但一直这样紧张,你觉得好吗?为什么?紧张了对自己的身体有什么坏处呢?

  幼:1.紧张了会让疼痛更加重。2.紧张了会心情糟糕。3.紧张了会抑郁。4.紧张了会越来越害怕。

  (四)结束活动

  问:有什么好方法,能让自己变得不紧张?

查看全文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教案范文(通用4篇)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教案范文 篇1

  一、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鼻子的作用。

  2、知道擦鼻涕和简单的保护鼻子的方法。

  3、幼儿具有爱护鼻子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醋、花露水(用杯子装好)

  2、翘鼻子噜噜故事课件

  3、纸巾若干、垃圾桶

  三、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难点:了解鼻子的作用,掌握保护鼻子的方法。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观察画像,指出少了什么师:这是一位粗心的小朋友画的一幅画,这副画没有画完整,小朋友观察一下,这幅画上缺少了什么东西?(出示一张未画完整的画像,引导幼儿说出画像上少了鼻子)师:小朋友真聪明,这副画缺少了鼻子。鼻子对我们是很重要的,可不能少了我们的小鼻子。

  (二)了解鼻子的'作用

  1、幼儿尝试闻醋、花露水的味道师幼共同玩游戏《看谁的本领大》,引导幼儿用各种器官去尝试分辨事先准备好的各种物品的特殊气味,如:醋、花露水,并给予说对的幼儿鼓励。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样东西,请小朋友们帮老师分辨一下,看看它们是什么?

  (幼儿闻味道,自由表达)师:你是用什么闻出来它们的味道的呢?

  引导幼儿说出示用鼻子闻出来的,并根据已有经验说出鼻子还闻到过什么气味师:你还用你的小鼻子闻过什么味道呢(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自己闻到过的味道,如饭菜香味、苹果的味道、臭味等)

  2、引导幼儿说一说鼻子还用什么作用。

  师:小鼻子除了用来闻味,还有什么作用?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会呼吸并提示幼儿将鼻子捏紧,嘴巴闭上,让幼儿感受鼻子不能呼吸的难受。

查看全文

第6章学前期儿童心理的发展第7-8节学前儿童心理过程的发展

第六章 学前期儿童心理的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

  第三节 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

  第四节 学前儿童的游戏

  第五节 学前儿童的学习和劳动

  第六节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第七节学前儿童心理过程的发展

  第八节学前儿童个性的初步形成

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

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它的具体形象性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

所谓具体形象性的思维,是指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即凭借具体形象的联想来进行的,而主要不是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关系的理解,即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的,儿童的这种具体形象思维,是跟儿童知识经验的贫乏分不开的,是跟儿童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占优势分不开的。

当然,在整个学前时期内,思维的特点又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例如,学前初期儿童还保留着相当大的直觉行动思维的成分,而学前晚期儿童,抽象逻辑思维则开始有了一定的发展。

《儿童心理学》朱智贤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前儿童最初概念的掌握

1.最初的词的概括和概念的掌握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概念是在概括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是用词来标志的。

从种系发展来看,概念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起来的。但从个体发展看来,对于人类长期形成的概念只能逐步来掌握。虽然概念总是以一定的词来标志的,但是,每个儿童所掌握的同一概念的广度和深度是不同的,同一儿童在其不同发展时期,对同一概念掌握的广度和深度也是不同的。这个过程也就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程。

查看全文

多元智力观与学前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多元智力观与学前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班杜拉于1977年首次提出自我效能这一概念。他指出自我效能是对自己在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并进一步把预期分为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关于某种行为可引起某种具体结果的信念;效能预期是指自己是否具有引发某一结果的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感本质上就是效能预期,表现为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自信程度。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广泛注意,近20年来有许多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人们发现它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任务选择和内部目标设定,还决定我们将付出多大的努力以及在遇到障碍或不愉快经历时将坚持多久,它还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的反应模式,影响着我们的人际交往以及对自我人格的建构。因此我们只有清醒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及价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才能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社会立于不败之地。但是自我效能感具有相对稳定性,早期的状况影响着后期的发展结果,因此帮助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对其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个体行为的成败经验
个体主要通过亲身经历获得关于自身能力的认识。成功的经验能够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不同的人受影响的程度并不一样,而且任务的难度、个人的努力程度、外界援助多寡也会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二)替代性经验
人们在观察别人时也可得到有关自我效能的信息。看到与自己相近的人的成功能促进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增强实现同样目标的信心;看到与自己相近的人失败,尤其是付出很大努力后的失败,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