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弈教案

时间:2025-04-05

《学弈》教案(精选17篇)

《学弈》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

  2、相互介绍孟子。

  4、释题:“弈”指,“学弈”指。

  5、质疑: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为止。

  2、小组合作读课文,互相正误。

  5、展示交流

  6、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小组合作学习,解疑释惑,讨论每句话的意思。

  3、展示交流。

  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

  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一人:

  另一人:

  3、学得结果怎么样?是什么原因?

  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

查看全文

《学弈》教案(通用14篇)

《学弈》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2.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3.学生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学生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一步了解体会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积累成语,文言文成语故事,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内容:

  学生读通读懂课文,并在问题情境中明理;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中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学生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CAI.课件、头饰、课外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1.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1)成语游戏――――请学生在30秒钟内自由说成语。(CAI.课件显示30至0的计时数)

  (2)介绍成语大多来源于古代故事从而揭示课题。

  2.读通整体感悟文章大意。

  (1)学生初读课文,做到读懂、读通、读不通的句子作上记号。

  (2)检查初读情况,教师顺势配乐范读全文。(CAI.课件播放音乐)

  (3)引导学生自悟文言文特点以及课文大意。

  (4)过渡小结。

  3.读懂,根据注释自主合作探究,自悟句意文意。

  (1)学生再读课文,根据注释、插图在文中边批划,边读懂每句话,不明白的做上记号。

  (2)反馈疑难问题。(CAI.课件显示疑难句子)

查看全文

学弈教案(精选13篇)

学弈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此为指导,根据“整体性阅读”策略,抓住学生初学文言文这一契机,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自主读书、自主理解、诵读积累,教师发挥好组织者、引领者、点拨者的作用。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141——143页。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懂得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确的态度,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到本领。

  2、能力目标:

  (1)自主对照注释,联系已有经验及上下文,培养读通、读懂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2)通过本文学习培养学生正确处理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句子的含义。

  (3)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辨准同一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每句话的含义,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学弈ppt》

  教学模式

  “自主参与”阅读教学模式

  教学步骤及教学活动设计

  一、谈话导入

  1、谈文言文,使学生对这一古代书面语体有初步的认识,并通过谈话,激起学生对文言文的情感。

  2、揭题:学习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学弈。

  3、解题:学弈——学下围棋

查看全文

《学弈》教案(精选14篇)

《学弈》教案 篇1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点: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

  教具准备:挂图和小黑板

  一、 导入新课,出示常见的文言警句(投影片或小黑板):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讲一讲。

  2.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总结出文言文的一般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

  3.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学弈》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读通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1.师范读课文(能有声有色背诵更好),也可读两遍。

  2..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3.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

  4.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

  5.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查看全文

《学弈》教案(精选12篇)

《学弈》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

  2、相互介绍孟子。

  4、释题:“弈”指,“学弈”指。

  5、质疑: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为止。

  2、小组合作读课文,互相正误。

  5、展示交流

  6、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小组合作学习,解疑释惑,讨论每句话的意思。

  3、展示交流。

  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

  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一人:

  另一人:

  3、学得结果怎么样?是什么原因?

  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

查看全文

《学弈》教案(通用15篇)

《学弈》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诵读课文,理解文章蕴涵的道理

  2、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

  3、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二、 大声朗读,解决生字。

  弈  诲  鸿鹄  弗   援  缴  矣

  三、 小组互读,注意停顿。

  四、 指名朗读,纠正停顿。

  五、 看译文,与原文对照,了解重点词语意思。

  六、全班齐读,注意语气,感情。

  七、作业:背诵全文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 背诵课文比赛,看那一组背诵的好!(评分)

  二、整体感知:文章里两个跟奕秋学下棋的人表现有什么不同,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意

  三、交流探究:

  ⒈“惟奕秋之为听”的意思是只听奕秋一个人的教导,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老师的教诲?

  ⒉学习了本文,你认为成功的条件有哪些?

  四、完成练习:(综合本)

  (一)、写出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弈:           通国:

  善:           诲:

  援:           俱:

  弗若:         然:

  (二)、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