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洋洋》教案(精选16篇)
《喜洋洋》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演奏《喜洋洋》乐曲,感受音乐ABA的结构和乐曲喜洋洋的情绪。
2、掌握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尝试随着音乐打击乐器演奏,享受集体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ppt、打击乐器(双响筒,碰铃,铃鼓)
活动重点:演奏《喜洋洋》乐曲,感受音乐ABA的结构
活动难点:在掌握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尝试随着音乐打击乐器演奏
活动过程:
一、倾听音乐,感受音乐情绪。(约2分钟)师:我们来听一首曲子,听完说说这首曲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
幼1:听起来很热闹(感觉很热闹)
幼2:很欢快
幼3:像过年了
师:这是一首很欢快、热闹的的乐曲,过年,过节的时候大家有时会听到,感觉喜气洋洋的、很开心,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喜洋洋。我们再来听听这首曲子,大家听听这个音乐可以分为几段?
二、 听辨乐句节奏,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约20分钟)
1、出示乐句节奏图谱,感受乐曲ABA结构(约15分钟)
师:音乐听完了,你觉得这个乐曲,能分成几段?
幼1:两段师:听得很认真,还有其他的吗?
幼2:三段师:为什么这样分段?
幼:第一段很快,有点热闹,第二段有点慢,第三段又很快师:听音乐的感受不一样,所以表达也不一样,是的这个音乐是ABA式的三段体,第一段感觉很热闹,像一群人在敲锣打鼓,第二段很舒缓像大家在一起跳舞,第三段跳完舞大家又开开心心的在一起迎新年(重复第一段)师:出示PPT,这里有两条乐句的节奏,一条是A段的,一条是B段的,你们来听一听那句是A段的,那句是B段的?
《喜洋洋》教案(通用16篇)
《喜洋洋》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乐曲,感受乐曲中欢乐喜庆的音乐情绪。培养幼儿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利用CAI课幼儿启蒙件营造形象、直看的喜洋洋氛围,帮助幼儿了解乐曲的ABA’段式结构。
3、鼓励幼儿运用多种形式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激发幼儿对音乐的想象力和表现欲。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课前设计制作好CAI课件及准备好多媒体设备。
2、灯笼、扇子、彩带、打击乐器及用筐子、废旧纸箱制作的狮子、龙等节日道具。
3、场景布置:营造一个有喜庆气氛的音乐欣赏活动教学环境。
活动过程:
1、听了这首乐曲,小朋友有些什么样的感觉?揭示乐曲名字:这首听起来让我们觉得快乐、高兴的乐曲鸣《喜洋洋》,你们还想听一遍让我们觉得快乐、高兴的音乐《喜洋洋》吗?
(二)通过胎教音乐视听结合的方法第二次感受乐曲《喜洋洋》的情绪。
(播放CAI课件1:通过节日欢庆的画面和乐曲欣赏,感受喜洋洋的节日氛围。)
提问:
1、又听了一遍《喜洋洋》,小朋友现在有些什么样的感觉呢?
2、影片中的叔叔阿姨都在启蒙思想家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3、这些场面暖闹吗?什么时候才能见到、听到?
4、你们听了这首《喜洋洋》,又想干什么呢?
(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持使幼儿感受到乐曲所表现出的欢快、喜庆的情绪。)
(三)引导幼儿掌握乐曲怀孕如何胎教的节奏变化(播放CAI课件2)
《喜洋洋》教案(精选14篇)
《喜洋洋》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纲要》中指出:要利用艺术活动激发幼儿情趣,帮助幼儿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幼儿对节日“包饺子”、“吃饺子”比较了解且很感兴趣。《喜洋洋》的音乐热情洋溢,赋予浓郁的节日氛围,于是我结合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审美、创造、表现,活动中将“包饺子”作为引线,贯穿于整个音乐欣赏活动中,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包饺子”的表现创造中感知理解音乐的性质,感受、表现、体验音乐的欢快情绪。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与同伴一起表演的兴趣,引导幼儿体验乐曲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2、 结合图谱,感知音乐的性质,培养幼儿对乐曲的感受力、表现力。
3、 使幼儿初步感知ABA三段体曲式结构,尝试用“包饺子”的动作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4、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教师物质准备:音乐、图谱、课件。
2、幼儿经验准备:接触过饱饺子,知道包饺子的基本步骤。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教师:“小朋友,你们吃过饺子吗?”“那饺子是怎样做的呢?”
2、教师出示图片。教师:“首先,要擀饺子皮;接着包馅;最后煮饺子。一共有几个步骤?”
二、结合图谱、完整欣赏、感知性质。
1、听音乐(欣赏乐曲第一遍)。“今天,齐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问: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玩、游戏、跳舞……) “你觉得这个音乐有几段?”
《喜洋洋》优秀教案(通用15篇)
《喜洋洋》优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让幼儿知道一年有十二个月,有大月小月之分,初步学习使用日历查找日期的方法,大班主题:新年喜洋洋。
2、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大挂历一本、数字卡片(12、365、31、30、28)
2、幼儿人手一本日历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挂历,引起爱好。
提问: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张什么?(大挂历)它是哪一年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理解数字与挂历的关系。
1、出示数字12,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个数字12与挂历有什么关系?(一年有12个月)与幼儿一起翻看,并数数。
2、出示数字365,幼儿认读,并猜猜这个数字是多少?它与挂历有什么关系?(一年有365天)
3、出示数字31,一起读一读,31与挂历有什么关系?(幼儿观察日历)(有的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1天呢?(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
4、出示数字30,方法同上,一起发现哪几个月只有30号?
5、出示28,一起读一读,28与挂历有什么关系?二月是28天。
三、了解大月小月
师:我们把有31天的月称为大月,30天的称为小月,二月最小叫平。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些大月小月吗?(拳头)
四、欣赏故事,加深理解。
师:老师还把这些数字编到了故事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提问: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大月有多少日?小月有多少日?最小的房子住了几个日娃娃
《喜洋洋》大班教案(精选15篇)
《喜洋洋》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演奏活动,表达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体验同伴之间合作的乐趣。
2、通过引导幼儿尝试看图演奏,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
3、初步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及表现力。
重难点分析:
重点引导幼儿看图谱演奏,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难点是能看指挥准确的进行轮奏、合奏。
活动准备:
教具:图谱一张录音机磁带手绢
学具:铃鼓、碰铃、响板
活动过程:
一、通过提问引出课题
乐曲的名字?几拍子?几段?
二、引导幼儿听音乐用拍打身体的方式伴奏
1、引导幼儿发现演奏方法。
“今天老师相请小朋友们一起用身体作乐器给《喜洋洋》伴奏,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演奏呢?”
2、鼓励幼儿虽音乐进行伴奏
3、引导幼儿学习看图谱演奏
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发现图谱的节奏型及演奏方法,看图谱进行演奏。
三、学习用打击乐器给音乐伴奏
1、给图谱配器。
出示三种乐器,引导幼儿根据乐器的演奏方法为图谱配器。
2、演奏乐器看图谱分段练习。
3、看图谱随音乐练习,教师以录音的方式请幼儿自己评价,提出更高的要求
4、幼儿看指挥进行演奏。
四、师生随音乐共同表演。
《喜洋洋》大班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教育幼儿要尊重少数民族的人民。
2、提高幼儿的认识能力。
3、使幼儿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几个少数民族的服装、饮食特点及各民族居住地。
《库尔班大叔喜洋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湘版音乐第五册
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新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特有的风土人情,有进一步了解新疆人文知识的愿望。
2、能用欢快、喜悦、风趣的声音演唱歌曲《库尔班大叔喜洋洋》,并能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欢快、喜悦、风趣的声音演唱歌曲《库尔班大叔喜洋洋》。
难点:创编舞蹈和乐器伴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cai课件、电钢琴、自制打击乐器
教学组织:
小眼睛看老师,小手儿放好来,小嘴巴闭起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老师到带领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在那里我们可以认识一个民族。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到达呢?
生:···
师:你们的想法都很棒,今天老师要用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马车)
生:马车
师:就让我们坐上马车,随着音乐快车去看看,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咯。(师带领生听音乐,做动作)
师:终于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师:你们看,我们到达了什么地方呢?
(课件播放新疆美丽的地方)
生:大草原
师:这儿的人们喜欢穿漂亮的连衣裙、黑色的绣花马甲,头上带着一顶可爱的帽子。(课件:连衣裙、马甲、帽子)这儿的人们能歌善舞。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来到了哪儿吗?
生:新疆
师:同学们真聪明!老师想请大家说说新疆除了歌舞,还有什么地方特色、民俗风情?
生:···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想知道更多的新疆知识吗?我们来看大屏幕了解一下。(课件:新疆的自然风光特别秀美,土地肥沃牛羊状,富饶的园林结瓜果,新疆的特色小吃。)(背景音乐为《库尔班大叔喜洋洋》音乐旋律)